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彗星
  • 2篇碱性
  • 2篇肺癌
  • 1篇肿瘤
  • 1篇彗星分析法
  • 1篇疗效
  • 1篇临床疗效
  • 1篇肺肿瘤

机构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篇张晓华
  • 2篇杨伟志
  • 2篇王绿化
  • 2篇王冕荣
  • 2篇吕纪马
  • 2篇阎洁

传媒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碱性“彗星”法检测肺癌放射敏感性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采用碱性彗星法检测肺癌标本的初始DNA单链断裂,探讨碱性彗星法用于预测临床肺癌的放射敏感性的可行性.方法对2002年4月~2003年8月在本院经纤维支气管镜取样并为病理证实的150例肺癌标本采用碱性彗星法检测初始DNA单链断裂,以经本底较正的平均尾力矩(RTM)和平均中位尾力矩(mRTM)为评价指标;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平均较正尾力矩差异,并分析影响结果的相关因素.结果纤维支气管镜取样,多数样品细胞数较少;样品质量对结果影响较大,35%样品中位RTM≤1.0,无显著性差异,全组平均较正尾力矩在不同病理类型中的分布均未显示出与临床一致的趋势,在细胞数小于100的样品中可见小细胞大于非小细胞的趋势;全组平均中位较正尾力矩尤其在中位RTM>1.0的样本中,显示与临床放射反应一致分布趋势,但样本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碱性彗星法可初步显示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细胞间的放射敏感性差异,样品质量对结果影响较大,分析方法有待改进完善.
吕纪马王绿化杨伟志张晓华王冕荣阎洁
关键词:彗星分析法肺癌
碱性“彗星”法检测肺癌初始放射损伤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06年
背景与目的肺癌细胞具有显著的生物学异质性和内在放射敏感性差异,探求其放射敏感性相关参数以优化治疗计划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彗星”分析法(cometassay)可以通过荧光显微镜直接定量地检测单个细胞的DNA损伤,具有需要细胞数少、灵敏和快速的优点。临床前的相关研究显示:彗星分析法与经典的克隆形成率分析的结果趋势一致,是一种有潜力的放射敏感性分析法。本研究旨在用碱性彗星法检测31例放射治疗肺癌标本的初始DNA损伤,初步探讨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2002年4月至2002年11月,用碱性彗星法检测31例接受放射治疗的肺癌病例在治疗前经支气管镜活检标本的初始DNA损伤,以经本底较正的平均尾力矩(RTM)为评价指标,同时以胸部CT扫描评价局部肿瘤反应率(RR)和肿瘤进展时间(TTP);用SPSS10.0统计软件以曼惠特尼U检验和克鲁斯沃里斯H检验比较不同病理类型、RR和TTP组的中位RTM;计算RTM与RR和TTP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组、RR≥50%组和TTP>9个月组中位RTM与对应组相应值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χ2=0.347,P=0.84;U=63.5,P=0.57;U=71,P=0.057);RTM与RR和TTP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别为-0.105(P=0.57)和0.38(P=0.035):非小细胞肺癌的RTM与TTP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为0.47(P=0.048),而小细胞肺癌为0.043(P=0.89)。结论尽管受取材质量和混杂因素致本底DNA损伤高的影响,碱性彗星法检测的肺癌初始放射损伤(RTM)仍可显示出与非小细胞肺癌局部TTP具有中等强度的正相关性,“彗星”分析法是一种有希望的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分析法,其取材和实验方法有待改进。
吕纪马王绿化杨伟志张晓华王冕荣阎洁
关键词:肺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