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丽华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骨折
  • 2篇疗效
  • 2篇静脉
  • 2篇康复
  • 2篇护理
  • 2篇骨科
  • 2篇骨折患者
  • 2篇关节
  • 2篇干预
  • 1篇动静脉
  • 1篇血流
  • 1篇血流速度
  • 1篇血栓
  • 1篇镇痛
  • 1篇治疗髌骨骨折
  • 1篇伤骨科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血栓
  • 1篇实习护生
  • 1篇手术

机构

  • 8篇常熟市第二人...

作者

  • 8篇陈丽华
  • 5篇吕亚
  • 4篇张彩娟

传媒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2篇中西医结合护...
  • 1篇当代护士(上...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当代护士(下...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使用带绊纽扣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护理
2013年
总结使用带绊纽扣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围术期康复护理方法及疗效。我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采用带绊纽扣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患者14例,做好术前宣教,术后给予有效护理及康复治疗,并随访评估疗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14个月,平均9.8个月;治疗疗效根据疗效标准,优9例,良5例,无再脱位及其他并发症发生。使用带绊纽扣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重建喙锁韧带并予以有效的术前宣教及术后康复护理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有效且可靠的方法。
吕亚陈丽华张彩娟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纽扣钢板
配对型一对一带教方式在骨科临床实习护生中的效果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配对型一对一带教方式在骨科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来本科实习的52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观察组的26名护生进行配对型的一对一全程带教,对照组的26名护生进行常规带教,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的理论水平、动手能力、观察病情的能力及应变能力。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实习护生与带教老师之间的相互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配对型的一对一人全程带教方式能有效地传播知识,提高护生的动手能力,保证临床教学质量。
陈丽华
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指导下的个体化康复干预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考察深静脉血栓(DVT)风险评估指导下的个体化康复干预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干预方法的差异将2020年8月至2022年10月于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DVT风险评估指导下的个体化康复干预)和对照组(常规康复干预),各60例。比较2组的下肢血流速度等观察指标。结果干预1个月后,2组的下肢血流速度均快于干预14 d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干预14 d后(P均<0.05);干预14 d和1个月后,观察组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且2组均优于干预前(P均<0.05)。与干预1个月后的功能独立性量表、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和Harris髋关节量表评分相比,2组在干预3个月后的评分均提高(P均<0.05);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的上述评分均更高(P均<0.05),且2组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VT风险评估指导下的个体化康复干预可改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下肢血流速度、凝血功能指标、下肢运动功能和髋关节功能,提高其功能独立性和日常生活能力,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卢丹钱怡陈丽华
关键词:髋关节功能
分体式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被引量:3
2014年
总结了31例行分体式髌骨爪内固定术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认为分体式髌骨爪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科材料,固定牢固,对采用分体式髌骨爪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陈丽华吕亚张彩娟
关键词:髌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胫腓骨骨折早期应用冰袋冷敷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5年
胫腓骨骨折在创伤骨科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在全身长骨骨折中发生率最高,约占10%,其中多为双骨折[1],表现为受伤小腿肿胀、疼痛、畸形、青紫、皮温升高、功能障碍。在创伤后的24~72 h内,肢体肿胀可达到高峰[2-3],使得患肢疼痛加剧,不适感加重,进一步加重患者恐惧、焦虑的情绪,导致其不能很好地配合相关治疗及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从而又加重了肢体的肿胀,形成恶性循环。
陈丽华吕亚张彩娟
关键词:冰袋冷敷胫腓骨骨折消肿镇痛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策略
2024年
目的考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在江苏省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经手术治疗的14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术后自理能力(分为基本自理组和不能自理组),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Harris评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髋关节功能。先行单因素分析探究各临床特征对患者术后自理能力的影响,对于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其术后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14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平均Barthel指数评分为(66.29±7.28)分,其中98例(69.01%)患者的日常生活可基本自理,44例(30.99%)患者的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围手术期出现下肢静脉血栓(DVT)、术前白蛋白水平、年龄、术后医护人员康复指导、焦虑和(或)抑郁状态,以及术前Harris评分均是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术前白蛋白水平<35 g/L、围手术期出现DVT、术后无医护人员康复指导、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状态,以及术前Harris评分<50分均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自理能力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超过三成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生活不能自理,年龄过大、焦虑和(或)抑郁状态、术前营养不良、术前髋关节功能较差、围手术期出现DVT和术后无医护人员康复指导均是影响患者术后自理能力的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针对性的干预策略。
钱怡卢丹陈丽华
关键词:髋部骨折老年干预策略
动静脉足泵对创伤骨科骨折患者肿胀的临床疗效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动静脉足泵对骨折患者受伤后肿胀的影响。方法选择创伤骨折后出现患肢肿胀患者106例,平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应用冰敷治疗,综合护理组除常规进行冰敷治疗外,还进行动静脉泵治疗,比较2组疗效、疼痛评分、显效时间。结果 2组患者疗效均满意(P>0.05),综合护理组的疼痛评分和显效时间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足泵能有效减轻患肢受伤后的肿胀和疼痛,可对患者早日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吕亚陈丽华张彩娟
关键词:骨折肿胀
模块式康复训练联合情志护理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探讨模块式康复训练联合情志护理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7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模块式康复训练联合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干预后4、8周膝关节功能评分(HHS)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干预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模块式康复训练联合情志护理可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快速康复,改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吕亚陈丽华沈莲花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情志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