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建新

作品数:31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9篇文化科学
  • 5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抑郁
  • 5篇应激
  • 4篇大学生
  • 4篇行为学
  • 4篇抑郁症
  • 4篇小鼠
  • 4篇海马
  • 3篇心理健康
  • 3篇情绪
  • 3篇转运体
  • 3篇慢性
  • 3篇谷氨酸
  • 3篇谷氨酸转运
  • 3篇谷氨酸转运体
  • 3篇氨酸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表达
  • 2篇动物行为
  • 2篇动物行为学
  • 2篇抑郁模型

机构

  • 22篇湖北大学
  • 15篇武汉大学
  • 2篇江汉大学
  • 2篇武汉市中西医...
  • 2篇武汉市精神卫...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31篇陈建新
  • 5篇王高华
  • 5篇陈抗松
  • 5篇刘忠纯
  • 5篇姚丽华
  • 5篇王晓萍
  • 4篇杨希林
  • 4篇廖华
  • 4篇王惠玲
  • 3篇文芳
  • 2篇黄乔春
  • 2篇张惠实
  • 2篇杨琨
  • 2篇肖玲
  • 2篇周红伟
  • 2篇刘谷珩
  • 2篇王勇
  • 2篇杨伟平
  • 2篇朱宏飞
  • 1篇吴莎

传媒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武汉职业技术...
  • 3篇心理学进展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华耳科学杂...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国外医学(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湖北大学成人...
  • 1篇心理与行为研...
  • 1篇早期教育(幼...
  • 1篇当代继续教育
  • 1篇第九次全国听...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西汀对慢性应激大鼠前额叶谷氨酸转运体GLT-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氟西汀对慢性应激大鼠前额叶谷氨酸转运体1(GLT-1)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氟西汀抗抑郁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正常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S)组和氟西汀组。对CUS组和氟西汀组大鼠进行CUS应激后,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和CUS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进行糖水偏好和旷场行为测试,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印迹分析检测大鼠前额叶GLT-1的表达水平。结果 (1)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CUS组大鼠糖水偏好、总行程、平均移动速度及直立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氟西汀组上述指标均高于CUS组(P<0.01)。(2)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显示,CUS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前额叶GLT-1表达下降(P<0.01);经氟西汀治疗后,大鼠前额叶GLT-1表达比CUS组明显升高(P<0.01)。(3)蛋白印迹分析显示,CUS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前额叶GLT-1表达下降(P<0.01);经氟西汀治疗后,大鼠前额叶GLT-1表达比CUS明显升高(P<0.01)。结论慢性应激下调大鼠前额叶GLT-1表达水平,而氟西汀上调GLT-1表达水平,GLT-1表达增加可能是氟西汀抗抑郁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陈建新姚丽华王惠玲刘忠纯王晓萍肖玲王高华
关键词:氟西汀前额叶免疫组织化学法
从管理的角度看高等教育市场化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主要从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并探讨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对策。
王玥陈建新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市场化
慢性应激联合孤养C57小鼠抑郁模型的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C57小鼠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unpredictablemildstress,CUMS)联合孤养建立抑郁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3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CUMS+孤养组、CUMS+孤养+氟西汀组、对照组各10只,前两组CUMS+孤养致抑郁模型3周,3周后对CUMS+孤养+氟西汀组进行氟西汀干预,观察小鼠应激前、应激后及干预后的摄食量/体质量、旷场实验和液体消耗实验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建模21d后CUMS+孤养组和CUMS+孤养+氟西汀组小鼠摄食量/体质量、糖水偏好、旷场总行程显著下降(P〈0.05);经氟西汀干预14d后摄食量/体质量、旷场总行程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糖水消耗量明显提高(P〈0.05),与CUMS+孤养组比较也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C57小鼠CUMS联合孤养制作抑郁模型的效果肯定,是研究抑郁症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姚丽华陈建新王晓萍王惠玲王高华刘忠纯
关键词:C57小鼠抑郁
氟西汀抑制慢性应激诱导的小鼠海马胃泌素释放肽受体表达增高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氟西汀对慢性应激小鼠海马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表达的影响,探讨氟西汀抗抑郁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S)模型组和氟西汀处理组。小鼠经CUS应激处理后,给予氟西汀或生理盐水,进行糖水偏好和旷场行为学测试;蛋白印迹分析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小鼠海马GRPR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CUS模型组小鼠糖水偏好、总行程、平均移动速度及直立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氟西汀组行为学指标均高于CUS模型组(P<0.01)。蛋白印迹与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CUS组小鼠海马GRPR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1);经氟西汀处理后。
陈建新陈悦姚丽华王高华王晓萍刘忠纯
关键词:胃泌素释放肽受体氟西汀海马荧光定量PCR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性心理健康间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选取武汉四所高校33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性心理健康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研究了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性心理健康的关系。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其性心理健康相关;其中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以及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干涉和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性心理健康的水平存在相关;多元回归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惩罚严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以及母亲的惩罚严厉对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有负向预测作用;而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对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由此得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赵婷玉陈建新
关键词: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性心理心理健康
TaqMan—PCR技术定量检测脑脊髓液结核分枝杆菌DNA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为了满足临床上更快、更准确地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BM),以保证及早的、更合理地进行治疗,我们引入了一种荧光定量PCR技术——TaqMan—PCR技术定量检测脑脊髓液(CSF)结核分枝杆菌DNA,并与结核抗体斑点免疫金渗试验(DIGFA)、抗酸染色法及改良罗氏培养法(L—J培养法)进行比较,探讨其在TBM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陈建新文芳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技术结核分枝杆菌DNATAQMAN脑脊髓液结核性脑膜炎
PCR分子灯塔法及其应用
2005年
陈建新文芳刘谷珩
关键词:荧光PCRPCR产物PCR反应光谱技术核酸探针假阳性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大鼠模型的听性脑干反应的改变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单纯抑郁症大鼠模型的听性脑干反应(ABR)的改变。方法 1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正常喂养;模型组(8只):每天随机给予多种低强度刺激,造成动物的抑郁状态,持续28天。记录各组大鼠实验前1天、第14、28天的行为学,并在造模完成后对两组大鼠行ABR检测。结果造模第14、28天,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旷场行为学、体重及摄食量的改变、糖水偏爱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28天,在声强90dBSPL条件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Ⅰ波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Ⅱ波的波幅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模型大鼠可能存在外周听觉神经至脑干通路存在神经电活动的异常。
陈抗松廖华杨希林陈建新
关键词:抑郁症慢性应激听性脑干反应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自我伤害行为的可视化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本文使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2003~2020年来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的自我伤害行为文献进行分析。对国内外自伤相关文献的发文量、关键词及其聚类进行了对比描述。结果表明,国内自我伤害行为研究在发文数量上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外自我伤害行为的研究热点相似,都比较关注青少年的自我伤害行为以及自我伤害行为的影响机制;综上所述,有关自我伤害行为的研究应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加强跨学科研究。
王喆陈悦黄蓉陈建新
关键词:自我伤害行为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噪声暴露下大鼠行为学和海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蛋白表达的改变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噪声暴露下大鼠行为学的改变,探讨噪声对生物体情绪行为和听力的负性影响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行为学指标和ABR反应阈接近的健康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A组):正常喂养;噪声组(B组):每天固定时间噪声暴露4 h,持续28 d;氟西汀组(C组):噪声暴露的条件和时间与噪声组相同,每天噪声暴露后即腹腔注射剂量为10 mg/kg的氟西汀,持续28 d,噪声暴露前1 d、第7、14、28 d观察大鼠的旷场行为并检测ABR反应阈,实验前后记录大鼠的糖水偏爱百分比,最后断头取脑,剥离大鼠海马,Western-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CRF表达。结果第7、14、28 d,与对照组比较,其它组大鼠的旷场行为表现显著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西汀组大鼠与噪声组比较,旷场行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噪声暴露28d后,与对照组相较,噪声组和氟西汀组糖水偏爱百分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噪声组比较,氟西汀组大鼠糖水偏爱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噪声暴露时间的延长,其ABR反应阈升高,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氟西汀组海马CRF的表达较正常组增加,但较噪声组表达降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的噪声暴露可使大鼠产生焦虑抑郁样行为,抗抑郁剂能改善这些行为的改变。海马CRF表达的增加可能参与噪声应激所致的大鼠行为学变化。
陈抗松杨琨杨希林陈建新廖华
关键词:应激动物行为学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