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辉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电
  • 3篇电图
  • 3篇心电描记
  • 3篇心电描记术
  • 3篇心电图
  • 3篇心房
  • 3篇血管
  • 3篇描记
  • 3篇描记术
  • 2篇动脉
  • 2篇动态心电图
  • 2篇心房颤动
  • 2篇心房颤动患者
  • 2篇心肌
  • 2篇心室
  • 2篇心血管
  • 2篇左心
  • 2篇房颤
  • 1篇导联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机构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清华大学第一...
  • 1篇北方医院

作者

  • 9篇陈辉
  • 3篇郭成军
  • 3篇张英川
  • 3篇徐霞
  • 3篇刘冰
  • 2篇范占明
  • 2篇马晓海
  • 2篇赵蕾
  • 2篇裴丽
  • 2篇裴莉
  • 1篇刘念
  • 1篇蒲连美
  • 1篇刘国华
  • 1篇李红
  • 1篇马长生
  • 1篇郭晋萍
  • 1篇李松南
  • 1篇郝蓬
  • 1篇李志伟
  • 1篇金泽宁

传媒

  • 4篇中国医药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体质人群的心脏变时功能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不同体质指数人群(正常人群和肥胖人群)在运动平板试验中的心脏变时功能的差异。方法根据BMI将受试人群分为正常体重组(BMI<25)192例,肥胖组(BMI≥25)210例,观察对比两组人群在运动试验过程中达到运动峰值时间,心脏变时指数,休息后2分钟心率、收缩期血压下降百分比,心率、血压恢复至运动前水平的时间等指标。结果肥胖组人群运动峰值时间较正常组提前,肥胖组人群心脏变时性不良、肥胖组人群休息后2分钟心率及血压恢复百分比较正常组减小,肥胖组心率及血压恢复至运动前水平时间较与正常组人群延长,两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组人群心脏变时功能异常,提示体重超标人群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较差。
靳晶陈辉
关键词:体质指数运动平板试验
斯克兰顿肺动脉高压心电图积分系统在急诊室内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斯克兰顿肺动脉高压(SPH)心电图积分系统对急诊室内怀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快速诊断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就诊、临床怀疑肺动脉高压患者93例,均进行床旁12导联体表心电图检查,并根据SPH心电图积分系统进行初步诊断,随后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进一步明确肺动脉高压诊断,比对了解前者的诊断能力。结果根据SPH心电图积分系统40例患者初步诊断为肺动脉高压,其中36例随后被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而53例SPH心电图积分系统未诊断肺动脉高压患者中6例随后被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以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为参照标准,采用SPH心电图积分系统进行肺动脉高压诊断的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92.2%,假阳性率为7.8%,假阴性率为14.3%,阳性似然比为10.93,阴性似然比为0.16。结论急诊室内采用SPH心电图积分系统有助于迅速识别肺动脉高压患者。
陈辉权薇郝蓬
关键词:肺性急诊处理心电描记术超声心动图
心脏磁共振成像特征性追踪技术评价健康人左心房应变及应变率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成像特征性追踪技术(FT-CMR)评价健康人左心房应变及应变率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5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检查的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研究对象,CMR检查扫描包括真实稳态自由进动(SSFP)序列.将所有受试者按年龄分为20~34岁组、35~49岁组、50~72岁组,各10名.应用CVI和QMass离线心血管分析软件分别检测FT-CMR参数:左心房应变、应变率参数和容积功能参数.左心房应变、应变率参数包括总应变(Es)、被动应变(Ee)、主动应变(Ea)、正向应变率峰值(SRs)、心室舒张早期负向应变率峰值(SRe)、心室舒张晚期负向应变率峰值(SRa),容积功能参数包括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左心房总射血分数(LATEF)、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结果 30名健康人左心房Es为(36±11)%,Ee为(21±10)%,Ea为(15±4)%,SRs为(214±71)%/s,SRe为(-264±111)%/s,SRa为(-231±62)%/s,LAVmax为(37±9) ml/m^2,LAVmin为(16±4) ml/m^2,LAVp为(24±5)ml/m^2,LATEF为(55±8)%,LAPEF为(33±8)%,LAAEF为(22±5)%.比较各年龄组的应变及应变率指标,Es、Ee、SRs、SRe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Es、Ee、SRs、SRe的绝对值均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健康体检者Es、SRs分别与LATEF存在良好的相关性;Ee、SRe分别与LAPEF存在良好的相关性;Ea、SRa分别与LAAEF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均P<0.05).所有受试者左心房应变及应变率参数观察者内、观察者间的组内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曲线均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FT-CMR评价左心房应变及应变率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志伟马晓海刘晶哲范占明赵蕾陈辉
关键词:心脏磁共振成像左心房功能应变率
动态心电图结合CT血管造影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结合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有心肌缺血表现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及发生无痛性心肌缺血(SMI)的患者的cT血管造影(erA)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测出sT段压低者120例,ST段抬高者24例;SMI93例(64.6%),心绞痛48例(33.3%),急性心肌梗死(AMI)3例(2.1%)。93例SMI的CTA检查显示71例(76.3%)阳性,其中冠状动脉狭窄〉70%者42例(59.0%)。冠状动脉狭窄50%-70%者29例(40.8%)。CTA显示病变血管共172支(狭窄〉70%的病变血管69支),单支病变20例,2支病变33例,3支病变18例。累及左主干4支,左回旋支42支,左前降支65支,右冠状动脉61支。22例(23.7%)CTA结果阴性。结论动态心电图并选择性地结合CTA可提高无痛性心肌缺血的诊断率价值。
陈辉刘国华裴莉
关键词:心肌缺血心电描记术CT血管造影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室性心动过速起源点的定位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室性心动过速(VT)在自然状态下的发作情况,研究VT起源位点的分布规律。方法:对2934例心悸等不适症状患者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24h或48h。对VT病例按其QRS波形态和持续时间进行分类,记录各部位发作例次和发作比例。对检出的VT病例依据体表心电图的VT起源点定位规律进行初步定位。结果:检出VT102例,总检出率3·74%。单形VT78例,占VT病例的76·4%,检出率2·65%,多形VT23例占22·55%,检出率0·78%,同一患者有2种或2种以上形态单形VT13例占12·6%,检出率0·44%,心室颤动1例占0·98%,检出率0·03%。单形VT初步定位右心室流出道1600例次占50·9%,前乳头肌50例次占1·6%,左心室流出道204例次占6·5%,前分支472例次占15·0%,中分支330例次占10·5%,后分支487例次占15·5%。结论:自然状态下的VT发作以单形为主,其次为多形VT,或同一患者有2种或2种以上形态的单形VT,较少检出心室颤动。VT起源部位为非随机分布,主要分布区域,依次为右心室流出道、左后分支、左前分支部位。对VT患者应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较3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刘冰张英川郭成军裴丽徐霞陈辉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心肌纤维化的MR定量分析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采用MR纵向弛豫时间(T1mapping)定量评估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室心肌纤维化情况。方法连续入组60例房颤患者(持续性房颤30例、阵发性房颤30例)和59名正常对照,均接受心脏MR检查,分别行心脏电影成像和延迟增强成像,并采用运动自动矫正反转恢复真实稳态自由进动序列进行T1mapping成像。测量左心室心肌增强前T1值并计算细胞外容积(ECV),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心脏MR检查,未见心肌延迟强化。正常对照左心室增强前心肌T1值小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及持续性房颤患者,且持续性房颤患者左心室增强前心肌T1值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P均<0.05)。正常对照左心室心肌ECV与阵发性房颤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于持续性房颤患者(P<0.05),持续性房颤患者左心室心肌ECV大于阵发性房颤患者(P<0.05)。房颤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与左心室增强前心肌T1值、ECV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房颤患者存在左心室心肌纤维化,且持续性房颤患者较阵发性房颤患者更严重。
马晓海赵蕾李松南白融刘念申红卫陈辉王铮范占明
关键词:心肌纤维化心房颤动
心室颤动初始节律的动态心电图观察
2004年
  目的探讨心室颤动(简称室颤)初始心搏与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或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是否同源,为消融室颤提供基础数据.……
郭成军张英川刘冰郭晋萍徐霞裴莉陈辉
心房颤动患者RR长间期的分布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时RR长间期的发作规律及射频消融术后的变化,探讨房颤RR长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记录并分析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动态心电图中RR长间期发生时间及次数,对因永久性房颤行环肺静脉电隔离(CPVA)术治疗者,观察其转复窦性心律后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情况。结果205例患者中203例(99.02%)出现≥1.5s长间期,24:00时至凌晨04:00时出现次数最多,10:00时至12:00时次之。62例接受CPVA术的永久性房颤患者均伴长RR间期,全部成功终止房颤转复窦性心律,术后心电图示6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AVB)(9.7%),未发现Ⅱ度AVB,3例因窦房结功能障碍置入永久起搏器。结论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常见≥1.5s的RR长间期,绝大多数并非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所致。
刘冰马长生郭成军徐霞裴丽陈辉张英川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
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风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预测价值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分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间北京安贞医院298例接受PCI治疗的STEMI患者,失访9例,完成研究289例,将其中发生MACE的116例患者纳入事件组,未发生MACE的173例纳入对照组。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清hs—CRP水平,计算GRACE风险评分。分析PCI术后2年MACE的发生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以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联合预测因子,比较GRACE风险评分、hs—CRP以及二者联合预测因子Lβ(Y)对于预测MAC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应用GRACE风险评分和hs—CRP联合进行风险再分层。结果随访2年,资料完整者289例,9例失访,失访率3.1%。事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20例(17.2%)、hs—CRP水平为14.9(11.7,18.9)mg/L、肌钙蛋白水平为90.9(45.7,189.8)μg/L、GRACE风险评分(127±21)分,对照组LVEF〈45%12例(6.9%)、hs—CRP为8.9(8.1,10.2)mg/L、肌钙蛋白水平为64.9(38.4,132.5)μg/L、GRACE风险评分(101±20)分,2组LVEF、hs—CRP、肌钙蛋白水平和GRACE风险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hs—CRP水平增高,MACE发生率逐渐增高。以hs—CRP四分位分组,Q1~Q4患者MACE发生率分别为15.9%(10/63)、26.3%(22/84)、49.3%(37/75)、70.1%(47/67);Q3、Q4患者与Q1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CE风险评分低危患者MACE发生率14.4%(14/97)、中危患者MACE发生率41.4%(41/99)、高危患者MACE发生率76.3%(71/93),中危及高危患者MACE发生率明显�
杨欣苗金泽宁李红蒲连美陈辉王凡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长期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