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波
- 作品数:60 被引量:471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规律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随访资料t,检验及2检验分析各种复发转移途径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患者1 076例,随访资料详细且复发转移者161例。其中肿瘤首发复发转移部位明确者124例,包括腹膜种植37例(30.0%)、淋巴结转移33例(26.6%)、血道转移32例(25.8%)、局部复发22例(17.6%)。经分析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复发转移与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脉管癌栓、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相关,其中腹膜种植与浸润深度、结缔组织浸润、肿瘤部位相关,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结阳性、肿瘤大小相关,血道转移与脉管癌栓相关,局部复发与浸润深度相关。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最常见为腹膜种植,其次为淋巴结转移、血道转移、局部复发。
- 陈永明李元方詹友庆李威陈映波孙晓卫徐大志关远祥周志伟
- 关键词:胃癌复发肿瘤转移
-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1997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本院近30年来收治经病理确诊的18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资料,其生存率由寿命表法计算获得。结果:本组术前GI和胃镜诊断率分别为31.5%和44.4%;手术切除率为88.9%,比本院同期胃癌手术切除率高,其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9.7%、51.1%和30.7%。结论:掌握本病GI的特点及胃镜取材深度,可望提高本病术前诊断率;治疗上应争取手术切除,术后辅助化疗以提高本病生存率。
- 陈映波林奕中邵建永
-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瘤恶性
- 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455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和辅助化疗的价值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分析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寻找其独立预后因素,探讨辅助化疗在本组胃癌患者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5例行D2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无淋巴结转移(pTis-4N0M0)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部位、T分期、肿瘤大小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等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对比行辅助化疗及未行辅助化疗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7.5个月,1年生存率94.9%,3年生存率86.6%,5年生存率79.3%,10年生存率76.9%。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分期和清扫淋巴结数目是独立预后因素。pT2N0M0/pT3N0M0组胃癌患者行辅助化疗与未行辅助化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76.6%和8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pT4aN0M0组患者行辅助化疗与未行辅助化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85.6%和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和T分期、清扫淋巴结数目是独立预后因素;辅助化疗未能改善pT2N0M0/pT3N0M0组胃癌患者的预后,pT4aN0M0组胃癌患者辅助化疗则有价值。
- 黄春雨王玮李元方袁秀红拉吉夫陈永明詹友庆陈映波徐大志周志伟
- 关键词:预后辅助化疗
- 联合腹腔内化疗及热疗对治疗肿瘤腹膜种植的初步探讨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联合腹腔内化疗、热疗对治疗肿瘤腹膜种植的方法及价值。方法 对27例经剖腹探查、病理证实侵犯浆膜面胃肠道肿瘤伴有广泛腹膜种植、腹水患者,12例于姑息性切除术后7d,用5-FU800mg/m2,DDP60mg/m2,NS1500ml腹腔内灌注化疗、热疗,每个月1次,连续3~6次,同时应用全身辅助化疗(观察组);另15例姑息性切除术后单纯应用全身辅助化疗(对照组),27例患者分别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腹腔内化疗、热疗对肿瘤腹膜种植、腹水的控制有肯定近期效果,无严重并发症。观察组12例中有6例生存1年以上,而对照组只有2例生存1年以上。结论 联合腹腔内灌注化疗、热疗对治疗肿瘤腹膜种植疗效肯定,方法简单、安全。
- 陈映波周志伟林奕中
- 关键词:腹腔内化疗腹膜种植胃肠道胃肿瘤
- 58例多原发性胃癌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多原发性胃癌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多原发性胃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64~2004年58例多原发性胃癌的临床资料。将性别、年龄、家族史、手术切除率、病理类型、周围脏器侵犯、术后病理分期(pTNM)等临床病理参数与同期单发性胃癌对比;以1984年为界,比较多原发性胃癌在同期胃癌中的构成比;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多原发性胃癌和同期单发性胃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1984年为界,前后20年多原发性胃癌占同期胃癌的比例有显著性差异(3.66%:1.73%,P<0.05);根治性切除、姑息切除、短路术、单纯探查或活检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70、303、108、101天;术后进行辅助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494天,单纯手术者218天;Ⅰ、Ⅱ、Ⅲ、Ⅳ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04、698、264、139天,上述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回归结果:手术方式、pTNM分期、综合治疗是影响多原发性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多原发性胃癌和胃单发癌的临床特点无显著性差异。努力提高多原发性胃癌的早期诊断水平及手术的切除率或根治性切除率,并辅以必要的辅助治疗,将极大改善患者的预后。
- 孙晓卫詹友庆李威陈映波关远祥李元方徐大志
- 关键词:多原发癌胃癌预后
- 贲门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23
- 2010年
-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国外文献报道贲门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虽然在我国尚缺乏贲门癌相关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但是有少量地区研究显示贲门癌的收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研究比较1984~2003年间不同时期贲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以期了解其发病和预后变化趋势。方法:选取1984~2003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的589例贲门腺癌病例,回顾分析并比较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20年间收治贲门癌患者数增加134.5%,每年平均增长率为4.6%。患者中位年龄60岁,20年间中位年龄上升5岁。55~64岁患者构成比下降,≥65岁患者构成比上升。全组男女性别构成比为2.88:1,不同时期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20年间,Ⅰ期、Ⅱ期患者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患者比例上升,Ⅳ期患者比例下降。生存分析显示,全组贲门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28.5%,5年生存率由1984~1993年的20.9%提升至1994~2003年的35.5%。结论:20年来,随着贲门癌发病率的增加,我院贲门癌患者的收治率不断上升;患者的发病中位年龄提高;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改变;晚期病例减少;患者预后得到改善,生存率明显提高。
- 郑斌陈映波胡祎王军业周志伟傅剑华
- 关键词:贲门肿瘤临床病理预后
- 贲门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变化趋势分析
-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国外文献报道贲门癌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虽然在我国尚缺乏贲门癌相关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但是有少量地区研究显示贲门癌的收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研究比较1984年~2003年间不同时期贲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
- 郑斌陈映波胡炜王军业周志伟傅剑华
- 关键词:肿瘤临床病理预后
- 文献传递
- Ⅱ期胃癌D2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数目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 研究Ⅱ期胃癌行D_2根治术检出淋巴结数目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268例行胃癌D_2清扫术后按照日本胃癌协会(JGCA)第13版分期病理证实为Ⅱ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至2008年12月.结果 本组病例平均检出淋巴结(17.3±1.2)枚,其中淋巴结检出数低于15枚者109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7%、67.8%和50.9%;检出淋巴结数多于或等于15枚者159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9%、81.0%和66.4%;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进一步分析显示.无淋巴结转移组(pN_0组)199例,其中检出淋巴结数目低于15枚者95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6%、70.4%和55.9%;多于或等于15枚者104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1%、84.4%和66.8%.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而有淋巴结转移组(pN_1组)69例.其中检出淋巴结数目低于15枚者14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9%、57.1%和34.3%;多于或等于15枚者55例.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4%、73.4%和63.8%,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 以日本胃癌协会(JGCA)第13版为标准的Ⅱ期胃癌患者,D_2根治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超过15枚者.其生存率优于低于15枚者.
- 冯兴宇陈映波陈实李元方周志伟李威詹友庆孙晓卫徐大志关远祥
- 关键词:淋巴结清扫预后
- 贲门癌经胸、经腹切除术的对比研
- 背景与目的:经胸与经腹手术径路是贲门癌的主要手术径路,两种径路孰优孰劣长久以来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对比贲门癌经胸、腹径路切除术的手术并发症及预后,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1968年~2003年在我院连续收治的贲...
- 郑斌陈映波胡炜王军业周志伟傅剑华
- 关键词:贲门癌经胸手术经腹手术淋巴结清扫预后
- 文献传递
- 多原发性胃癌
- 本文对多原发性胃癌进行了研究。文章回顾性总结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58例多原发性胃癌的临床资料,探讨了其临床特点。研究表明,多原发性胃癌和胃单发癌在临床病理参数上无显著性差异,努力提高多原发性胃癌的早期诊断水平及手术的切...
- 孙晓卫詹友庆李威陈映波关远祥李元方徐大志
- 关键词:胃癌治疗多原发癌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