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艳茹

作品数:7 被引量:182H指数:5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农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根系
  • 3篇演替
  • 3篇演替过程
  • 3篇植被
  • 2篇优势种
  • 2篇根系分布
  • 1篇地带性
  • 1篇地带性植被
  • 1篇亚热带
  • 1篇优势树种
  • 1篇植被演替
  • 1篇植被演替过程
  • 1篇入侵
  • 1篇入侵生态学
  • 1篇入侵种
  • 1篇森林演替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安全
  • 1篇生态学
  • 1篇生态研究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郝艳茹
  • 6篇彭少麟
  • 2篇王伯荪
  • 1篇田胜尼
  • 1篇陆宏芳
  • 1篇高三红
  • 1篇王峥峰
  • 1篇王昌伟

传媒

  • 4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优势树种根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该文研究了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7种主要优势种的根系形态,分析了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和径级分配,初步验证提出的地下分层结构假设。结果表明:种间根系形态差异明显,乔木层优势树种有明显的主根和发达的侧根,林下层树种根系以须根为主。不同径级的根系生物量比例不同,细根(〈2 mm)最高比例达10.73%,粗根(〉20mm)比例在46.43%~81.26%之间,并且种类之间的差异明显。不同物种根系生物量在垂直土层中的分配比例不同。对测定的优势树种而言,该文提出的地下分层结构与地上冠层的分层结构并不完全一致,可能与其生态位宽度、种间相互作用、生境有密切关系。
郝艳茹彭少麟
关键词:根系南亚热带优势种
森林演替过程中根系分布的动态变化被引量:26
2005年
综述了演替过程中植被根系的分布与动态变化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朱来森林演替过程根系研究的重点和技术路线。根系作为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植被演替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演替早期的树种的根系分布深度和根系总长度都要比后期树种的高,这种分布特征使林木得以吸收深层的水分和养分,并为演替后期的植被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由不同种群的根系分布范围可以描述该种群可以利用的资源范围以及它在演替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森林根系分布受自身条件(如植被组成、林龄、所处演替阶段)和生态因子(如大气、气候带、土壤条件等)的影响。未来应加强森林根系动态研究的标准方法研究;森林根系分布和分层结构的动态与功能研究;全球变化对根系生态效应研究;根系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研究;根系演替速度研究等。
彭少麟郝艳茹
关键词:演替根系分布
生物入侵与入侵生态学被引量:47
2005年
探讨了生物入侵、外来种及入侵种等相关的概念。强调生物入侵的本质是对经济、环境、社会及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提出入侵生态学的概念和学科体系;定义了入侵生态学是"研究入侵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及其与本地种、入侵种、入侵群落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其核心问题之一是生物入侵的生态学过程及其机制,揭示其动态规律和调控机制。
王伯荪郝艳茹王昌伟彭少麟
关键词:生物入侵外来种入侵种本地种入侵生态学
用ISSR分子标记检测不同尾矿废弃地白茅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0
2006年
采用ISSR技术对安徽4个铜尾矿、1个铅锌尾矿废弃地上自然定居的白茅和非矿区正常生境下1个白茅居群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对6个居群180个样品进行PCR扩增,共得到139扩增带,其中多态位点为132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4.96%。POPGENE分析表明,白茅居群的总遗传多样性为0.3125,非矿区白茅的遗传多样性远高于另外5个矿区居群,铅锌尾矿的遗传多样性最低,6个白茅居群之间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φst=0.030,P<0.002),各居群的个体各自聚在一起。上述结果可能是在金属尾矿废弃地胁迫下,白茅居群遗传本质上产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田胜尼王峥峰高三红郝艳茹彭少麟
关键词:ISSR白茅
生态安全的涵义与尺度被引量:67
2004年
综述了生态安全的涵义与尺度。生态安全涉及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包括环境资源安全、生物与生态系统安全和自然与社会生态安全。生态安全有自然体系的生态安全和人类社会体系的生态安全两方面,每一方面包含了多重尺度。生态安全的空间尺度,从范围大小也可分成全球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系统和微观生态系统等空间若干层次的生态安全。生态安全的生物尺度对应了生物的不同层次,包括生物细胞、组织、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景观、陆(地)海(洋)生态及人类生态。其中的任一生态层次出现损害、退化、胁迫,都可以说是该层次的生态安全处于不安全状态。不同层次的生物生态安全也往往是相互影响的,往往是低尺度的生态不安全,影响高尺度的生态不安全。
彭少麟郝艳茹陆宏芳王伯荪
关键词:生态安全涵义
根系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在森林演替过程中的变化被引量:27
2005年
统计分析了国内外主要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的变化,并探讨了相关的影响因子及其动态。结果发现,根系生物量随林龄和演替的进行而增加,演替群落的根冠比呈减小趋势。一般来说,根系的垂直分布是较浅的,尤其是细根。根系分布范围与地下部生态位的变化能够反映其可以利用的资源范围以及它在演替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在森林演替初期,群落根系分布较浅,可塑性强,且水平根系发达;演替中期的根系呈镶嵌分布,分布范围加深,根系密度增加;演替后期的根系分布趋于稳定,地下生态位分离程度加剧,根系结构具有相对明显的分层。在演替过程中,根系的这种分布特征受自身条件和生态因子的影响,文章论证了这些影响因子本身在演替过程中也是动态变化的,进一步说明了根系分布动态规律存在的必然性。在演替过程中,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动态的研究,可以为森林群落动态学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是未来地下生态学研究的焦点之一。最后,分析了根系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重点,提出新的展望。
郝艳茹彭少麟
关键词:演替植被根系分布
鼎湖山植被演替过程中的根系生态研究
森林根系生态的研究,多集中在北半球的暖温带和热带,南北回归线以内的森林根系研究较少,在南亚热带森林群落中,也仅有少数细根的研究工作。随着地下生态学和根系研究方法的发展,人们已经重视根系形态和功能的研究,涉及较多的是有影响...
郝艳茹
关键词:森林演替根系形态优势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