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雅萍

作品数:12 被引量:3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1篇顺酐
  • 9篇催化
  • 9篇催化剂
  • 7篇苯氧化
  • 6篇顺酐催化剂
  • 3篇丁烷
  • 3篇丁烷氧化
  • 3篇正丁烷
  • 3篇正丁烷氧化
  • 3篇活化
  • 2篇丁醇
  • 2篇氧催化剂
  • 2篇异丁醇
  • 2篇活化方法
  • 2篇反应器
  • 2篇
  • 2篇MO
  • 2篇操作温度
  • 2篇V
  • 1篇丁二烯

机构

  • 12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作者

  • 12篇陈雅萍
  • 2篇胡波
  • 2篇屈一新
  • 2篇王际东
  • 2篇李建梅
  • 2篇师慧敏
  • 2篇张东顺
  • 2篇师慧敏
  • 1篇田云峰
  • 1篇赵曦
  • 1篇梁泽生
  • 1篇王焕茹
  • 1篇黄文氢
  • 1篇满毅
  • 1篇张颖
  • 1篇贾雪飞
  • 1篇徐伟

传媒

  • 4篇石油化工
  • 2篇现代化工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V-Mo系催化剂在不同活化气氛下的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制备了V-Mo-O系列苯氧化制顺酐催化剂,考察了该系列催化剂在N2、空气、密闭等不同氛围下活化处理后催化剂的性能变化,并采用成熟的带原料苯活化催化剂的方法对催化剂进行活化,将催化剂的性能结果与前面不同活化氛围下催化剂的性能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密闭气氛条件下,450℃活化处理的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很好。通过XRD、SEM、XPS-EDX、TPR和BET等结构表征,发现不同活化氛围下催化剂微观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V元素价态也发生变化,使催化剂的还原度不同,从而活性相的形成不同,进而对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产生影响。
陈雅萍屈一新王际东
关键词:顺酐活化
纳米结构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催化剂
一种纳米结构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在苯甲醇和异丁醇的混合液中,将五氧化二钒、磷酸和甲酰胺进行反应得到所述催化剂前驱体,所述前驱体晶粒大小为60~130 nm,其晶相为VO(HPO<Sub>4</Sub>)...
师慧敏陈雅萍张东顺贾雪飞苗小培
文献传递
苯氧化制顺酐V-Mo-O催化剂的表征研究
本文采用SEM、XPS、H2-TPR和O2-TPD等方法对Na、P两种助剂调变的V-Mo-O催化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助剂Na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催化剂的表面价态,P可以促进催化剂体相与表面发生氧交换反应。
李建梅陈雅萍李立群满毅黄文氢
关键词:顺酐
助剂Co对苯氧化制顺酐VMoO系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采用高温喷涂专利技术制备了一系列含助剂的V—Mo系苯氧化制顺酐催化剂,考察了助剂Co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在选择氧化评价装置上进行了顺酐性能评价(盐温350—360℃,空速1500~2500h/r,进料量0~50g/m^3)。结果表明,加入助剂Co对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都有所改善,n(Co):n(V)为0.01时最佳。BET、SEM和XRD等分析表明,加入助剂Co,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形成了更具活性的晶相,促进催化剂性能的提高。
陈雅萍屈一新王际东
关键词:苯氧化
正丁烷氧化法制顺酐钒磷氧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3年
钒磷氧(VPO)催化剂被认为是丁烷选择性氧化制顺酐的最佳工业催化剂。综述了VPO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催化机理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制备过程中不同制备方法、添加载体及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探讨了VPO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作用机制,介绍了国内外对VPO催化剂选择氧化正丁烷制顺酐反应路径的最新认识,并展望了我国现阶段发展自有VPO催化剂的目标和突破方向。
师慧敏陈雅萍
关键词:顺酐钒磷氧催化剂
苯氧化制顺酐催化剂的器外活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氧化制顺酐催化剂的活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苯氧化制顺酐系列催化剂装入器外活化反应器或者评价反应器内,对苯氧化制顺酐系列催化剂进行升温,温度达300℃后,以每小时25~40℃左右温度升温,达到400~5...
胡波陈雅萍任建寅贾雪飞
文献传递
活性组分负载量对顺酐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2014年
采用高温涂覆法将活性组分溶液喷涂到惰性载体上制得苯氧化制顺酐的V-Mo催化剂,采用120 mL固定床反应器对催化剂性能进行评价,通过比表面积测试、XRD和TPD等方法对V-Mo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活性组分负载量对V-M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组分喷涂负载量(w)在10% ~ 20%时,V-Mo催化剂的活性最好,苯的转化率在98%以上,顺酐的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70%~ 80%,69% ~ 80%;随活性组分负载量的增大,V-Mo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大(18.72 ~ 28.91m2/g),酸量先增加后降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形成活性固溶体V2(1-x)4+V2x5+MoO5.
陈雅萍贾雪飞师慧敏张东顺
关键词:苯氧化顺酐
纳米结构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催化剂
一种纳米结构正丁烷氧化制顺酐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在苯甲醇和异丁醇的混合液中,将五氧化二钒、磷酸和甲酰胺进行反应得到所述催化剂前驱体,所述前驱体晶粒大小为60~130 nm,其晶相为VO(HPO<Sub>4</Sub>)...
师慧敏陈雅萍张东顺贾雪飞苗小培
文献传递
N-甲基吡咯烷酮法萃取精馏分离C_4馏分中1,3-丁二烯的模拟被引量:16
2008年
采用NRTL方程和UNIFAC模型计算N-甲基吡咯烷酮(NMP)-C4物系的汽液平衡数据,由实验数据回归得到NRTL方程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采用Aspen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NMP法萃取精馏分离C4馏分中1,3-丁二烯的萃取精馏塔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10%,表明萃取精馏塔的数学模型可靠。考察了回流比、溶剂比(溶剂NMP与进料C4的质量比)、理论板数等因素对分离1,3-丁二烯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萃取精馏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理论板数70~80块,原料进料位置为第48~52块理论板,溶剂比12,回流比0.5~1.0,溶剂进料温度40~50℃,塔顶采出量0.150~0.155kg/h。
陈雅萍梁泽生徐伟田云峰
关键词:碳四馏分N-甲基吡咯烷酮汽液平衡萃取精馏PLUS软件
苯氧化制顺酐V-Mo-O催化剂的表征研究
李建梅陈雅萍李立群赵曦王焕茹张颖
关键词:顺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