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庆 作品数:42 被引量:155 H指数:8 供职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政治法律 哲学宗教 更多>>
机器翻译技术困境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8 2020年 在日趋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驱使下,机器翻译实现了多次研发范式转换,并在翻译速度、译文质量、覆盖语种以及知识获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此同时,这一技术的研发在当下呈现出工程学与语言学相分离的态势,并面临诸多障碍需要解决。为此,文章首先梳理了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脉络并指出其技术困境的外在表征;其次,指出当前技术问题的实质在于无法对语言哲学中“语义问题”和“语用问题”进行合理解答;最后,建议未来的机器翻译研发不仅需要明确机器翻译的技术局限与技术优势,同时还需加强包括哲学、认知科学、语言学与计算机科学在内的学科联动,从而促进机器翻译技术的突破性进展。 李晗佶 陈海庆关键词:人工智能 机器翻译 语言哲学 庭审话语正反问句的语用功能及其语调表征研究--以央视《庭审现场》节目视频为研究语料 被引量:3 2017年 以庭审话语的有声性特质为切入点,对庭审话语中正反问句及其疑问标记语调的音高特征进行语音分析,探讨了调阶、调域、边界调和音高重调4种音高因素在庭审正反问句语调的构成和凸显其话语功能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大部分正反问句疑问句的语调标记具有宽调域和低调阶的特征。其中,有的疑问标记可以作为调核承载信息焦点,有的则分布在调核周围作用于信息焦点,以此来实现询问、求证、提示、命令和谴责的语用功能。 陈海庆 刘乐乐关键词:正反问句 语用功能 《庄子》概念隐喻及其语用意义的关联性——以《养生主》《外物》为例 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以概念隐喻和关联理论为视角,对《庄子·养生主》《庄子·外物》语篇中的概念隐喻范例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概念隐喻对于《庄子》语篇语用意义关联性构建的重要作用。从关联性的"语境效果和认知努力"两个衡量维度看,概念隐喻在《养生主》和《外物》中的运用表明:(1)概念隐喻作为隐含前提,通过与"明说"过程有机结合获得隐含意义,进而形成较大语境效果,形成合理的关联性;(2)概念隐喻符合认知过程中的经济原则,付出较小的认知努力,即可获得其关联性。 陈海庆 高思楠关键词:概念隐喻 《庄子》 语言幻象背景下的网络生态:语言与存在的断裂 被引量:3 2019年 人们对网络语言的认识往往忽略其主体认识偏见。从主体方面讲,网络语言是网络主体自由表达假象的产物,是一种幻象。幻象理论通抵人类理解力的幻象偏见,有效地解释了网络语言流行的主体认识论根源,更反映了网络环境中语言与存在的断裂。因此,要用辩证的方法,厘清网络语言中本质与非本质存在,并在和谐哲学的指导下,于混乱中寻求网络语言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思维与语言的和谐统一,为网络语言和网络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陈海庆 邢兆梅庭审会话特指反问句的语调特征与语用功能 2015年 文章属于法庭“田野调查”,借助Praat语音分析软件,对真实的庭审特指反问句进行有声性分析。分别从语调的聚焦特征和表态特征,探讨庭审特指反问句的语用功能。聚焦特征与特指反问句的语义否定紧密相关,表态特征则与特指反问句“言外之意”的传达紧密相连。 高思楠 陈海庆关键词:庭审会话 语调 语用功能 文学语篇的语用学阐释:互动性及其取效行为 被引量:10 2009年 本文旨在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文学语篇的语用学问题进行阐释及分析。根据Iser(1974,1978),Levin(1976),Ohamann(1971b),Freund(1987)等人的文学阅读接受理论文章对Austin有关文学语言的"空洞性"和"依赖性"观点进行了重新解释,阐述了文学语篇的互动性是作者意或目的传达与读者对之积极的领悟、补遗和反应得过程,是取效行为的表现方式。此外,文章还阐述了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段在获得文学语篇取效之果层面上的劝说功能和意义。 陈海庆关键词:文学语篇 取效行为 劝说功能 评价理论视阈下公诉人反问句的语用修辞功能及语调特征 被引量:5 2020年 在庭审语境下,不同类型的反问句往往具有不同的语用修辞功能,它不仅可以表明说话人的态度意义,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情感意义。本文根据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和焦点功能理论,以CCTV12《庭审现场》栏目庭审案件转写文本为语料,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并借助Praat语音分析软件和UAM Corpus Tool评价理论分析软件,对庭审话语公诉人反问句的类型、数量、语调因素和情感态度意义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公诉人反问句类型主要包括:正反反问句、特指反问句和是非反问句,它们通过语调因素和态度情感特征表现出五大语用修辞功能,即确认责备、提醒警示、惊诧质疑、辩解驳斥及申辩求证。其中,申辩求证功能使用频率最高,且主要以是非反问句形式出现。 陈海庆 孙润妤关键词:反问句 公诉人 从动态语篇观看语篇连贯的形成 被引量:14 2007年 动态语篇观把语篇视为语言交际的一个过程而不是交际的结果。因此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语篇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表现出不同意义与功能。“连贯”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大脑中的反映,是在交际双方在世界知识基础上进行推导的结果。语篇的连贯就是指语篇意义之间产生的联系,这种意义联系是多维性的,它不但体现在语义层面,而且还体现于语用层面和交际双方的心理互动层面。 陈海庆关键词:语篇连贯 多维性 认知语境 庭审语境中公诉人话语停顿的动态属性及修辞功能 被引量:6 2018年 言语行为过程中,不同位置的停顿往往具有不同的修辞作用,恰当的停顿可以反映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和权势地位,有一定的表达效果。基于对国内4场庭审视频转写语料的分析,本文以Van Dijk话语分析原则为理论框架,从社会心理修辞学和互动语言学视角系统分析了公诉人话语中停顿的动态属性及其修辞功能。研究表明:"停顿"在公诉人话语中主要分布在句中,出现频繁且停延时间长。此类停顿具有5大修辞功能,即提醒、强调、对立、严肃及疑问功能。其中,强调功能和提醒功能使用频率最高且主要以小停顿的方式出现。 陈海庆 刘亭亭关键词:停顿 动态属性 修辞功能 身份与权力的表征:当代庭审话语标记语的语用调节功能探析 被引量:1 2017年 庭审会话中的话语标记语在司法实践中有重要的语力调节作用,它揭示了庭审参与者的权力分配不对等现象。以言语行为理论和合作原则为理论框架,以CCTV12频道《庭审现场》节目为语料,运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随机选取20场刑事审判案件中的话语标记语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庭审话语中发挥调节作用的标记语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明示言语行为型、表达态度型、要求说话方式型和提供证据型。在庭审过程中说话人权力越大或身份地位越高,使用此类标记语产生的语力调节作用就越强,反之就越弱。 陈海庆 李雅楠关键词:话语标记语 言语行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