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高华

作品数:44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哲学宗教
  • 12篇文化科学
  • 5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学
  • 2篇艺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哲学
  • 9篇教育
  • 9篇阿伦特
  • 4篇文化
  • 3篇真理
  • 3篇人工智能
  • 3篇主义
  • 3篇伦理
  • 3篇国家认同
  • 3篇保守主义
  • 2篇大学教师
  • 2篇道德
  • 2篇新儒家
  • 2篇叙事
  • 2篇政治
  • 2篇证法
  • 2篇儒家
  • 2篇释义
  • 2篇平庸
  • 2篇无思

机构

  • 43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共中央编译...

作者

  • 43篇陈高华
  • 3篇蔡其胜
  • 2篇石国辉
  • 2篇梅岚
  • 1篇徐强
  • 1篇林丹

传媒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江汉论坛
  • 2篇自然辩证法通...
  • 2篇学习与实践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2篇自然辩证法研...
  • 2篇社会科学辑刊
  • 2篇医学与哲学
  • 2篇云梦学刊
  • 1篇外国教育研究
  • 1篇学术交流
  • 1篇汕头大学学报...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天府新论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清华西方哲学...

年份

  • 6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8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学教师与国家认同被引量:5
2016年
在全球化的时代,国家认同对公民而言成了一个凸显的问题。大学教师因其探索和传播真理的内在使命,尤其在国家认同问题上呈现出特有的困境。这种困境不仅体现在现代社会带来的多元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上,还体现在大学教师所应具有的世界精神、人文情怀与国家立场之间的张力上。然而,大学教师要真正地做到国家认同的自觉,恰恰需要一定的世界精神和人文情怀,而世界精神和人文情怀要落到实处,则需要国家认同的自觉。
陈高华
关键词:大学教师国家认同
分析哲学如何走向外在主义?--维特根斯坦意识理论及其后现代意义
2021年
外在主义通常被认为是认知科学和现象学“彻底逆转”后的走向与发展成果。然而文章认为,外在主义在分析哲学中有其存在论基础与根源,尤其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叙述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维特根斯坦通过语词符号的形而上学研究介入对预期、意义、信仰等内在意识状态或过程之具体概念的逻辑分析中,并与此同时对传统的内部意识模型进行了彻底的消解与批判。从其整个分析哲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外在主义思想发微、凸显于前期维特根斯坦向后期维特根斯坦转变的过程中。在分析哲学这种走向的影响下,外在主义思想成为未来哲学理论研究的生长点和出发点,揭示并体现了维特根斯坦哲学“理论维度丰富性”和“历史影响广泛性”的后现代意义。
岳兵兵陈高华
关键词:外在主义分析哲学维特根斯坦后现代
从自由到法权:对康德反殖民立场的论证被引量:1
2023年
自由和法权理论是理解康德反殖民主义立场的关键所在,其中透露着他对人类的普遍关怀,为批判性地看待殖民主义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康德把自由视为启蒙的唯一条件,而个体思想层面的自由在公共性原则下转化为公共意志的政治实践,这既肯定了人的尊严与价值,又为构建普遍的法权状态准备了条件。法权保障了每一国家及其人民的独立人格,从而揭示了殖民主义的不合法性。因此,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从根本上消除了一切战争,引导人类历史走向永久和平的王国,为解决殖民问题提供了一条非暴力的、渐进发展的路径。
陈高华韩宇伟
关键词:殖民主义
“教育”的误读与重释——阿伦特的《教育危机》释义被引量:5
2016年
《教育危机》是阿伦特教育哲学思想的一个集中表达。在这篇文章中,阿伦特着眼于教育与政治之间的本质性关联,认为教育具有新生性与保守性的双重本质。通过对文章的读解,阿伦特的教育哲学思想可归结为四点:(1)教育具有新生性的本质,因此教育问题在根本上是一个政治问题;(2)教育是新世界和旧世界、新人与旧人之间进行沟通和转换的一个中介;(3)教育是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4)教育离不开传统和权威,而且教育的权威是一种维系于传统之权威的暂时的和绝对的权威。阿伦特这种对教育之本质的解读,既是对人们在教育本质上的误解的清除,也是对教育本质的申论。
陈高华石国辉
关键词:教育保守主义阿伦特
大数据环境下精准诈骗治理难题的伦理反思被引量:6
2018年
当代精准诈骗问题的多发和难以解决的特点,与大数据背景下客观环境的改变和个体防范意识的缺失息息相关。一方面,"数据化"带来了本体论层面的新假设,社会中个人身份的建构被还原为"数据挖掘"和"数据解释"的过程,这一过程固有的偶然性容易产生隐私泄露问题。另一方面,大数据话语体系的加强导致了个体行为的被动态势,个人批判性思考能力的缺失,则进一步加深了个人在面对这一问题时的判断能力和反思意识不足。为了防范精准诈骗问题所带来的诸多危害,一方面,应当进一步完善数据和信息立法,重新确立组织对个人数据访问或挖掘的技术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应当反思社会教育中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培养,增强个体行为和反思能力的适应性。惟有综合技术防范和社会教育两方面的考察和研究,才能为防范精准诈骗寻求一种有效治理。
陈高华蔡其胜
关键词:大数据电信诈骗信息哲学
人与技术二分法的局限被引量:4
2020年
不同于以往的技术实践,人类增强技术引发了关于自然身体与优化身体之间的伦理分歧与争议。生物保守主义和超人类主义通过假设不同的人类现状确立了反对与支持意见,但其各自论证依据存在缺陷与不足。原因在于其所依赖的形而上学基础——人与技术二分——的固有局限性。人类增强技术的后现象学视阈否认并批判上述分裂立场的复杂性与两极性,强调人与技术之间相互塑造、彼此嵌入的亲密关系形态,并为此发展了一种非人本主义伦理学。
岳兵兵陈高华
人工智能与人的未来:一条马克思的路径被引量:6
2022年
马克思哲学以其历史观的深刻性介入了“人工智能与人的未来”这一主题,并且指向了四个基本命题,即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异化劳动向自由自觉劳动转变、有助于社会关系朝着真正的人际关系发展、有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由人联合体的形成,以及有助于按需分配原则的确立。而“非马克思路径”的一些观点对这些命题的挑战,实质上只是在未能触及资本逻辑扬弃的情况下对马克思异化批判的重复或延续,因而也就看不到人工智能变革生产关系的潜能。因此,生产关系变革应当自觉成为思考“马克思路径”的核心观点,而依赖于人工智能算法革命安排社会经济运行的控制论思路则是“伪马克思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路径”就意味着历史地考察人工智能,超越乐观与悲观的二分,自觉将历史观的讨论作为“技术与社会”问题讨论的前提,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变革中的政治行动的维度,展开争取技术共享的现实斗争。
陈高华赵文钰
关键词:人工智能资本逻辑历史观
人工智能与人的未来:一条马克思的路径
2022年
借助19世纪的马克思讨论21世纪的人工智能问题,绝不是将人工智能单一地还原为机器、生产力或一般智力等概念,“套入”到马克思的技术哲学中;而是将人工智能视为发展中的社会现实,从马克思提供的历史性原则中考察人工智能作为不同要素对社会生活不同维度的影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陈高华赵文钰
关键词:人工智能一般智力生产力
政治与反政治——论阿伦特对霍布斯的理解
2015年
在当代政治哲学中,霍布斯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当代政治哲学中不同类型的思想家那里,因而呈现了一幅霍布斯复兴的景象。阿伦特从其极权主义的经历和反思出发,把霍布斯置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之中,基于她自身对政治之为一种存在方式的理解,认为他既是资产阶级的政治哲学家,又是本真意义上的反政治的哲学家。这个判断看似矛盾,却极为敏锐地揭示了经济盛行的社会现代的政治化倾向,也反映了阿伦特重申政治之尊严的匠心所在。
陈高华
关键词:阿伦特霍布斯政治
为何人文? 如何教育
2016年
人文互动而相益,谓之教育。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一个功利和实用支配下的技术化、市场化时代,背后的资本逻辑所促使的专业化分工,已然使教育变成趋向功利和实用的专业教育。可以说,现代大学的发展,就是专业教育兴起、人文教育式微的一个过程。我们不难见到,大学里频频新增的专业,无非是适应市场需求而设置的社会工种,它们不断地挤压着作为大学之本的基础性学科,
陈高华
关键词:基础性学科理工科专业现代资本冷门专业西西弗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