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富
- 作品数:28 被引量:99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广州地区4家中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谱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对广州4家中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送检标本进行常规的分离培养,并用Vitek2系统进行病原学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 546株,其中1 206株(78.01%)分离自痰标本;科室分布中,426株(27.55%)分离自大学城分院ICU病房;耐药率最低的为阿米卡星(6.56%),其次为妥布霉素、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分别8.87%、14.95%、16.97%。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严重,必须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最新感染情况并加强耐药性监测,才能为临床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提供依据。
- 陈富罗燕芬张文张伟铮罗强蓝锴周强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抗菌药物耐药谱
- ITS基因测序对须癣毛癣菌的鉴定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ITS基因测序对须癣毛癣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可行性,以确定致病菌株的种属。方法从病人头皮及头发分离出一株真菌,采用直接涂片镜检和培养的方法,观察其镜下形态和菌落特征,同时取纯培养物进行普通PCR,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Tanon-3500凝胶成像系统进行鉴定,收集目的片段进行ITS基因测序。结果本菌的镜下形态和培养特征与其他毛癣菌属极其相似,难以直接鉴定分离菌为须癣毛癣菌,将其纯培养后用真菌通用引物ITS4、ITS5进行PCR扩增,所得的扩增片段大小约700 bp,将目的片段送至公司进行双向测序,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须癣毛癣菌与之相符率达99.5%。结论 ITS基因测序可以准确鉴定从临床分离的须癣毛癣菌。
- 陈富张伟铮屈平华李松秦笙罗燕芬
- 关键词:须癣毛癣菌PCR技术
-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贫血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伴贫血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105例RA伴贫血患者(RA伴IDA患者73例,RA伴ACD患者32例)和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168例的sTfR的血清水平,同时测定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Tf)水平。结果sTfR,Hb,SF和Tf在RA伴贫血患者组、RA伴IDA患者组、RA伴ACD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于sTfR而言,健康对照组与RA伴ACD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他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RA伴IDA组血清sTfR水平明显高于RA伴ACD组(P<0.01)。结论sTfR血清水平的升高有助于RA伴贫血的诊断,并且在鉴别RA伴贫血类型的诊断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罗福东吴新忠陈富黄宪章庄俊华
- 关键词:转铁蛋白受体类风湿性关节炎贫血
- 广州地区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非典型病原体与病毒检测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的非典型病原体与病毒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9月~2015年7月广东省中医院住院患者290份60岁以上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血清标本,进行九项病原体Ig M抗体检测,并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病原学分布:290例患者中共检测病原体阳性71份,总阳性率为24.5%。检出以肺炎支原体为主,共34例(11.7%),其余分别为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10例(3.4%);乙型流感病毒8例(2.7%);Q热立克次体、呼吸道合胞病毒各6例(2.0%);肺炎衣原体3例(1.0%);未发现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3型病毒感染。混合感染17例(5.8%),其中双重感染13例,以肺炎支原体合并甲型流感病毒为多见;三重感染4例。临床特征:广州地区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男女比例1.45∶1,平均年龄为(77.0±6.8)岁,以发热、咳嗽、咳痰、气促为主要临床症状,肺部实变体征的比例为75.8%(220/290)。结论引起广州地区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非典型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为主,其他病原体散发。不同非典型病原体和病毒感染的老年患者多见发热,伴有明显的全身和呼吸道症状,肺部感染多见。
- 秦笙练立婷王维亮陈富李际强吴泽陈茶
- 关键词: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cDNA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 2009年
- 目的构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原核表达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uPA奠定基础。方法应用逆转录RT-PCR,从人肝细胞cDNA中扩增人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基因序列,与原核表达质粒pET32a重组,获得表达质粒uPA-pET32a。用氨苄青霉素平板筛选转化子,双酶切与DNA测序进行鉴定,用IPTG诱导表达,并用Western blotting进行鉴定。结果从肝细胞cDNA中扩增的uPA基因片段长1296bp,酶切及DNA测序证实uPA-pET32a重组质粒构建正确,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68900Mr,经Western blotting证实为目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uPA-pET32a,并能在大肠埃希菌内表达,所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大小与预期的相一致,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邱峰刘振杰陈富
- 关键词: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克隆原核表达
- 日立717OA和罗氏COBAS400检测系统检测七项肝功能生化结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对同一实验室中两种检测系统进行方法比较和偏差评估,探讨不同检测系统间七项常规肝功能生化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EP9-A2文件,以日立7170A检测系统为目标系统,用病人新鲜血清对COBAS400七项常规肝功能生化结果与目标系统进行比对,计算自建检测系统(Y)和目标检测系统(X)之间的相对偏差,以美国临床医学检验部门修正法规(CLIA'88)允许总误差的1/2为标准,判断检验结果的可比性.结果:经随机区组资料设计的方差分析,罗氏质控物和新鲜样本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测定值在两检测系统间的总体差异无显著性(P>0.05),系统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75.两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系统误差临床可接受.结论:两检测系统七项肝功能项目测定结果之间具有可比性,能满足临床需求.
- 石文郭龙华邱峰陈富
- 临床生化检验的校准验证质量评价结果分析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008年全国校准验证室间质量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在临床生化、电解质定量检查的校准验证中的经验。方法按设备厂家说明进行校准,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CLIA′88)的标准,对检测的钙、磷、镁、葡萄糖、尿素、肌酐、总蛋白、清蛋白、三酰甘油等9个项目定量校准验证结果进行回归方程评价和百分差异评价。结果参加定量分析校准验证的9个项目中,1个项目线性评价为线性1,5个项目为线性2,3个项目为非线性;校准验证评价4个项目的结果为差异2,5个项目的评价结果为验证2。查找原因并更换设备光源后重复试验结果3个项目为线性1,6个为线性2,校准验证评价3个项目为验证1,6个项目为验证2。结论原校准验证质量存在不足,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系统误差所致,经改善实验条件,完善校准方法后,校准验证实验结果满意。
- 林莉陈富郭龙华万泽民廖焕兰
- 关键词:校准
- 应用六西格玛理论评价强生vitros5.1干化学生化分析仪系统性能和设计室内质控方案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应用六西格玛(6σ)理论对强生vitros5.1干化学生化分析系统检测项目的性能进行量化,并设计各项目的室内质控方案,探讨6σ理论在临床质量管理中的价值。方法根据σ=[允许总误差(TEa)-偏倚(Bias)]/变异系数(CV),计算K、Na、Cl、GLU、Ur、Cr、CHE、LIPA共8个检测项目的σ水平。TEa取2018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NCCL)室间质量评价的评价标准,Bias以本室参加NCCL室间质量评价的平均偏倚计算所得,以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质控品日间不精密度作为变异系数(CV)。根据Westgard西格玛规则,制定个性化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案。对于性能未达到6σ的项目,计算其质量目标指数(QGI=Bias/1.5CV),确立性能改进方案。结果8个检测项目的总性能σ水平为2.21~14.01。CHE、LIPA〉6σ;3σ〈K、NA、GLU、Cr〈6σ;Cl、Ur〈3σ;分析性能未达到6σ的项目中,Na、Ur、cr的QGI〈0.8,需要优先改进精密度,K、Cl、GLU的QGI介于0.8-1.2之间,需要同时改进精密度和准确度;CL和Ur未达到3σ,提示存在较严重的质量缺陷,急需采取质量改进措施。根据σ值对每个项目进行了个性化的质控方案设计。结论6σ理论可直观地评价强生vitros5.1干化学生化分析系统的性能,设计个性化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案和指导质量持续改进。
- 许振杰黄文波汪印强李启伟陈富李松李有强
- 关键词:6西格玛
- 2型糖尿病大鼠六味地黄丸治疗后血脂、血糖以及IL-2和IL-10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的疗效。方法构建2型糖尿病、中医分类的阴虚热盛型和气阴两虚型三种的大鼠模型,模型组均采用六味地黄丸干预治疗,正常对照组大鼠采用安慰剂干预,检测四组大鼠干预前后的血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以及细胞因子IL-2和IL-10的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的Glu、TC和TG均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干预治疗后的Glu和TG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而TC除阴虚热盛组水平下降明显(P<0.05)外,其余各组的变化不明显;模型组IL-2和IL-10均呈明显弱表达,而治疗后两者的升高较为明显(P<0.01)。结论在大鼠模型中,六味地黄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明显,可引起细胞因子IL-2和IL-10水平的高表达,其疗效可能与Th1/Th2平衡相关。
- 陈富郑德想罗燕芬李松秦笙鄂顺梅
-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2型糖尿病细胞因子
- 铜绿假单胞菌痰培养阳性患者抗菌肽LL-37、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痰培养阳性患者的抗菌肽LL-37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铜绿假单胞菌痰培养阳性患者50例、健康体检2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抗菌肽LL-37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结果铜绿假单胞菌痰培养阳性患者组的抗菌肽LL-37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呈正相关(r=0.411,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痰培养阳性时,抗菌肽LL-37和CRP水平升高,对评估患者感染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肖倩黄柳霞曾建明曾建明张伟铮李有强陈富
- 关键词:C反应蛋白铜绿假单胞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