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
- 作品数:64 被引量:280H指数:9
- 供职机构: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电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体外椎体复位器复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我科自行设计的体外椎体复位器复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脊柱科于2014 年5月至2015 年12 月期间收住的28例单节段OVCF患者,...
- 孙志刚陈晓东马鹏飞蔚辰强杨学军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疗效分析
- 应用可撑开融合器B-twin治疗腰椎不稳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应用可撑开融合器B-twin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52例腰椎退变性不稳症患者,采用B-twin融合器进行后路椎间融合手术,共融合52例56个椎间隙。对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复诊时的JOA评分、椎间隙高度及融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2个月,52例患者术前JOA评分5~9分,平均7分,术后1周JOA评分15~22分,平均19分,末次随访19~26分,平均22分,术后、末次随诊与术前比较JO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显效36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显效率69.23%。术前椎间高度7.5~11mm,平均8.0mm,术后9.5~13mm,平均11.5mm,末次随诊9.0~12.5mm,平均11mm,术后、末次随诊与术前比较椎间高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力位X线片显示腰椎融合率78.6%,B-twin下沉率21.2%,未发现B-twin移位。结论:B-twin融合器用于治疗腰椎不稳症短期疗效确切,需警惕假体下沉、腰背部僵硬等并发症发生。
- 陈晓东易小波王洪
- 关键词:腰椎椎间融合器脊柱融合术腰椎不稳症
- 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及对策。方法对25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结果 257例患者随访6~28个月,发生并发症46例,术后椎弓根钉置入不良17例,共26根钉。断钉3例,螺钉、螺帽松动各2例。脊柱侧突8例、后突畸形2例。并发下肢疼痛3例、麻木4例。并发硬脊膜破裂5例。椎体前缘平均高度术前(48±24)%,术后6个月(91±9)%;后缘平均高度术前(80±6)%,术后6个月(91±6)%;Cobb角术前平均(22.0±6.5)度,术后6个月(6.2±3.0)度。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满意,但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任志宏易小波蔺福辉王洪陈晓东胡鑫华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钉棒系统并发症
- 鹿茸多肽对体外培养大鼠软骨细胞去分化现象的作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鹿茸多肽对大鼠关节软骨细胞体外传代培养中出现的去分化现象的作用。方法将第3代软骨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鹿茸多肽不同浓度组、硫酸氨基葡萄糖不同浓度组传代,使之进入第4代,同时以第2代软骨细胞为对照组,进行阿力新蓝染色法检测GAG(glycosaminoglycan)含量和结构,RT-PCR(reverese transcrip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法检测Ⅱ型胶原、Aggrecan蛋白,对鹿茸多肽抗软骨细胞去分化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鹿茸多肽对软骨细胞胞外基质中GAG、Ⅱ型胶原和Aggrecan蛋白表达有显著促进作用(P<0.01),其作用优于硫酸氨基葡萄糖。结论鹿茸多肽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去分化现象有抑制作用,其作用优于硫酸氨基葡萄糖。
- 陈晓东林建华
- 关键词:软骨细胞去分化鹿茸多肽
- 体外椎体复位器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 目的 对比体外椎体复位器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脊柱科于2014 年5月至2015 年12 月期间收住的28例单节...
- 孙志刚陈晓东马鹏飞蔚辰强杨学军易小波
- 关键词:椎体成形骨质疏松
- 后路单侧侧前方减压钛网重建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经后侧入路侧前方减压椎体前中柱钛网重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重度爆裂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经后路单侧行椎体次全切除、椎体270°减压、钛网支撑植骨重建前中柱及椎弓根钉内固定。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SIA)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X线及CT片评估骨折复位、减压及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3.2 h;平均出血量1 200 ml。术后发生脑脊液漏2例,术后1例发生神经根牵拉伤。所有患者植骨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椎体的高度、椎管容积无明显丢失。大部分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采用后路侧前方减压椎体重建短节段内固定治疗重度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减压彻底、脊柱三柱即刻稳定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
- 王洪易小波任志宏蔺福辉胡鑫华陈晓东贺旭
- 关键词:椎体切除
- 补气通络法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Aβ蛋白、ET及NO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通过探讨补气通络法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Aβ蛋白、ET及NO表达的影响,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损伤病理变化及术后中医药对神经损伤修复的干预机制。方法:将60例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及B组(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A组,术后常规治疗,B组,术后第2天补阳还五汤口服+术后常规治疗。检测术后血液中不同时间点的Aβ蛋白、ET及NO相关指标,颈椎JOA评分,术前与术后第4周肌电图检测神经根损伤情况;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节点各个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比较对照组,在术后第1周和第4周血液中ET和NO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血液中Aβ蛋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周血液中Aβ蛋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周、第4周颈椎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周肌电图检测神经根损伤阳性情况:治疗组阳性患者3例,对照组阳性患者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补气通络法,口服补阳还五汤能够使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血液中ET和NO降低,对血液中Aβ蛋白含量有动态调节作用;说明补阳还五汤对参与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神经功恢复的理化因子有调节作用,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 陈晓东翟明玉欧传双赵海博舒高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补阳还五汤血管内皮素AΒ蛋白
- 单侧椎弓根穿刺PVP或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PVP)或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68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均予行单侧椎弓根穿刺,组合使用PVP和PKP技术灌注骨水泥治疗。结果随访6~36个月,其中5例高龄患者6个月后因死亡失访。椎体高度由术前平均(56.2±9.6)%增加到术后(87.3±10.2)%,56个椎体发生骨水泥外渗,其中15例渗入邻近椎间隙,3例少量渗人椎管内,患者无明显神经症状,38例渗入椎旁软组织内。术前VAS评分(8.6±1.5)分,术后3d评分(34±1.2)分,末次随访时为(3.8±1.3)分,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与术后3d时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单侧椎弓根穿刺PVP或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胡鑫华易小波陈晓东贺旭
- 关键词: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椎体成形术
- 基于中医传统体外牵引复位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 探讨基于中医传统体外牵引复位辅助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临近阶段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40例胸腰椎骨折病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经皮微创伤椎临近螺钉固定...
- 蔚辰强陈晓东孙志刚易小波李全修梁鹏展赵海博杨学军
- 关键词:经皮椎弓根螺钉疗效观察
- 大鼠关节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被引量:7
- 2006年
- 陈晓东林建华
- 关键词:软骨细胞酶消化法细胞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