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明
- 作品数:41 被引量:177H指数:8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江苏省临床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甲真菌病临床评分指数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计算尺的研制
- 1997年,俄国学者Sergeev提出了一种甲真菌病的评分方法-甲真菌病评分指数(SCIO)。建立了SCIO 计算公式:SCIO={(d/3)3-f[f+h(3-f)]L(a+3)/3)1-(2-f)(3-f)/2。Se...
- 陈爱明郭宁如吴绍熙
- 关键词:甲真菌病临床评分
- 文献传递
-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和MTX治疗红斑狼疮脑病一例
- 报道一例17岁女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静脉给予小剂量激素(地塞米松5mg/d)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和MTX(10mg)治疗获得成功,症状迅速消失,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和MTx治疗红斑狼疮脑病安全...
- 陈爱明刘铭
- 关键词:狼疮脑病地塞米松MTX鞘内注射
- 皮肌炎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皮肌炎(DM)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方法对216例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M患者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11.52%,且男性(22.22%)多于女性(7.43%)(P...
- 周娅妮陈爱明周乃慧李媛王彩梅杨玉花
- 关键词:皮肌炎检出率恶性肿瘤
- 文献传递
- 婴儿肢端脓疱病
- 报道三例婴儿肢端脓疱病,表现为掌跖部反复发生瘙痒性针头大水疱和脓疱,脓液涂片为嗜中性白细胞,无嗜酸性白细胞,细胞培养(一)。三例患者儿于发病前数周或数月有疥疮病史或疥疮接触史,硫黄软膏(霜)外涂无效,口服DDS皮疹消退,...
- 陈爱明
- 丘疹性红皮病
- 2012年
- 报告1例丘疹性红皮病。患者女,58岁。因躯干、双上肢伸侧及臀部红褐色丘疹伴瘙痒2年就诊。皮肤科检查:躯干、双上肢伸侧及臀部可见较多红褐色的扁平丘疹,表面少许鳞屑,有融合趋向,呈红皮病样损害。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血清IgE增高。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突细长下延,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皮损免疫组化:CD3、CD45RO、CD79a及KP-1阳性,CD20弱阳性,granzyme B及CD56阴性。诊断:丘疹性红皮病。
- 周乃慧陈爱明
- 皮肌炎/多肌炎患者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探讨皮肌炎/多肌炎(dermatomyositis/polymyositis,DM/PM)患者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取16例未经治疗的DM/PM患者血清为DM/PM组,其中8例治疗前取血清作为治疗前组,经治疗病情好转后再次取血清作为治疗后组,13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为正常组。体外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MTT法检测血清对HUVEC活性的影响。结果:DM/PM组与正常组血清对HUVEC活性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血清与正常组相比,在24 h时对HUVEC活性呈抑制作用(P<0.01),而在72 h则表现为增强作用(P<0.05)。治疗后血清对HUVEC活性的影响在24 h时低于治疗前(P<0.05),而在48 h和72 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PM患者血清中可能不存在影响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并直接导致其损伤的因素,治疗后的血清体外对HUVEC活性的影响是先抑制后促进。
- 王彩梅陈爱明代丽美杨玉花
- 关键词:皮肌炎多肌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
- 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成人激素依赖性皮炎的Meta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评价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CD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数据库(1976—2011年)、中国知网(1999—2010年)、万方数据库(1999—2011年)关于他克莫司软膏治疗CDD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690例CDD患者,其中实验组351例,对照组339例。分析显示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CDD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2周、4周和2个月的OR值(95%CI)分别为4.83(2.70,8.64)、3.44(1.25,9.52)和5.25(2.33,11.85)(P>0.05)。患者不良反应轻微,主要为可耐受的灼热和瘙痒。结论 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CDD安全有效,疗程短,不良反应小。
- 余珊珊陈爱明李娜高亚丽王云锋
- 关键词:他克莫司激素依赖性皮炎META分析
- 206例银屑病患者血压的调查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 探讨银屑病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用汞柱式血压器测量206例银屑病患者和123例对照组右上臂血压.结果 1、银屑病患者血压升高(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5mmHg)的发生率大于对照组(P=0.00);2、银屑病患者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为(119.9±16.9/79.5±10.3)mmHg高于对照组(114.3±14.2/74.2±10.1)mmHg(P<0.05);3、收缩压≥130mmHg患者的病程(13.3±12.7年)和初发病年龄(35.1±17.7岁)长于收缩压<130mmHg的患者(分别为7.9±9.1 年和27.9±11.5岁)(P均<0.05);4、舒张压≥90mmHg的银屑病患者的病程(14.8±13.2年)大于舒张压<90mmHg者 (8.1±9.4年),而初发病年龄二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银屑病患者血压升高的发生率增大,并与其病程及初发病年龄有关.
- 高亚丽陈爱明李娜李媛周娅妮闵玮
- 关键词:银屑病血压病程
- DM/PM中核因子-κВ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探讨
- 2013年
- 目的通过研究NF-κВ在DM/PM患者骨骼肌的表达情况,以及DM患者血清体外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NF-κВ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NF-κВ在DM/PM中的相关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法对25例DM/PM患者骨骼肌中的NF-κВ(P65)进行检测,取16例DM患者治疗前和6例治疗后的血清加入体外培养的HUVEC中,用细胞免疫组织化法检测HUVEC株NF-κВ(P65)的表达。结果 NF-κВ(P65)在DM/PM患者骨骼肌内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和肌纤维中表达上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对照组无表达;DM患者治疗前血清体外作用HUVEC 6h后,(11.126±1.920)%细胞表达阳性,24h后细胞的阳性率上升到(17.048±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血清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NF-KB(P6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97±0.609)%(6h)和(11.273±0.643)%(24h),二者均低于相应的治疗前表达率(P<0.01)。结论 NF-κВ在DM/PM肌肉微血管肌纤维的炎症性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DM患者血清中可能有激活NF-κВ的成分。
- 杨玉花陈爱明王彩梅代丽美
- 关键词:皮肌炎多肌炎脐静脉内皮细胞
-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4、IL-10、IL-12和IFN-γ水平及意义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Th1/Th2偏移现象。方法采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7例SLE患者和17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I、L-10I、L-12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SLE患者的IL-10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L-12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IL-4和IFN-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平衡失调,IL-10升高,IL-12下降。
- 彭群新顾国浩陈爱明
- 关键词:IL-4IL-10IL-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