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秋桂

作品数:15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新生儿
  • 5篇护理
  • 4篇患儿
  • 2篇低出生体重
  • 2篇低出生体重儿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造口
  • 2篇重症
  • 2篇重症监护
  • 2篇重症监护室
  • 2篇危重
  • 2篇危重患儿
  • 2篇极低出生体重
  • 2篇极低出生体重...
  • 2篇监护
  • 2篇监护室
  • 2篇高危
  • 2篇高危儿
  • 2篇产儿

机构

  • 15篇苏州大学
  • 1篇苏州市吴江区...

作者

  • 15篇霍秋桂
  • 5篇郭宏卿
  • 3篇阐玉英
  • 2篇盛晓郁
  • 2篇陈培珍
  • 1篇倪志红
  • 1篇张花
  • 1篇张文燕
  • 1篇陈静
  • 1篇朱晓琴
  • 1篇吴丽蓉
  • 1篇李静
  • 1篇周雪梅
  • 1篇胡佳

传媒

  • 5篇护理实践与研...
  • 2篇全科护理
  • 1篇现代护理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护理研究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护理研究(中...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8
  • 3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极低出生体重儿两种不同经口胃管喂养方法效果观察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两种经口胃管喂养的效果,找出有效的管喂方法。[方法]将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观察组(重力经口胃管喂养)、对照组(间断经口胃管喂养),观察两组患儿喂养时喂养耐受程度、胃食管反流及胃肠动力等方面的情况。[结果]重力经口胃管喂养比间断经口胃管喂养患儿胃肠耐受性好、胃食管反流少、胃肠功能更成熟。[结论]重力经口胃管喂养能有效降低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减少胃食管反流,增强胃肠动力,提高了患儿肠内营养的成功率。
霍秋桂冉双芹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
基于行为转变轮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肠造口新生儿家长照护能力及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轮(BCW)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肠造口新生儿家长照护能力及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90名肠造口新生儿的主要照护家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人,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应用基于BCW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新生儿家长照护能力及疾病不确定感。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照护能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BCW理论的健康教育在肠造口新生儿家长中应用,可强化患儿家长对疾病及日常照护的认知,明显提升其照护能力,缓解其疾病不确定感。
刘晓凤霍秋桂
关键词:肠造口新生儿家长疾病不确定感
1例早产儿输营养液外渗致组织坏死的护理体会
2008年
胡佳霍秋桂
关键词:组织坏死营养液早产儿外渗危重患儿肿胀疼痛
社区护士对高危儿过渡期护理的真实体验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社区护士对于高危儿过渡期护理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7名社区护士进行访谈,借助Nvivo 10软件,应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结果提炼出3大主题:社区护士对高危儿过渡期护理的认识;社区护士实施过渡期护理过程中的感受;实施社区高危儿过渡期护理的困难。结论单纯医院模式或社区模式难以满足高危儿过渡期护理的需求,应根据区域特点建立高危儿医院-社区-家庭过渡期护理模式,组建社区管理团队,实现信息化动态管理,保证医院社区间有效衔接,重视护士培训,开展多方位家长教育,提高高危儿社区护理质量,加强对社区护理的社会支持。
郭宏卿阐玉英霍秋桂倪志红
关键词:高危儿
风险预控结合精细护理对肠造口手术患儿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风险预控结合精细护理对肠造口手术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3年5月31日行肠造口手术治疗的92例患儿纳入研究,按入院时间(实施风险预控结合精细护理前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风险预控结合精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造口袋使用情况(造口袋使用时间、造口袋更换间隔时间、造口袋日均护理时间、造口袋护理费用),患儿干预前后造口周围皮肤评估工具(DET)评分,术后康复情况(首次造口排气时间、首次造口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家属干预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研究组患儿造口袋使用时间、造口袋更换间隔时间、造口袋日均护理时间、造口袋护理费用及首次造口排气时间、首次造口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DET评分及家属SCL-90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预控结合精细护理应用于肠造口手术患儿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造口袋使用情况和周围皮肤情况,缩短肠道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家属负性情绪。
刘晓凤盛晓郁陈静霍秋桂秦璐闻雯
关键词:新生儿肠造口手术并发症
1例重度喉软骨软化病合并屏气发作新生儿的急救与护理被引量:2
2024年
总结1例重度喉软骨软化病合并先天性肢体和面部挛缩、肌张力减退和发育迟缓综合征引起屏气发作新生儿的急救与护理。护理要点:早期识别与干预屏气发作,实施快速反应性抢救;避免屏气发作的诱发因素,实施个体化发展性照顾;重视经口喂养能力的评估,加强经口喂养训练和营养管理;强化围手术期气道管理,预防术后并发症;做好照护者的健康宣教,使其掌握屏气发作时的急救处理措施。经过53 d住院治疗,患儿好转出院。出院1个月随访,患儿屏气发作每天2~4次;出院2个月随访,患儿无屏气发作,仅睡眠期间偶有惊厥发作,可自行缓解。
崔尚卿郭宏卿吴金花霍秋桂
关键词:罕见病屏气突变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无创辅助通气鼻塞固定与集束干预策略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科无创辅助通气患儿鼻塞固定的最佳干预策略。方法:选择2012年8~12月无创辅助通气患儿55例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1~5月无创辅助通气患儿6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患儿鼻部皮肤损伤及朝天鼻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儿鼻部皮肤损伤、朝天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实施集束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无创辅助通气患儿鼻部皮肤损伤及朝天鼻的发生率。
霍秋桂张花
关键词:新生儿无创辅助通气集束干预
住院新生儿早期头部转向偏好及医源性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住院新生儿早期头部转向偏好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住院新生儿456例,在入院、住院3 d、住院1周时判断转向偏好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头部转向偏好的影响因素。[结果]新生儿病房住院患儿的头部转向偏好发生率较高,右转偏向高于左转偏向;多因素分析显示,日龄、是否早产、是否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喂奶方式、是否辅助通气与头部转向偏好相关。[结论]新生儿头部转向偏好受日龄、喂养方式、有创管道、环境等医疗因素的影响,应制定有效固定新生儿头部、改善环境等干预措施,以减少头部转向偏好的发生率。
郭宏卿阐玉英霍秋桂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环境
不同体位护理对极低体重出生儿睡眠质量及呼吸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护理对极低体重出生儿(VLBW)睡眠质量、呼吸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4例VLBW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性护理,同时配合轻弹足底、全身抚触及轻叩背部,对照组喂奶后采用仰卧位,而观察组患儿采用俯卧位,即喂奶20 min后抬高头部并倾斜15°,头偏向一则,四肢呈蛙状,左右交替,头偏向一侧。两组患儿每隔2h~4h改变1次体位,连续干预7d后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进奶量、体重显著增加,安静睡眠时间显著延长,患儿呼吸次数、呼吸暂停次数、心率、心率变异幅度、呼吸变异幅度显著下降,而血氧饱和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胀、呕吐、胃出血、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俯卧位干预可有效促进VLBW生长发育,改善患儿睡眠质量,减少患儿并发症。
霍秋桂
关键词:俯卧位仰卧位睡眠质量
照护图对高危儿过渡期家庭出院准备度和父母育儿胜任感的影响被引量:18
2022年
目的探讨照护图对高危儿过渡期家庭出院准备度和父母育儿胜任感的影响。方法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便利抽样法选取苏州市某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74例高危儿的父母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出院前指导父母绘制照护图。比较两组高危儿父母出院当天的出院准备度和育儿胜任感得分,并访谈观察组父母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父母出院准备度中的总分及疾病知识、身心状态、预期社会支持维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育儿胜任感总分和各维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危儿父母认为照护图在过渡期护理中起积极作用。结论照护图能提高高危儿家庭的出院准备度和其父母的育儿胜任感,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护理干预工具。
郭宏卿霍秋桂阐玉英陈培珍盛晓郁
关键词:高危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