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光
- 作品数:14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针改善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与海马神经元线粒体途径凋亡的关系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探讨电针改善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与海马神经元线粒体途径凋亡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18月龄,体重500~5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4):对照组(C组)、手术组(O组)和电针组(EA组)。EA组电针刺激百会和大椎穴30 min,选用疏密波,频率2/15 Hz,强度1 mA,1次/d,连续刺激5 d。电针刺激结束后,O组和EA组在3%七氟醚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7 d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和细胞色素c(Cyt c)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O组和EA组术后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增加,caspase-3和Cyt c表达上调(P<0.05);与O组比较,EA组术后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下降,caspase-3和Cyt c表达下调(P<0.05)。结论电针改善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神经元线粒体途径凋亡有关。
- 陈旭光何金华李亚南张琦王亮王秋筠
- 关键词:电针神经元线粒体
- 经耳迷走神经刺激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止血带相关高血压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评价经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止血带相关高血压(TIH)的影响。方法拟在全身麻醉联合股神经阻滞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74例,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BMI 18~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7):假刺激组(SS组)和taVNS组。SS组电刺激左侧耳垂和耳轮尾;taVNS组电刺激左侧耳甲艇和耳垂。2组均从麻醉诱导前1 h进行电刺激至手术结束(频率30 Hz,脉宽300μs,振幅为患者在不感觉到疼痛情况下能耐受的最强电流振幅)。止血带充气压力为280 mmHg,充气时间60~90 min。于止血带充气前记录SBP、DBP和HR,评估术中TIH的发生情况。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硝酸甘油、艾司洛尔、去甲肾上腺素和阿托品使用情况,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头痛头晕的发生情况。结果与SS组相比,taVNS组TIH发生率及硝酸甘油使用例数减少(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VNS可降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TIH的发生。
- 周琦高明阳于丽丽李亚南陈旭光于沛霞张亚辉董江涛王秋筠
- 关键词:迷走神经刺激术前交叉韧带重建止血带
- 荷瘤小鼠不同时期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临床意义
- 2022年
-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荷瘤小鼠不同时期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变化。方法120只健康小鼠,选取6只正常小鼠,测其无瘤状态(Normal)的各项T淋巴细胞数值;剩余114只小鼠随机分成2组,荷瘤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57只。从A组荷瘤当天(D0)开始,每隔5天分别从A组和B组随机选出6只小鼠处死、取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CD4+T、CD8+T、初始T细胞在脾淋巴细胞悬液中所占比例及CD4+/CD8+,至A组剩余小鼠中,出现半数以上死亡时终止上述试验。结果在荷瘤第5天(D5)、荷瘤第10天(D10)、荷瘤第15天(D15)、荷瘤第20天(D20)、荷瘤第25天(D25)时,A组和B组小鼠脾脏的CD3+T、CD4+T、CD8+T、初始T细胞在脾淋巴细胞悬液中所占比例及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荷瘤当天(D0)时,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CD3+T、CD4+T、CD8+T、初始T细胞在脾淋巴细胞悬液中所占比例及CD4+/CD8+的比例在D0、D5、D10、D15、D20、D25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B组中,CD8+T的比例在D0、D5、D10、D15、D20、D25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T、CD4+T、初始T细胞的比例及CD4+/CD8+在D0、D5、D10、D15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D20开始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色素瘤荷瘤小鼠不同时期CD3+T、CD4+T、CD8+T、初始T细胞在脾淋巴细胞悬液中所占比例及CD4+/CD8+的比值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免疫状态失衡与荷瘤小鼠不同时期发展有关,对临床诊断、病情监测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温军业张曼范晓燕陈旭光
- 关键词:T细胞亚群荷瘤小鼠流式细胞术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在老年急性轻、中度结石性胆管炎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治疗老年急性轻、中度结石性胆管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就诊的急性轻中度结石性胆管炎行LCBDE患者45例,根据年龄分组,≥65岁为老年组(23例),<65岁为非老年组(22例),比较2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45例患者,中转开腹1例,其余4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性别比、体重指数(BMI)、胆总管直径、临床症状及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术前合并症(52.17%vs.36.36%)、急性胆管炎(AC)分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较高,术前ALT水平、术后第1、5天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t)=4.148、9.911、5.140、-2.434、-2.779、-3.913、-2.186、-2.670,P均<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老年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39.13%)高于非老年组(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9,P<0.05),而2组术后电解质紊乱、胆漏、残余结石、结石复发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积极治疗术前并发症、及时防治术后并发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LCBDE在治疗急性轻、中度结石性胆管炎老年患者中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 单昆昆陈旭光张曼于瀚翔江建军温军业
-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急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老年
- 非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比较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非重症急性胆管炎(AC)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后一期缝合(P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河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就诊的非重症急性胆管炎行LCBDE患者50例的临床与随访资料,比较胆总管一期缝合25例(PC组)和T管引流25例(T管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50例患者中,4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中转开腹。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急性胆管炎(AC)分级、急性胆囊炎例数、胆总管直径、术前合并症、临床症状与体征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酰转肽酶(G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管组相比,PC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腹腔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z/P=6.144/<0.001、2.143/0.032、2.504/0.016、2.561/0.014)。两组患者均无结石残余、术中邻近脏器损伤和住院死亡病例。PC组术后胆瘘、腹腔出血、电解质紊乱、下肢静脉血栓、胸腔积液,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与T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8,P=0.136)。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胆道狭窄,T管组2例患者出现结石复发。结论:非重症AC胆总管结石患者行LCBDE后PC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示出优于T管组的临床结果,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 温军业单昆昆张曼于瀚翔陈旭光江建军
- 关键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一期缝合急性胆管炎
- 七氟醚预处理对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评价七氟醚预处理对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18月龄,体重400—4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40)。对照组(C组):仅戊巴比妥钠麻醉,不进行手术;手术组(O组):戊巴比妥钠麻醉后行剖腹探查术,手术时间30min;七氟醚预处理组(Sev组):吸入2.4%七氟醚30min,然后吸入空气30min后处理同0组。于术前30min及术后第1、3、5、7天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逃避潜伏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原平台次数;并于术前30min及术后第1、7天时,取海马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海马神经元凋亡率、胞浆Ca2+离子浓度([Ca2+]i);透射电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与c组比较,0组和Sev组术后逃避潜伏期延长、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和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率、胞浆[Ca2+]i升高(P〈0.05);与O组比较,Sev组术后逃避潜伏期缩短、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和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多,海马神经元凋亡率、胞浆[Ca2+]i降低(P〈0.05)。C组海马神经元胞浆超微结构未见异常,0组海马神经元胞浆超微结构病理学损伤明显,Sev组海马神经元胞浆超微结构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2.4%七氟醚预处理可减轻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与调节钙稳态失衡,降低海马神经元凋亡有关。
- 于丽丽赵艾华霍树平陈旭光宋珊王秋筠王璐琪
- 关键词:麻醉药吸入手术后并发症
- 术中急性肺栓塞成功抢救一例报道
- 董江龙徐贯杰宋万军李欣赵森明陈旭光
- 探讨急性重症胆囊炎行微创治疗手术时机的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囊炎行微创治疗手术时机的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LC组25例和PTGD联合LC组30例。LC组均行LC,PTGD联合LC组先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后5至8周再行LC。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组术前经腹部彩超检测胆囊壁厚度大于PTGD联合LC组(P<0.001)。与LC组相比,PTGD联合LC组行LC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胆囊三角粘连例数较少,白细胞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较早(P<0.05);PTGD联合LC组行LC术后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LC组,术后前白蛋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高于LC组(均P<0.001)。LC组和PTGD联合LC组病人中转开腹发生率比0.00%:3.3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重症胆囊炎病人,超声引导下PTGD后行LC,能减轻术中粘连程度,促进术后早期快速恢复,减轻术前、术中胆囊的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状态,也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措施。
- 陈旭光温军业单昆昆于瀚翔江建军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急性重症胆囊炎
- 七氟醚麻醉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评价七氟醚麻醉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20只,2~3月龄,体重19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0):对照组(C组)、创伤性脑损伤组(T组)、七氟醚麻醉组(S组)和创伤性脑损伤+七氟醚麻醉组(T+S组)。T和T+S组使用40 g重锤自20 cm高处自由落下撞击大鼠左顶骨窗的方法制备创伤性脑损伤模型。12 d后S组和T+S组吸入3%七氟醚3 h;C和T组吸入纯氧3 h。分别于麻醉前1 d和麻醉后3、7 d时,每组随机取10只大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和胞浆钙离子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caspase-3和caspase-1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S组、T组和T+S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和胞浆钙离子浓度增加,海马组织caspase-3、caspase-12、CRP78和CHOP的表达上调(P<0.05);与T和S组比较,T+S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和胞浆钙离子浓度增加,海马组织caspase-3、caspase-12、CRP78和CHOP的表达上调(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可加重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加重内质网应激致钙超载的程度,增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有关。
- 卢璐张琦陈旭光李亚南霍树平郭鹏王秋筠
- 七氟醚静吸复合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对创伤开胸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 陈旭光王秋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