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祥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家庭血压监测患者不恰当自我干预治疗对降压达标与预后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家庭血压监测患者不恰当自我干预治疗对降压达标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217例,家庭血压组112例,其中自我干预组26例,非自我干预组86例,诊所血压组105例。每月随访一次,观察血压达标情况、随访期住院次数、非致死性及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肾透析人数、全因死亡率,分析各组患者构成特点。随访期1年。结果①家庭血压干预组女性患者比例较高,其中白大衣效应和焦虑症者显著增高,p值分别为<0.05和<0.01。②家庭血压干预组≤3个月早期降压达标与各组比较降低,p值分别为<0.05和<0.01。≥6个月晚期达标与各组比较显著增高,p值<0.05。③家庭血压干预组入院次数的比例显著增多,p值<0.05,非致死性及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比例增高,但与各组比较无差异性。结论家庭血压监测患者不恰当自我干预治疗对降压达标与预后有不良影响。
- 陈之祥吴沃栋蔡玉宇
- 关键词:血压干预预后
- 家庭血压监测改善白大衣效应高血压患者左旋氨氯地平的降压达标作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家庭血压监测改善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药物降压达标的作用。方法选择白大衣效应家庭血压监测组76例,白大衣效应诊所血压监测组68例。随访前洗脱期1周,确认白大衣效应,每月随访1次,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或联合氢氯噻嗪(HCTZ)治疗;观察随访前、后家庭血压监测和诊所血压监测值的差异比值、达标情况,随访期1年。结果(1)家庭血压监测组洗脱期后与随访期后血压的比较提示比值增大,(P<0.05),白大衣反应的差异减少。(2)家庭血压监测组≤3个月早期降压达标与诊所血压监测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3)家庭血压组≤3个月早期降压达标率为68.42%,诊所血压组为45.77%。结论家庭血压监测在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有助改善家庭和诊所血压差异比值,提高早期达标比例。
- 陈之祥吴沃栋蔡玉宇
- 关键词:血压
- 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CD34+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探讨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CD34+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Framingham心血管危险因素积分标准(FRFC)的相关性及其评估高血压患者早期血管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62例年龄25~45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高血压组患者采用FRFC分层方法分为低危组18例,中危组14例,高危组17例,极高危组13例.测定各组的外周循环EPCs CD34+水平及颈动脉IMT,并对EPCs CD34+水平与FRFC积分及颈动脉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各亚组患者外周循环EPCs CD34+水平随心血管危险程度的增加逐步下降[低危组(0.12±0.02)%,中危组(0.07±0.03)%,高危组(0.04±0.03)%,极高危组(0.01±0.0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0.15±0.03)%,均P<0.01];颈动脉IMT随心血管危险程度增加明显增厚[低危组(0.80±0.07)mm,中危组(1.11±0.08)mm,高危组(1.26±0.10)mm,极高危组(1.45±0.09)mm],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与健康对照组[(0.73±0.08)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血压患者外周循环EPCs CD34+水平与FRFC积分呈负相关(r=-0.875,P<0.01),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r=-0.852,P<0.01).结论 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循环EPCs CD34+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颈动脉IMT呈负相关;外周循环EPCs CD34+水平可以作为评估高血压患者早期血管病变的标志之一.
- 黄焕亮吴沃栋许耘红蔡玉宇张华梁国华黎萍梁伟翔陈之祥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CD34+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 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比较高血压伴焦虑患者单用降压药物及联用抗焦虑药物+心理干预的治疗效果,寻找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汉密顿焦虑量表l4项(HAMA)评分,≥14分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只用降压药物治疗;抗焦虑治疗组降压并联用抗焦虑药物黛力新治疗,治疗4周后测量血压未达标者,对照组加用噻嗪类利尿药(HCT),抗焦虑治疗组予心理干预,治疗8周后用HAMA量表评分,并记录血压变化。结果抗焦虑治疗组与对照组第8周降压有效率分别为90%与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降压幅度方面,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评分,抗焦虑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高血压伴焦虑患者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及其它躯体化症状,结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明显。
- 蔡玉宇吴沃栋陈之祥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焦虑黛力新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