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良 作品数:12 被引量:36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mTOR信号通路与手术后肺腺癌 背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目前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EGFR//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NSCL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 陈旭良关键词:肺腺癌 EGFR突变 P-MTOR EIF4E 文献传递 基于科研绩效考核建立高校附属医院学科分层管理模式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基于科研绩效考核建立学科分层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以笔者所在的高校附属医院为研究对象,以科研绩效为依据,将全院科室评分由高至低依次评为领军学科、优势学科、骨干学科和潜力学科。以动态考核的方式评价学科发展。结果全院共有41个科室,按照既定的科研绩效考核标准,确定了5个领军学科、9个优势学科、20个骨干学科和7个潜力学科。经过2年的建设,获批国家级项目200多项,中标科研经费近2亿元,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0项,专利授权213项,发表SCI论文千余篇,重大重点项目数量不断提升,各学科建设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论实施学科分层科研绩效考核,对各科室的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有积极推动作用。 刘娟 唐琨 胡佩武 王少辉 喻丹 董婷 陈旭良关键词:学科建设 分层管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和影响术后早期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981年1月至2019年6月因感染性心内膜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02例。通过纸质病历和电子病历信息系统收集数据并整理分析。其中,1981年1月至2010年6月的手术患者为早期组,共224例;2010年7月至2019年6月的手术患者为近期组,共478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702例患者年龄(36.7±16.1)岁,男占68.1%。术前出现卒中者为71例(10.1%),术前进行过透析治疗者为14例(2.0%)。172例患者致病菌为链球菌,占所有血培养阳性结果的59.5%。早期组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单纯先天性心脏病者的比例明显高于近期组(早期组77例,占34.4%;近期组22例,占4.6%;P<0.05)。术后新发卒中者为15例(2.1%),术后肾功能不全需要透析者为15例(2.1%)。术后30 d内死亡者为29例,病死率为4.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高(OR=3.22,95%CI:1.50~6.88;P<0.01)、术后脑卒中(OR=5.75,95%CI:1.22~27.07;P<0.05)、术后肾功能不全需要透析(OR=15.53,95%CI:3.50~68.82;P<0.01)、瓣膜周围脓肿(OR=13.19,95%CI:3.83~45.42;P<0.01)和多瓣膜受累(OR=3.57,95%CI:1.24~10.30;P<0.05)。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手术治疗早期效果满意。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高、瓣膜周围脓肿、多瓣膜受累、术后肾功能不全需要透析和术后脑卒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凌友鹏 陈旭良 陈迎吉 萨米 罗万俊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外科手术 网络用药指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管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网络用药指导对华法林抗凝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设计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选自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术且术后口服华法林≥3个月的患者。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复查情况将患者分为术后1个月网络组(术后1个月内网络上传INR复查结果≥2次)、术后1个月对照组(术后1个月在湘雅医院复查INR且有INR数据记录)、术后3个月网络组(术后3个月内网络上传INR复查结果≥4次)和术后3个月对照组(术后3个月在湘雅医院复查INR且有INR数据记录)等4组。比较网络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以及术后1或3个月INR及INR达标率。结果设定时段内在湘雅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共420例,术后均口服华法林抗凝。420例患者中,术后1个月有网络或湘雅医院复诊记录者266例(63.3%),纳入术后1个月网络组者71例、术后1个月对照组者178例;术后3个月有网络或湘雅医院复诊记录者132例(31.4%),纳入术后3个月网络组者46例、术后3个月对照组者77例。术后1个月网络组患者年龄小于、INR达标率高于而抗凝不足发生率低于术后1个月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9±10)岁比(53±11)岁,P=0.009;64.8%(46/71)比45.5%(81/178),P=0.006;21.1%(15/71)比46.6%(83/178),P<0.001];术后3个月网络组INR和INR达标率明显高于而抗凝不足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后3个月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5±0.45)比(1.84±0.62),P=0.044;67.4%(31/46)比30.9%(30/97),P=0.002;30.4%(14/46)比54.5%(42/77),P=0.009]。结论网络用药指导有助于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管理效果,提高患者INR达标率。抗凝不达标主要表现为抗凝不足,应予重视。 罗爱静 刘娟 刘娟 黄凌瑾 胡庆华 罗万俊关键词:华法林 国际标准化比值 左心转流下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胸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是目前心血管外科领域最复杂的手术之一。在修复胸腹主动脉瘤的同时预防和避免重要脏器缺血是该手术成功的关键。本研究总结并分析左心转流下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左心转流下人工血管置换术的15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手术资料。Crawford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3例,Ⅴ型2例。择期手术14例,急诊手术1例。手术均在左心转流下完成,术前常规进行脑脊液引流。通过左下肺静脉插管及腹主动脉远端或左侧股动脉插管,建立左心转流通路。分段阻断主动脉后逐段置换胸腹主动脉。切开腹主动脉后,采用冷晶体肾保护液灌注双肾,持续温血灌注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结果:死亡1例,为主动脉A型夹层术后胸腹主动脉瘤患者,术中采用直血管修补胸腹主动脉瘤,将腹腔动脉分支修剪成岛状后与人工血管吻合;术后吻合口发生大出血,在大量输血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导致死亡。1例患者因脊髓缺血性损伤导致截瘫。其他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16.5±13.8)h,术后住院时间为(10±4)d,术后红细胞输注量为(13±9)U。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患者恢复满意。结论:左心转流下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黄凌瑾 罗万俊 胡庆华 张成梁 陈旭良 林国强 段练 叶治 王锷 李龙艳关键词:胸腹主动脉瘤 左心转流 人工血管置换术 预后 冠脉旁路移植术139例回顾分析 2016年 目的了解该院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基本临床特征及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内行CABG术的患者。结果共纳入患者139例,男性占77.7%。左主干狭窄(>50%)占24.5%,3支病变占92.1%。单纯CABG手术87.8%采用了非体外循环。CABG合并瓣膜手术组再次手术率明显高于单纯CABG组(15.8%VS 4.3%)。结论 CABG患者冠脉病变多累及3支冠脉及左主干,高危患者应仔细权衡手术利弊,术后可早期应用球囊反搏。当CABG合并瓣膜手术时,因出血或心脏压塞问题而非计划再次手术的比例明显增高。 陈旭良 蒋海河 黄日茂 罗凡砚 陈日 黄凌瑾 胡庆华 罗万俊关键词: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逆行脑灌注在主动脉根部和右半弓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涉及主动脉弓的心脏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故术中脑保护措施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同期行主动脉根部和右半弓置换手术中应用深低温停循环及逆行脑灌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主动脉根部和右半弓置换手术且在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及逆行脑灌注技术的患者31例,其中主动脉瘤病变23例,主动脉夹层8例。主动脉根部置换采用Bentall手术者26例,采用David手术者5例。术中停循环及逆行脑灌注时间为(21.9±5.2)min。观察并计录住院病死率、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其他不良事件。结果:未出现术后死亡及持久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2例出现短暂谵妄,2例出现低氧血症,1例进行了二次开胸。随访时间为6~36个月,患者恢复满意。结论:在主动脉根部和右半弓置换手术中,应用深低温停循环和逆行脑灌注技术可以简化操作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陈宇倩 胡庆华 黄凌瑾 陈旭良 张成梁关键词:主动脉弓置换 深低温停循环 逆行脑灌注 合并重症肺炎婴幼儿先心病的外科治疗 目的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有很高的病死率,二者互为因果,目前对于合并重症肺炎的婴幼儿先心病的外科治疗时机和效果有较大的争议。本文回顾性研究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连续收治的先心病合并重症... 黄凌瑾 罗万俊 陈旭良 龙隆 胡庆华胸骨再固定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胸骨哆开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胸骨哆开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2010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共实施CABG 1 023例,术后14例发生胸骨哆开。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生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以及病人确诊后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 12例患者中,1例保守治疗治愈,11例再次手术行胸骨再固定术,术后8~10 d拆线,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4±2.56)d。术后门诊随访3个月~6年,胸骨稳定,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胸骨哆开是CABG后的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术中应用合理的缝合技术,术后防治并发症,积极治疗咳嗽等诱因,可减少胸骨哆开的发生。及时发现并处理胸骨松动以及适时的再固定处理,是治疗胸骨哆开和防止纵隔感染的关键。 黄日茂 罗万俊 陈日 杨扬 陈旭良 林国强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胸骨哆开 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观察 2015年 目的 :探讨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6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1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化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化疗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使用吉非替尼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陈旭良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抗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