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桃花扇》中侯方域的悲剧性
- 2014年
- 文章以侯方域为切入点,重在探讨侯方域的悲剧性,主要表现在:首先,由于主、客观因素,导致政治压倒了爱情,所以整出戏便是一出个人的爱情悲剧;其次,侯方域在正反面人物的夹缝中生存,无法求得自己庙堂上的出路,以致政治理想难以实现,造成了侯方域个人的庙堂悲剧;再次,侯方域在经历了爱情、庙堂理想的陷落之后,只能以入道寻求精神解脱,更是一出个人的人生悲剧。
- 郭姣
- 关键词:《桃花扇》侯方域悲剧性
- 论和凝词
- 2014年
- 和凝是花间词人中与众不同的一位,首先他不属西蜀词人,其次他仕途平顺,官至宰相。由于经历、身份的限制,和凝"善作艳词而不可为"的矛盾心理就更为突出。本篇从创作心理、意象群、表现手法3个方面对和凝词进行论述。和凝既有一些优美之词,也有一些低劣之作,但并不能因此将之斥为"无行文人",不加区别地一味抹杀。
- 郭姣
- 关键词:创作心理意象群表现手法
- 多重视野下的《新论》研究
- 《新论》是东汉时期重要的诸子文,它直接影响了王充《论衡》的创作。虽然原书亡佚,但后世学者进行了大量辑佚工作,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辑佚本。有赖于此,我们仍能一窥《新论》的社会风貌、思想倾向、文学特点等。 从文献学视野进行的辑...
- 郭姣
- 关键词:古代文学学术思想文体特征
- 杜牧咏史绝句的当世情怀
- 2013年
- 因为环境的影响,仕途的失意,虽有才却无命,杜牧将其情绪倾注于咏诗绝句,小中见大,平中出奇,于咏史诗的领域中自成一格。他的咏史绝句立意新颖,诗风"独持拗峭",见识独到,于晚唐咏史诗中独树一帜。
- 郭姣
- 关键词:杜牧咏史诗绝句
- 葛利高里的悲剧成因分析
- 2014年
- 葛利高里是《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个悲剧人物,一个不配有更好命运的悲剧人物。造成他悲剧命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予以分析,即爱情理想的无法实现,政治理想的无法实现,人生理想的无法实现。葛利高里的悲剧,也是普通的个体生命在历史、权势、革命、政治这些社会庞然大物的疯狂运转中被无助地抛掷在悲惨境地的悲剧过程。
- 郭姣
- 关键词:葛利高里悲剧成因爱情理想政治理想
- 孔子形象的还原
- 2014年
- 孔子形象在不同时代被不同程度地改变塑造,更有甚者把他定义为不食人间烟火、天生的圣人,以致使孔子的形象发生了变形。本文意在还原孔子的真实面貌,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孔子形象。孔子并非是一个无所不知、接近完美的圣人形象,他其实是一个普通人,有真性情,高兴了会唱歌,也会开玩笑,伤心了会痛哭,生气了会现于色,看不顺眼时也会骂人,甚至说些过头的话。做事有成功亦有失败,但知错就改,好学谦虚,既受人爱戴,亦会遭受诋毁。
- 郭姣
- 关键词:孔子圣人
- 从符号式人物到标杆式人物的转变——《左传》《列女传》中秦穆姬形象比较被引量:2
- 2014年
- 对于秦穆姬这一形象,《左传》《列女传》的文本记载中存在着一些相同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二者呈现异同的原因,主要是《左传》《列女传》创作宗旨的不同。由于创作宗旨的不同,二者呈现出的女性角色又有不同,进而造就了秦穆姬形象在《左传》《列女传》中从符号式人物到标杆式人物的转变。
- 郭姣
- 关键词:《左传》《列女传》
- 论《长生殿》中的集唐下场诗被引量:1
- 2014年
- 下场诗是戏曲特有的表演程式,为剧中人物下场时所念的诗。它在戏曲中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即从最初的很少采用下场诗到文人参与创作带来的精致的集句形式。《长生殿》的下场诗就是用集唐诗写成的,洪昇多采用唐诗中的清词丽句来写作下场诗,并能与剧情高度贴合,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
- 王宏芹郭姣
- 关键词:《长生殿》唐诗
- “桃花扇底系兴亡”——浅谈《桃花扇》的多重悲剧意蕴
- 2014年
- 《桃花扇》以兴亡为主线,富有多重悲剧意蕴。从个人层面看,这是一出爱情悲剧,爱情让渡给了政治,家国亡了,只好以牺牲爱情来成全政治;从政权层面看,这是一出政治悲剧,一是“权奸误国”,二是“忠臣死难”;从社会群体看,这是一出社会悲剧,承受悲剧命运的不是某一个确切的人,而是整个社会,作品凸显了部分下层人物形象,意在疗救社会,把握人生。
- 郭姣
- 关键词:《桃花扇》悲剧意蕴政治悲剧社会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