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名武

作品数:31 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0篇新生儿
  • 6篇细胞
  • 6篇先天性
  • 5篇疗效
  • 5篇巨细胞
  • 5篇巨细胞病毒
  • 5篇儿童
  • 4篇心脏
  • 4篇心脏病
  • 4篇早产
  • 4篇先天性心脏
  • 4篇先天性心脏病
  • 4篇疗效观察
  • 3篇低出生体重
  • 3篇低出生体重儿
  • 3篇婴儿
  • 3篇早产儿
  • 3篇综合征
  • 3篇先天
  • 3篇复杂性先天性...

机构

  • 20篇安徽省立医院
  • 10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皖南医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弋...

作者

  • 31篇陈名武
  • 22篇潘家华
  • 11篇陈冶
  • 6篇张艳丽
  • 6篇潘静
  • 3篇熊梅
  • 2篇闵红
  • 2篇周晓丽
  • 2篇梁敏
  • 2篇林杨
  • 2篇方涛
  • 2篇徐安岚
  • 1篇刘辉
  • 1篇沈玮
  • 1篇吕勇
  • 1篇詹以森
  • 1篇徐友和
  • 1篇樊婷婷
  • 1篇汪浩文
  • 1篇周浩泉

传媒

  • 3篇安徽医学
  • 3篇临床肺科杂志
  • 3篇国际儿科学杂...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新生儿科...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发育医学电子...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6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巨细胞病毒致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8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引起的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住院部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共8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30例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比较分析。结果81例巨细胞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单核增多综合征患儿(CMV组)年龄1~11岁,平均5.4岁,男女比例为1:0.84。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脾大、眼睑浮肿、喘息等。CMV组热程(9.15±4.65)d,与EB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EB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P〉0.05);住院时间(15.88±4.31)d,与EB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5);CMV组白细胞(16.85±6,33)×10^9/L、中性粒细胞数(4.19±2.84)×10^9/L、淋巴细胞数(12.50±6.03)×10^9/L,与EB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1.08、1.44,P〉0.05);CMV组血小板(260.46±80.69)×10^9/L及异型淋巴细胞升高程度,与EB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2、3.81,P〈0.001)。CMV组异性淋巴细胞数升高程度与住院时间存在相关性(F=82.79,P〈0.05)。结论巨细胞病毒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首发症状以发热最常见;与EB病毒感染者比较,其肝功能损害程度较轻,异型淋巴细胞升高程度较低、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短,且异型淋巴细胞升高程度与住院时间有关。
洪淑君潘静倪文泉陈冶潘家华陈名武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EB病毒
白细胞介素10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活质量。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是一种强效的抗炎细胞因子,对机体的炎症过程和免疫功能均有重要调节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IL-10在BPD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保护作用,
潘静陈名武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抗炎细胞因子DYSPLASIAINTERLEUKIN炎症细胞肺成纤维细胞
先天性心脏病GATA4基因突变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GATA4基因突变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较为常见.目前为止,已发现超过120个突变位点,其中在室间隔缺损、房室间隔缺损或法洛四联症患者中多见,但突变基因型与临床表型间的关系至今仍未阐明.该文总结了在人类先天性心脏病中已发表的GATA4基因突变位点,并绘制出功能性改变的基因突变图谱.
张艳丽陈名武
关键词:GATA4基因先天性心脏病
GATA4基因对心内膜垫发育中相关蛋白表达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研究GATA4基因在心内膜垫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GATA4野生型和突变型真核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介导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分为Hela组、HelaGATA4组、HelaH436Y组、HelaNull组,应用实时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录因子GATA4、Sox9和Scleraxis及细胞外基质Aggrecan、Tenascin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HelaGATA4组、HelaH436Y组、HelaNull组和Hela组GATA4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310.83±2.39、146.35±1.74、0.94±0.32和1.00±0.28 (F =72.508,P<0.05),且HelaGATA4组、HelaH436Y组均分别高于HelaNull组和Hela组(P均<0.05),HelaH436Y组低于HelaGATA4组(P<0.05);GATA4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变化一致.HelaGATA4组及Hela436Y组Sox9、Scleraxis、Aggrecan、Tenascin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ela组(P均<0.05),但它们在HelaH436Y组的表达水平低于HelaGATA4组(P均<0.05).结论 GATA4-H436Y突变使GATA4基因转录活性降低从而对下游基因的转录激活作用减弱,为阐明GATA4基因在心内膜垫发育成瓣膜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张艳丽陈名武陈冶洪淑君
关键词:心内膜垫缺损GATA4基因突变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性疾病1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新生儿室收治住院的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共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陈名武洪淑君潘静梁敏潘家华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
IL-10在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巨细胞病毒是一种具有潜伏-复活特性的DNA病毒,主要在免疫力缺陷人群中发病。免疫力正常人体感染后可不引起任何症状。IL-10是人体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可通过多重免疫抑制模式减弱、停止病毒反应:如影响促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调节抗原提呈细胞、抑制效应细胞和NK细胞应答等。目前,很多研究报道IL-10与巨细胞病毒免疫机制存在着密切关系。该文就IL-10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巨细胞病毒感染中作用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洪淑君陈名武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白细胞介素-10
回顾性分析哮喘预测指数对儿童哮喘治疗效果及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索哮喘预测指数(asthma predictive index,API)对哮喘治疗效果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儿科哮喘专科门诊就诊诊断为哮喘并进行标准治疗1年的126例儿童,按照API严格标准划分为阳性组76例,阴性组50例,统计学分析治疗1年前、后肺功能测定值(X5、Fres、R5、R20、R5-R20),另选取健康儿童47例为健康对照组。结果治疗前API阳性组与阴性组肺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较正常对照组差(P<0.05)。治疗1年后阳性组肺功能X5、Fres、R5、R20值较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R5-R20值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测定值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1年后两组间X5、Fres、R20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阳性组R5、R5-R20值大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I阳性组哮喘控制率、部分控制率、未控制率分别为62%、26%、9%;阴性组控制率、部分控制率、未控制率分别为80%、12%、8%,阴性组哮喘控制情况优于阳性组(P<0.01)。结论 API阳性组肺功能改善及哮喘控制情况较阴性组差。
代传林陈名武潘家华
关键词:哮喘肺功能儿童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床旁动脉导管结扎1例被引量:1
2015年
动脉导管未闭是早产儿中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如未及时治疗可导致患儿多脏器功能衰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严重后果。床旁动脉导管结扎作为一种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方法,可以降低危重患儿转运途中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神经系统预后,降低死亡。本文对安徽首例床旁动脉导管结扎术进行报道。
洪淑君陈名武潘家华潘建辉章庆春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结扎术
儿童恶性心律失常7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儿童不同恶性心律失常的构成比、伴发疾病、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儿科诊断的70例恶性心律失常儿童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恶性心律失常及不同伴发疾病统一的诊断标准,分析不同心律失常构成比及伴发疾病。分析不同恶性心律失常年龄分布特征。按照治疗结局,将其分为难治性心律失常组与非难治性心律失常组,运用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种类心律失常发生难治性心律失常的概率。结果 70例恶性心律失常患儿中,男45例,女25例,心房扑动5例,房性心动过速12例,房颤合并房性心动过速1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40例。不同心律失常各年龄段均有分布,房间隔膨出瘤全部见于新生儿。不同心律失常伴发疾病不相同: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多与呼吸道感染相关,房性心动过速多合并心脏明显扩大,心房扑动部分合并房间隔膨出瘤,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多与心肌炎发生相关。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难治性心律失常的概率明显小于房性心动过速及传导阻滞(P<0.01)。心房扑动发生难治性心律失常概率与房性心动过速及传导阻滞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不同种类恶性心律失常构成比、伴发疾病不同,室上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房性心动过速及房室传导阻滞。
熊梅陈名武
关键词:儿童心律失常难治性心律失常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高危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寻找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措施。方法对188例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对胎龄、出生体重、宫内窘迫、窒息、开奶时间、开奶量、妊娠糖尿病、胆汁淤积、妊高症、胎膜早破10项危...
张彦萍潘家华陈名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