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华
- 作品数:40 被引量:19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后颅窝表皮样囊肿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后颅窝表皮样囊肿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49例后颅窝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单独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显微镜下大部切除肿瘤后,再用神经内镜进行探查,切除残余肿瘤的2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残存率. 结果 对照组20例术后复查MR发现有6例残存,并有4例出现了脑脊液漏、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观察组29例患者9例有肿瘤残余,予内镜下进一步切除,术后复查MR未发现残存,仅有1例术后出现三叉神经不全损伤症状的并发症.2组间并发症发生率与残存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后颅窝表皮样囊肿可以明显提高全切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 李运军樊娟赵浩李文德魏群陈立华徐如祥
- 关键词:表皮样囊肿后颅窝神经内镜
- 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微创手术治疗
-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 与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经微创手术治疗的32例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指征和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巧、治疗效果及...
- 陈立华魏群徐如祥李运军李文德赵浩高进宝于斌张洪钿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手术入路
-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46例报告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指征和技巧,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近十年期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46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中脑海绵状血管瘤8例,间脑-中脑交界处1例,中脑-桥脑交界处2例,桥脑海绵状血管瘤29例,延髓海绵状血管瘤4例,桥脑-延髓交界处2例。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引导手术,5例术中采用神经导航定位。结果肿瘤全切45例,1例次全切。术中见19例伴有明显的静脉畸形,予以保护。神经功能障碍改善22例,无明显变化21例,术后症状改善和稳定率为93.5%(43/46)。术后症状加重3例,出现复视、面瘫和肢体活动障碍加重各1例。2例经随访神经功能已恢复至术前状态,仍有1例患者未恢复至术前状态。随访3~58个月,肿瘤全切的43例,42未见肿瘤增大,均未见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再出血,1例复发行伽玛刀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指征和个体化选择手术入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及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安全和有效地切除肿瘤。
- 陈立华徐如祥魏群李运军李文德赵浩高进宝于斌
- 关键词: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手术手术指征手术入路
-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策略
-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指证和技巧,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43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资料。中脑海绵状血管瘤7例,病灶位于一侧大脑脚2例,中脑背外侧3例,分别采用经...
- 陈立华徐如祥陈凌
- 关键词: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手术手术指征手术入路
- 文献传递
- 垂体偶发瘤的临床处理
- 2015年
- 目的:探讨垂体偶发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3例垂体偶发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有头痛等症状,12例无任何症状。4例有内分泌功能;无功能型49例病灶小于1.0 cm者27例,1.0-1.5 cm者13例,大于1.5 cm者9例;29例经鼻蝶手术切除病变,术后病理结果示垂体腺瘤21例(18例无功能,2例生长激素型,1例泌乳素型),3例垂体增生,3例Rathke囊肿,2例垂体囊肿。53例中,失访4例;49例病人随访1-5年,手术切除病例均无复发,保守治疗病例中2例增大,其余病例无变化。结论对于头痛病人需重视垂体MRI检查;对于大于1.5 cm或1.0-1.5 cm随访有增大者,建议手术切除;而1.0 cm以下无内分泌功能者可以定期随访。
- 李运军李文德高进保陈立华魏群徐如祥
- 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被引量:3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微创手术治疗的32例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指征和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巧、治疗效果及随访资料。其中中脑出血3例,脑桥出血22例,延髓血肿1例,中脑-脑桥联合出血4例,脑桥-延髓出血2例。血肿量3.6-21 ml,平均8.6 ml。按出血量将脑干出血分为3组:≤5 ml,5.1-10 ml,〉10 ml。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17例,神经导航引导手术25例。3个月后按照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患者均经微创手术成功清除血肿,其中27例血肿清除彻底,另外5例大部分清除血肿,1个月内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3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1例。术后3个月存活28例,死亡4例。术后随访3个月,GOS评分5分3例、4分9例、3分12例、2分4例、1分4例。结论采用微创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的疗效。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和熟练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提高脑干出血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 陈立华魏群徐如祥李运军李文德赵浩高进宝于斌张洪钿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手术入路
- 完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学习曲线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分析完全神经内镜技术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手术的学习曲线,为更好开展这类手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一作者自初期到成熟期不同阶段连续完成的、完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45例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以每15例作为一个学习曲线阶段,分为初期组、中期组和成熟组。比较各阶段手术病例在手术时间、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3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和病程上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随访6个月,成熟组比初期组和中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而肿瘤全切率明显提高(P<0.05);初期组和中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术后视力、视野及内分泌障碍均改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完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学习曲线在30例左右,学习曲线上升期需要提高微创及镜下技巧,保证手术质量,之后进入平台期,技术相对成熟,可以适当扩大手术适应证。
- 李运军魏群李文德赵浩张洪钿陈立华徐如祥
- 关键词:垂体肿瘤神经内镜入路
- 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在脑脓肿治疗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在脑脓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手术治疗的11例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1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实施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引导下脓肿穿刺抽吸置管引流术,手术时间(56±12)min,无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所有病例均达到临床治愈,无术后并发症。结论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安全、准确、有效,可作为脑脓肿穿刺抽吸和引流的首选技术手段。
- 李文德李运军赵浩高进保张鹏飞于斌陈立华魏群徐如祥
- 关键词:脑脓肿引流术无框架立体定向
- 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
- 目的 总结应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和经验.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的微侵袭手术入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与术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治疗的21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
- 陈立华徐如祥魏群李运军李文德杨艺高进宝于斌赵浩
- 听神经瘤微侵袭手术治疗的现状与进展被引量:5
- 2015年
- 听神经瘤占所有颅内肿瘤的6%~8%,占后颅窝肿瘤的25%~33%,占桥脑小脑角(CPA)肿瘤的80%~94%,是常见的后颅窝肿瘤。1917年,Cushing报告了手术成功切除听神经瘤,开创了听神经瘤手术治疗的新纪元。Dandy[2]于1925年首先报告听神经瘤全切除术.
- 陈立华杨艺徐如祥
- 关键词:听神经瘤微侵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