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振东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脓毒
  • 3篇脓毒症
  • 3篇脓毒症大鼠
  • 3篇中性粒细胞
  • 3篇细胞
  • 3篇粒细胞
  • 3篇杆菌
  • 3篇鲍曼不动杆菌
  • 3篇不动杆菌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组
  • 2篇蛋白质组学
  • 2篇蛋白质组学研...
  • 2篇白质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酶抑制
  • 1篇蛋白酶抑制剂
  • 1篇抑制剂
  • 1篇制剂

机构

  • 3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医学院

作者

  • 3篇颜培娥
  • 3篇何先弟
  • 3篇邹琪
  • 3篇陈振东
  • 1篇汪华学

传媒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大鼠中性粒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通过分离并鉴定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大鼠中性粒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以发现可能的在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和可用于早期诊断的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标志物。方法提取正常大鼠中性粒细胞和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大鼠中性粒细胞的总蛋白质,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并进行比较。选择在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中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点,行质谱分析,并选取蛋白加以免疫印迹验证。结果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很好的凝胶蛋白图谱。筛选出的在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中明显差异表达的50个蛋白点,共有41个蛋白点被成功鉴定,其中在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中高表达的为24个,低表达的为17个。Western blot蛋白验证基本与质谱鉴定一致。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大鼠中性粒细胞相对于正常大鼠中性粒细胞蛋白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并鉴定出的这些蛋白质可能会成为用于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分子靶点。
何先弟邹琪陈振东颜培娥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中性粒细胞蛋白质组
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大鼠中性粒细胞中抗氧化蛋白6、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1和翻译控制肿瘤蛋白表达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蛋白印迹技术验证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大鼠中性粒细胞中抗氧化蛋白6(PRDX6)、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1(SERPIN B1)和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方法:将18只清洁级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脓毒症6 h组(6 h组)和12 h组,每组6只。利用鲍曼不动杆菌腹腔注射制作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大鼠模型,提取N组、6 h组和12 h组大鼠的中性粒细胞总蛋白,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PRDX6、SERPIN B1和TCTP的表达变化,并与前期双向凝胶电泳结果做对比分析。结果:6 h组和12 h组中性粒细胞中PRDX6表达量均明显低于N组(P<0.01),12 h组较6 h组下降更明显(P<0.01);6 h组和12 h组SERPIN B1的表达量均高于N组(P<0.01),6 h组和12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组和12 h组TCTP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N组(P<0.01),而6 h组和12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蛋白的表达与前期蛋白质组学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组大鼠中性粒细胞中PRDX6、SERPIN B1和TCTP表达与正常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RDX6、SERPIN B1和TCTP可能会成为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分子靶点。
邹琪颜培娥陈振东汪华学何先弟
关键词:脓毒血症鲍曼不动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大鼠中性粒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何先弟邹琪陈振东颜培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