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观凤

作品数:9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语言
  • 1篇新历
  • 1篇新历史主义
  • 1篇异化
  • 1篇异化问题
  • 1篇余华
  • 1篇余华小说
  • 1篇余华作品
  • 1篇语言特色
  • 1篇语言学
  • 1篇儒道
  • 1篇索绪尔语言
  • 1篇索绪尔语言学
  • 1篇平民
  • 1篇平民文学
  • 1篇作家
  • 1篇文本
  • 1篇文本观
  • 1篇文论
  • 1篇文学

机构

  • 8篇鲁东大学

作者

  • 8篇钟观凤
  • 2篇董希文

传媒

  • 1篇赣南师范学院...
  • 1篇广东技术师范...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美与时代(美...
  • 1篇太原大学教育...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牡丹江教育学...

年份

  • 8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论先秦儒道文艺思想的互补
2014年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儒家与道家便是其中的两大重要派别,二者既对立又互补。具体而言,儒道互补表现为源头上的男女互补、出世与入世的协调和审美意识的相互补充。这种互补有着一定的根基和缘由:孕育于先秦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中国特殊的哲学基础之中,以"道"为共同纽带,均崇尚和谐美。可以说,先秦儒道的文艺思想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对后世具有较大的启示:对国家治理而言,应当注意调节"秩序"与"自由",以达平衡;对文学创作而言,应将"为人生"与"为艺术"结合起来。
钟观凤
关键词:先秦儒道
论新历史主义的新型文本观被引量:2
2014年
新历史主义者对以往的文本观进行清算,不满旧历史主义的历史决定论、形式主义的文本中心论、接受史的"视界融合"和解构主义的文本游戏观,而力图恢复文学的历史维度,建构新的文本观:历史的文本性、文本的历史性、互文流通性。值得注意的是,新历史主义的文本观难免存在局限,如陷入历史不可知论、迷恋历史碎片、忽视审美性。从中引发关于历史的真实与虚构、叙事的宏观与微观、文学的意识形态与审美等问题,值得人们反思。
钟观凤董希文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文本
索氏语言学对结构主义文论的影响探析
2014年
索绪尔的语言思想博大精深,它与结构主义文论关系密切:通过类比的方式运用于文学研究,从而积极地影响结构主义理论的构建。相应地,索氏学说的局限亦对文学产生消极的影响,这为结构主义文论为何存在缺陷和面临质疑提供了语言学上的解释。
钟观凤
关键词:索绪尔语言学结构主义文论
诗意·议论·荒诞——余华小说《在细雨中呼喊》的语言特色
2014年
《在细雨中呼喊》的语言独特,具有诗意性、议论性和荒诞性,表面上叙述透露出不确定性,这接近余华所追求的真实性。这三重语言特性,有助于小说主题的建构和人物命运与生存状态的揭示。在余华众多的著作中,甚至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这部小说的语言是独具特色的,它的形成离不开南方的文化氛围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余华的影响。
钟观凤
关键词:余华作品《在细雨中呼喊》先锋作家语言特色
论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以《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为例
2014年
周作人认为文学应该重新发现"人",倡导"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并主张以"时代"审视古今中外之文学。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文学观的提出其意义重大:一是体现了"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热潮;二是对周作人日后创作有着指导意义,并推进了新文学的发展进程;三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汇与撞击。同时,随着对"人的文学"观的日益重视,人们开始反思"为人生"与"为艺术"、借鉴与自我殖民化的问题。
钟观凤
从《高老头》看妇女的异化问题
2014年
《高老头》是西方文学中揭示妇女异化现象的经典之作,它揭露了在资本主义上升期妇女在物质层次上沦为物的奴隶、在精神层次上情感被扭曲的丑态。造成妇女异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欲望与压迫所致,妇女既无法抗拒自身欲望的诱惑,又要承受外在的封建等级观念、男权思想对其施加的精神压迫;二是金钱的力量在作祟,它使人丧失自我,严重腐蚀了妇女的人性。
钟观凤
关键词:《高老头》妇女异化
余裕·和·悲剧——论夏目漱石的美学思想
2014年
夏目漱石终其一生追求余裕美、和谐美和悲剧美,其"和"的审美理想历经了从"非人情"到"则天去私"的转变。这些美学思想在其小说《草枕》和《心》中都得到充分体现。可以说,漱石美学的形成,最初是缘于漱石反对自然主义滥觞、弘扬日本民族文化的初衷。此外,国外美学和日本文化对漱石美学的影响,亦不可低估。当然,夏目漱石的审美观并非完美无缺,反思其思想,可以发现它也存在一些局限。
钟观凤
关键词:夏目漱石美学思想悲剧
论现代性视域下读者意识的崛起
2014年
读者意识是一个现代性概念,它于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值得注意的是,读者意识的真正崛起是在1960年代以后,主要表现为读者的主体意识与日俱增、读者的阅读能力及其接受心理备受重视。可以说,现代读者意识的崛起孕育于20世纪特殊的时代背景与消费语境中,受到解构主义哲学思潮以及现代性视域对主体意识的关注等方面的影响。当然,此现象的出现影响重大,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人们辩证地分析。
钟观凤董希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