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玉虎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省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直肠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疗效
  • 2篇化疗
  • 2篇肠癌
  • 1篇氮芥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多糖
  • 1篇抵抗性
  • 1篇多西他赛
  • 1篇新辅助治疗
  • 1篇伊马替尼
  • 1篇预后
  • 1篇皂苷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间质瘤
  • 1篇肉瘤
  • 1篇上皮
  • 1篇上皮性

机构

  • 7篇湖北省肿瘤医...

作者

  • 7篇闫玉虎
  • 4篇张克亮
  • 4篇常青
  • 2篇熊治国
  • 2篇魏少忠
  • 2篇崔殿生
  • 2篇陈卫东
  • 1篇杨伯君
  • 1篇赵美毅
  • 1篇陆泓
  • 1篇付小玉
  • 1篇杨秀华
  • 1篇赵元华
  • 1篇高燕华
  • 1篇孙淑华
  • 1篇张建荣
  • 1篇闫福华
  • 1篇杨燕琼
  • 1篇谢敏
  • 1篇汤俊文

传媒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现代泌尿生殖...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TME及术后辅助化疗对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加术后辅助化疗三联疗法治疗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Ⅱ、Ⅲ期(T2N+M0,T3-4N0-2M0期)65例,术前放疗总剂量50~54Gy,术前采用Xelox方案化疗3个疗程,放化疗结束后6~8周根据TME原则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采用Forfox4方案辅助化疗6个疗程.结果65例均完成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其中48例行Dix-on’s手术,17例行mile’s手术,保肛率73.8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08%,其中伤口感染延期愈合6例,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狭窄5例,手术后病理完全缓解(pCR)11例,占16.92%.结论新辅助放化疗+TME手术治疗+术后辅助化疗三联疗法治疗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安全有效,可以降低肿瘤分期,减少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中远期疗效好.
闫玉虎谢敏陈卫东常青张克亮
关键词:K562细胞
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直肠间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原发直肠胃肠间质瘤(GI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直肠GIST患者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片400mg/天,连续口服6个月后评估手术指征。根据肿瘤大小和位置分别采用局部切除术、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结果按RECIST 1.1版标准评价,获CR 3例,PR 31例,SD 4例,PD 2例;有效率(RR)为85.0%,疾病控制率(DCR)为95.0%;按Choi标准评价,获CR 3例,PR 28例,SD 7例,PD 2例;RR为77.5%,DCR为95.0%。治疗后获R0切除38例。40例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100.0%,2年生存率为95.0%。不良反应以轻度水肿发生率最高,为72.5%,其次为白细胞减少(47.5%);其他不良反应包括乏力、腹痛、胃肠道反应等,均可耐受。结论直肠GIST患者术前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能够扩大患者的手术指征,提高R0切除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以作为直肠GIST个体化治疗方案之一。
闫玉虎陈卫东常青张克亮
关键词:直肠间质瘤甲磺酸伊马替尼疗效安全性
保留膀胱术后综合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保留膀胱术+膀胱内灌注化疗+静脉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12年8月期间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的25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3N0M0)的患者,给予静脉化疗加膀胱灌注化疗,GC化疗方案(吉西他滨1 000mg/m2,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70mg/m2,第2-4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共4-6个疗程;常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为吡柔比星。结果:25例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68个月,平均34个月,20例(80%)患者无复发及转移,5例(20%)患者复发,3例复发患者给予全膀胱切除术,2例患者给予介入治疗或放疗,1例患者死亡,化疗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保留膀胱手术后确诊的局限性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采用静脉化疗治疗+膀胱内灌注化疗的联合治疗方法,能明显的提高疗效,有效地减少肿瘤的复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进一步探讨。
崔殿生熊治国魏少忠闫玉虎
关键词: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手术膀胱内灌注化疗
多西他赛联合雌二醇氮芥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疗效观察(附22例临床报道)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加雌二醇氮芥治疗去势抵抗性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22例去势抵抗性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全部经手术去势及不同程度的抗雄激素药物治疗后病情缓解,之后病情再进展,经全身骨扫描证实均有多发性骨转移灶,其中17例伴不同程度的骨转移灶疼痛。治疗方法: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使用,雌二醇氮芥为420mg/d,第1~5天使用,每21天为一个疗程。结果5例患者的血PSA值降至正常水平(PsA〈4ng/L),12例PSA值下降超过50%,5例PSA值变化不明显。17例伴有骨转移灶疼痛的患者中有10例疼痛消失,7例疼痛患者按VRS分级分为I级4例、Ⅱ级3例。随访时间为8~26个月,平均17.3个月。8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期为14.7个月,平均疼痛缓解期为12.5个月;PSA值降低的稳定期平均为11.8个月。本组病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及血小板减少等,但均在可耐受的范围。结论雌二醇氮芥加多西他赛全身化疗治疗去势抵抗性晚期前列腺癌的近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崔殿生张克亮熊治国魏少忠闫玉虎
关键词:多西他赛雌二醇氮芥前列腺癌化学治疗
结肠癌中Syndecan-1和HPA-1基因的表达及与其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2014年
目的探讨Syndecan-1基因和HPA-1基因检测在结肠癌侵袭转移、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3例结肠癌手术切除的标本,包括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三组Syndecan-1mRNA和HPA-1mRNA表达水平。结果结肠癌组织中Syndecan-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HPA-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其中癌旁组织Syndecan-1 mRNA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织,HPA-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体积、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肿瘤TMN分期与Syndecan-1mRNA表达正相关,与HPA-1mRNA表达呈负相关(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结肠癌组织中HPA-1mRNA表达与Syndecan-1mRNA呈负相关关系(γ=-0.724,P=0.000)。结论 Syndecan-1基因和HPA-1基因检测对判断结肠癌侵袭转移、评价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闫玉虎常青赵元华
关键词:结肠癌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预后
骨外骨肉瘤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骨外骨肉瘤(extraskeletal osteosarcoma,EO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4例EOS,对其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均为成年男性,平均年龄35.5岁。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或有触痛性软组织肿块。3例发生于下肢,1例发生于上肢。2例为肌纤维母细胞型EOS,1例为小细胞型EOS,1例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型EOS。病理检查:(1)肉眼观见瘤体最大径平均为4cm,切面灰白,质软质脆,界限清楚。(2)镜检:肌纤维母细胞型EOS呈小叶状结构,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小细胞型EOS瘤细胞形态一致,弥漫分布。恶性纤维组织细胞型EOS瘤细胞多形性,伴多核巨细胞。(3)免疫组织化学:4例均表达Vim,OC,1例表达OCT。4例均不表达S100、desmin、CD34、NSE及SMA。结论 EOS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可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杨伯君常青闫玉虎
关键词:骨外骨肉瘤免疫组织化学
上皮性卵巢癌保留子宫的研究
闫福华张水娟张克亮汤俊文孙淑华赵美毅闫玉虎陆泓高燕华杨燕琼杨秀华张建荣史宗洁付小玉
课题组首次提出上皮性卵巢癌保留子宫的治疗方案。上皮性卵巢癌的手术治疗,一般多不考虑病人日后的生育问题,子宫及双附件的切除列为该手术的常规。术后有的病人因失去女性功能、失去子宫引起心理障碍,有的家庭因此婚姻破裂。所以考虑上...
关键词: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手术治疗保留子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