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雪芹

作品数:17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气道
  • 4篇衰竭
  • 4篇通气
  • 4篇气道高反应
  • 4篇气道高反应性
  • 4篇反应性
  • 4篇高反应性
  • 3篇多尿
  • 3篇心力衰竭
  • 3篇夜间多尿
  • 3篇睡眠
  • 3篇睡眠呼吸
  • 3篇睡眠呼吸暂停
  • 3篇睡眠呼吸暂停...
  • 3篇综合征
  • 3篇阻塞性
  • 3篇阻塞性睡眠
  • 3篇阻塞性睡眠呼...
  • 3篇阻塞性睡眠呼...
  • 3篇慢性

机构

  • 17篇武汉大学
  • 1篇武汉市儿童医...
  • 1篇武汉市中心医...

作者

  • 17篇陈雪芹
  • 8篇杨炯
  • 8篇胡克
  • 7篇胡苏萍
  • 4篇曹作炎
  • 3篇曹霞
  • 3篇李清泉
  • 3篇吕胜启
  • 2篇陈国忠
  • 2篇吴小军
  • 2篇刘晓帆
  • 1篇余其林
  • 1篇徐明霞
  • 1篇王业亚
  • 1篇余昌平
  • 1篇程丹
  • 1篇刘珍连
  • 1篇赵杨
  • 1篇涂作胜
  • 1篇邹瑛

传媒

  • 3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内科急危重症...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介素-1β致豚鼠气道高反应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β(IL 1β)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机制。 方法 :建立IL 1β导致的气道高反应性的豚鼠模型 ,研究内源性气道神经元释放的神经激肽在IL 1β导致气道高反应性中的作用。 结果 :IL 1β组组胺的PC2 0 值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1) ,表明吸入IL 1β后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 ;辣椒素预处理组组胺的PC2 0 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表明辣椒素预处理可完全抑制IL 1β导致气道高反应性 ;NK1 受体拮抗剂组组胺的PC2 0 值与IL 1β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表明NK1 受体拮抗剂能完全抑制IL 1β导致气道高反应性。 结论 :内源性气道神经元释放的神经激肽SP在IL 1β导致气道高反应性起主要作用。
陈雪芹曹霞杨炯曹作炎刘珍连
关键词:气道高反应性组胺白介素-1ΒNK1受体辣椒素显著性差异
高频喷射通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eyne-Stokes呼吸治疗作用的研究
2005年
胡克李清泉杨炯陈雪芹胡苏萍吴小军
关键词:高频喷射通气慢性心力衰竭过度通气低通气CSA
国产加替沙星胶囊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22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评价国产加替沙星胶囊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方法 ,观察治疗 2 2 7例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急性细菌性感染。观察组( 113例 )口服加替沙星胶囊 2 0 0mg ,对照组 ( 114例 )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 2 0 0mg ,两组均每天服用 2次 ,疗程为 7~ 14天。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 83 .19%和 73 .68% ;总有效率分别为 94.69%和 92 .11% ;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10 0 %和 99%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7.96%和 14 .91%。两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国产加替沙星胶囊是一种广谱、安全。
曹霞陈雪芹吴小军胡苏萍
关键词: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
血小板活化因子致豚鼠气道高反应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建立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导致的气道高反应性的豚鼠模型,来研究神经激肽1(Nk1)和神经激肽2(Nk2)受体拮抗剂分别在PAF导致气道高反应性中的作用,以探讨哪种速激肽受体的激活在PAF起主要作用。材料与方法健康雄性Hartley系豚鼠32只,体重...
陈雪芹曹作炎杨炯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因子气道高反应性哮喘
单纯氧疗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eyne-Stokes呼吸的作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单纯氧疗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通气对稳定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Cheyne-Stokes呼吸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交叉对照性设计。对入选患者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采用多导睡眠图证实是否存在Cheyne-Stokes呼吸,对存在Cheyne-Stokes呼吸者随机交叉进行整夜单纯鼻导管给氧(2L/min和4L/min)及nCPAP通气治疗[平均压力为(9·1±1·1)cmH2O]。结果共入选26例稳定期CHF患者,其中14例(53·8%)存在Cheyne-Stokes呼吸,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为(34·9±8·2)次/h,夜间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为(76·2±4·7)%,SaO2<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为(20·9±8·6)%,平均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为(20·6±3·2)s,循环长度为(74·8±21·3)s,循环时间为(25·6±4·4)s。单纯鼻导管给氧(2L/min或4L/min)及nCPAP通气后,与基础状态相比,AHI降低,吸氧4L/min与nCPAP通气的效果优于吸氧2L/min;夜间最低SaO2升高;夜间SaO2<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改善,以吸氧4L/min效果更佳;总睡眠时间增加,睡眠效率改善,但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循环长度及循环时间与基础状态比无明显改变。结论稳定期CHF患者Cheyne-Stokes呼吸的发生率很高,氧疗(4L/min)及nCPAP通气可作为治疗CHF患者Cheyne-Stokes呼吸的有效方法。
胡克杨炯陈雪芹余昌平赵家亮
关键词:潮式呼吸氧吸入疗法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eyne-Stoke呼吸的作用
2011年
目的比较单纯氧疗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Cheyne-Stokes呼吸(CSR)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存在CSR的患者分别进行单纯氧疗及CPAP。结果 53.8%CHF有着CSR。14例存在CSR患者接受氧疗以及CPAP治疗。单纯氧疗与CPAP均显著降低AHI,CPAP的效果优于氧疗效果。氧疗与CPAP治疗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均显著升高,夜间血氧饱和度<90%时间占总记录时间百分比均改善,总睡眠时间均明显增加,睡眠效率也均改善。结论 CHF患者Cheyne-Stoke呼吸的发生率很高,而氧疗及CPAP可作为治疗CHF患者CSR的有效方法。
姜燕范慧君杨炯陈雪芹胡苏萍胡克
关键词: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慢性心力衰竭最低血氧饱和度CHF患者CPAP
血小板活化因子致豚鼠气道高反应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为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机制 ,我们建立PAF导致的气道高反应性的豚鼠模型 ,来研究非肽类长效神经激肽 1(NK1)和NK2 受体拮抗剂SR140 333和SR4896 8,分别在PAF导致气道高反应性中的作用 ,结果 :吸入PAF组组胺的PC2 0 值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 .0 1) ,表明吸入PAF后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 ;辣椒素预处理组组胺的PC2 0 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表明辣椒素预处理可完全抑制PAF导致气道高反应性 ;NK1受体拮抗剂组组胺的PC2 0 值与吸入PAF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NK2 受体拮抗剂组组胺的PC2 0 值明显大于吸入PAF组 (P <0 .0 1) ,表明NK2 受体拮抗剂能完全抑制PAF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结果 :速激肽的释放是PAF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关键步骤 ,而且NK2
陈雪芹余其林杨炯曹作炎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因子速激肽气道高反应性
老年人夜间多尿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被引量:2
2005年
胡克王业亚陈雪芹胡苏萍吕胜启
关键词:老年人夜间多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吸烟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明显增多
2013年
目的 探讨吸烟对人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s)及其亚型比例及数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5名吸烟者和21名不吸烟对照者,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计算外周血中DCs及其两种亚群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和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所占比例和数量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吸烟组外周血pDCs比例以及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mDCs无明显改变,mDCs/pDCs比值降低.结论 吸烟者外周血中起免疫耐受作用的pDCs数量增多,更容易患肿瘤和感染性疾病.
刘晓帆胡苏萍陈雪芹
关键词:吸烟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髓样树突状细胞
丹参川芎注射液联合纳络酮注射液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注射液联合纳络酮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方法将9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纳络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丹参川芎注射治疗。检测患者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酸碱值(pH)、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的水平。检测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治疗后的PaO2、pH、S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aO2、pH、SaO2比对照组高,PaCO2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治疗后的FEV1、FEV1/FVC、PEF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EV1、FEV1/FVC、PEF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治疗后的CRP、IL-6、MCP-1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RP、IL-6、MCP-1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参川芎注射液可提高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改善血气指标,提高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邹瑛徐明霞陈雪芹
关键词:纳络酮注射液COPD呼吸衰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