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 作品数:8 被引量:20 H指数:3 供职机构: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不同镇痛方式对TKA患者镇痛效果及血栓发生风险的影响探究 2017年 目的探讨连续股神经阻滞与镇痛泵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我院行TKA的9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A组,n=49)和对照组(B组,n=49)两组。B组术后予以持续静脉镇痛方案,A组予以腰硬联合麻醉后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方案。比对两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等时段内镇痛效果差异,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一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结果 (1)A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等时段内镇痛有效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镇痛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显著低于B组的2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分别为10.2%和12.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方案用于TKA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镇痛效果确切,且安全性结论将腰硬联合突出,于患者预后恢复有利。 黄俊霞 代彭威 赵梅珍 张秀珍 刘晓伟 陈辉 朱建业关键词:连续股神经阻滞 镇痛泵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镇痛效果 小剂量布比卡因在高龄患者髋关节周围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在高龄患者髋关节周围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75岁以上髋关节周围手术患者100例,采用等比重0.75%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10min(T2)、15min(T3)、20min(T4)、30min(T5)及术毕(T6)时的SBP、DBP、MAP、HR、运动阻滞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术中麻醉平面T10以下,血液动力学平稳,无麻醉并发症。结论:小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用于高龄患者髋关节周围手术,具有起效迅速、麻醉效果满意、血液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等优点。 梁亚霞 刘晓伟 黄俊霞 陈辉关键词:小剂量 等比重 腰-硬联合麻醉 高龄 超声引导下经腘窝坐骨神经单次阻滞用于踝关节术后镇痛的观察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腘窝坐骨神经单次阻滞用于踝关节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8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40例,A组术毕用0.2%盐酸罗哌卡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混合液35 m L行经腘窝坐骨神经单次阻滞。B组术毕静脉连接自控镇痛泵,持续泵注枸橼酸舒芬太尼0.1㎎+酮咯酸氨丁三醇150㎎+盐酸异丙嗪50㎎,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 L。观察记录术后2组患者患肢静息时和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A组静息时和运动时的评分VAS显著低于B组,患者恶心、呕吐、嗜睡不良反应A组亦低于B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腘窝坐骨神经单次阻滞用于踝关节术后镇痛效果完全,不良反应少。 毕路甲 栾丰年 陈辉关键词:坐骨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超声 不同麻醉方式在支气管镜检查麻醉中应用比较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在支气管镜检查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104例在我院行支气管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者抽签随机分为雾化吸入组与喉头喷雾组,每组52例。雾化吸入组给予雾化吸入麻醉,喉头喷雾组给予喉头喷雾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雾化吸入组的优良率为96.2%显著高于喉头喷雾组的82.7%(χ~2=4.981,P=0.026);雾化吸入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8%显著低于喉头喷雾组的19.2%(χ~2=4.308,P=0.038)。结论雾化吸入麻醉效果良好,药物深入气管与支气管,患者耐受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黄俊霞 代彭威 赵梅珍 张秀珍 刘晓伟 陈辉 朱建业关键词:支气管镜 麻醉 雾化吸入 喉头喷雾 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骨科上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3~8岁上肢手术。采用氯胺酮1mg/kg、丙泊酚1~1.5mg/kg静脉注入;0.25%罗哌卡因1ml/kg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中静脉泵入丙泊酚100μg/(kg·min)。观察并记录静脉注药后3min臂丛神经穿刺时、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min时的BP、HR的变化;苏醒时间及苏醒后躁动的情况和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静脉注药后血压、心率均有下降,以后平稳于正常偏低水平,SpO2有一过性下降,但很快回升。术后3~13min患儿苏醒、无躁动及呼吸抑制,无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用药量小、苏醒快、生命体征稳定、并发症少、安全可行。 梁亚霞 陈辉 毕路甲关键词:小儿 上肢手术 静脉 臂丛神经阻滞 探讨超声引导下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用最先进的超声技术对组织入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以及对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选择60名择期行上肢手术的健康病人接受超声引导下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其中将上肢神经缺陷或锁骨上臂丛阻滞禁忌的患者排除。结果 60例病人(男性41名,女性19名)参与了本研究。手术时间为(79.5±38.2)min,15例前臂手术,13例腕部手术,32例手和手指手术。所有患者都获得局麻药均匀扩散图像,在手术的过程只出现了轻微疼痛的患者有6例,芬太尼、盐酸异丙嗪合剂2ml注射后完成手术。结论高频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准确性的提升已得到了广泛的肯定,超声引导下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是如今成功的典范。 黄俊霞 赵梅珍 代彭威 张秀珍 金道远 陈辉 朱建业关键词:超声检查 臂丛 神经阻滞 严重强直性脊柱炎麻醉方式的选择 2016年 目的探讨严重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符合诊断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2例,麻醉前行心肺功能及气道评定,根据气道是否紧急及喉镜显露分级,选择不同的全麻诱导方式及气管插管方法。观察并记录术中、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非紧急气道组一次插管成功15例,二次插管成功2例。紧急气道组1例患者鼻中隔严重偏曲,无法经鼻插管。非紧急气道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3%(6/17),紧急气道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5/15)。两组一次插管总成功率为93.7%。31例患者经过2—3周的住院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充分麻醉前气道评估和不同麻醉方式的选择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麻醉和手术成功的关键。 赵梅珍 梁亚霞 黄俊霞 陈辉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麻醉方式 光棒气管插管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中的麻醉处理体会 被引量:4 2013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也称鼾症,可导致呼吸、循环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麻醉处理有一定难度.现将我院近2年间应用经口光棒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手术治疗的13例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梁亚霞 刘红霞 赵梅珍 陈辉关键词: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