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志毅
- 作品数:19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青海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640层容积CT心脑联合血管成像的应用及辐射剂量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利用640层容积CT对颈动脉、脑动脉及冠状动脉扫描一次成像,初步探讨心脑血管联合成像后的图像质量和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并研究临床进一步应用的价值。其中心脑联合成像20例(1组),冠状动脉CTA 20例(2组),常规颈-脑血管CTA20例(3组),所有患者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分别测量每组患者升主动脉根部、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M1图像CT值及图像噪声。采用4分法评估冠状动脉图像,3分法评价颈-脑血管图像,分别记录各组扫描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最终得出640层容积CT低剂量“一站式”大螺距心脑血管联合成像能同时提供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冠状动脉及颈-脑血管图像。本研究得到了满足诊断的冠状动脉图像97.5%,未出现不能诊断的颈-脑血管图像,心脑血管联合成像的有效辐射暴露剂量仅(3.99±0.37)mSv,辐射暴露剂量完全在患者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之内,避免患者重复多次进行CTA检查,能一次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信息,是一种简便、快捷、无创、对比剂使用少、辐射剂量低、客观和重复性强的检查。
- 尚海龙雷志毅杨玲杜红娣沈海林
- 关键词:冠状动脉头颈部血管
-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在椎-基底动脉压迫引起三叉神经痛中的诊断应用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压迫引起的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三叉神经痛20例,磁共振诊断椎-基底动脉压迫三叉神经,利用多序列原始数据进行冠矢状位重建,进行多方位观察椎-基底动脉与三叉神经之间的关系。结果 MRI诊断20例责任血管为椎-基底动脉压迫三叉神经痛;MVD术中均发现责任血管为椎-基底动脉,其中右侧椎动脉4例,左侧椎动脉8例,未见双侧同时受压表现。基底动脉6例,基底动脉异常分支2例其中18例患者椎-基底动脉均有扩张>4mm,平均(4.9±3)mm,椎-基底动脉颅内段长(29.5±3)mm其中5例合并有颅内腔隙性缺血性改变。结论磁共振技术在显示良好的三叉神经的解剖形态和清晰的显示椎-基底动脉走形及形态变化中有着显著的优势,能显著提高椎-基底动脉压迫三叉神经的检出率,对临床手术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雷志毅沈海林于乐林尚海龙李振凯
-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椎-基底动脉三叉神经
- 血栓对非瓣膜型房颤患者左心耳及相邻结构形态学影响的MSCT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分析血栓对非瓣膜型房颤患者左心耳及相邻结构形态学影响,为临床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方法:搜集48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中24例无血栓,24例有血栓形成,回顾性分析左心耳及相邻结构形态学改变特点。结果:无血栓事件发生非瓣膜型房颤患者组较有血栓病例组左心耳开口长径、短颈、周长、面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心耳容积、左心房容积及LSPV(左上肺静脉)口长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心耳主分叶长及左心耳第一个弯曲的角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心耳脊的长度及左心耳开口到二尖瓣环之间的最短距离,LAA(左心耳)距LSPV、LIPV(左下肺静脉)长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SCT冠脉CTA成像能客观,准确地显示左心耳.观察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有无血栓形成对左心耳形态学变化的影响,为临床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 雷志毅刘国伟何晓芳王春辉
- 关键词:血栓左心耳
-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颅内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11例患者的术前MR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特征。结果 11例患者全为颅内单发病灶,位于矢旁镰旁4例、小脑幕2例、前中颅底2例、大脑凸面1例、鞍区1例、桥小脑角1例; 11例在MR上多表现为类圆形肿块均以实性成分为主,其中8例伴有中心或边缘的少量囊变,1例病变有出血。11例在T1WI上表现等或低信号为主,T2WI呈不均匀的高信号为主,DWI高信号,11例中有7例可见明显的血管流空信号,增强扫描后实性成分呈明显强化。2例病例均见有宽或窄的基底与硬脑膜相连,可见"脑膜尾征",9例未见明显的"脑膜尾征",术中肿瘤多呈灰红色,质韧,包膜较完整和蛛网膜界面尚可,宽基底多位于矢状窦旁、大脑镰旁、小脑幕或颅底硬膜,供血管大多来自相邻硬膜及相邻皮质。9例患者行肿瘤全切; 2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巨大,肿瘤质地较硬,行肿瘤次全切术。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术前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术后病理分析对比,有助于提高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认识。
- 卢忠胜雷志毅
- 关键词: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 右侧侧脑室内原发性淋巴瘤伴出血1例
- 2019年
- 患者女性,62岁。因胡言乱语半月入院,无头痛头晕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影像学检查:CT显示透明隔、第三脑室及右侧脑室旁占位伴出血(图1),周围脑实质可见水肿带。MRI平扫显示透明隔、第三脑室及右侧脑室见大小约5.4cm×4.2cm的类圆形短T1、短T2信号,边缘呈分叶状,DWI呈稍低信号,FLAIR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透明隔及侧脑室壁亦见强化(图2~7),右侧侧脑室少量积血;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脑室前后角多发脱髓鞘改变。
- 张豪雷志毅
- 关键词:淋巴瘤原发性出血侧脑室
- 原发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影像诊断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分析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表现及病理改变特点。结果:病灶多表现为腹膜后类圆形软组织肿块,最长径为4-23cm,其中5例长径〉8cm。19例病灶均呈囊实性,其中13例囊性为主,6例实性为主;4例MRI检查,12例CT检查,3例同时MRI与CT检查。15例CT平扫实性成分CT值平均42.3HU,增强动脉期平均52.1HU,静脉期增加平均约20.3HU,延迟期持续增加平均约11.3HU。4例血管CTA示肿瘤瘤体内或周围粗大的血管影。7例MRI示病灶实性成份呈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DWI明显高信号;术后随访7例,其中5例腹腔转移,2例肝脏转移,最终诊断为恶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病理上瘤细胞呈簇状或巢状排列,一些呈条索状或腺泡样排列。18例免疫组化检测中,6例Ki67阳性,4例CD56阳性,10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12例突触素(Syn)阳性,13例嗜铬粒蛋白(Cg A)阳性。结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诊断。
- 雷志毅沈海林余乐林郑旋王月瑶
- 关键词: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磁共振成像
- 腹部非霍奇金淋巴瘤CT增强表现与病理分级关系的探讨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灶的增强CT动脉期强化程度与不同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初发未治NHL患者的增强CT及PET/CT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按照侵袭性程度分为惰性(9例)、侵袭性(27例)两组,对比各组间CT动脉期强化幅度差异,并结合标准摄取值(SUV)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惰性组强化幅度为(13.37±4.82)HU,侵袭性组为(20.89±7.21)HU,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CT强化幅度与SUV值的相关系数为0.491(P=0.002)。结论CT动脉期强化幅度对NHL的病理分级有鉴别诊断的作用。
- 郑璇雷志毅王玥瑶李振凯尚海龙于乐林沈海林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分级SUV
- 西宁地区6-16岁儿童青少年骨发育状况调查研究
- 何晓芬唐桂波张明杨芳李国峰陈锴珑雷志毅刘金昊马尊国
- 课题通过CHN骨龄评价方法,对西宁地区(海拔2260米)839名6-16岁汉族儿童骨发育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西宁地区儿童骨龄发育特点:6至9岁阶段,骨龄发育起动较晚,明显晚于实际年龄;8至10岁阶段,出现骨的快速发育...
- 关键词:
- 西宁市青少年生长发育与骨龄的调查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调查西宁市青少年骨龄状况,探讨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取在西宁出生、生活、经体检证明健康的973例7岁~16岁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调查身高、体重,按CHN法进行手腕部骨龄评价和营养状况评价,并与191995年测定标准和沿海城市身高、体重均数比较.结果:西宁市青少年骨龄与生活年龄呈高度正相关,男:r=0.948,女:r=0.923;青少年骨发育延迟.各年龄组青少年平均身高低于沿海城市平均身高;平均体重除男12岁以前各组高于1995年水平外,均低于沿海城市.结论:西宁市青少年生长发育有地区性特点,身高和体重低于低海拔地区,青少年体瘦与骨骼成熟度的延迟相关.
- 何晓芬唐桂波雷志毅李国峰
- 关键词:青少年生长发育骨龄
- 乳腺多发增生结节并发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被引量:1
- 2019年
- 病例资料 患者,女,26岁,发现左乳肿物1个月来查,否认有遗传性疾病及家族史。乳腺彩超显示:双乳回声欠均匀,左乳4点钟方向见大小约15 mm× 9 mm 实性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楚。BI-RADS 3级(图1)。
- 雷志毅杨彦春
- 关键词:乳腺疾病肌纤维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