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肪酸合酶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对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研究脂肪酸合酶(FASN)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 (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癌组织中FASN表达,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正常肝细胞及不同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MHCC97L、MHCC97H、SK-Hep-1)中FASN表达.(2)构建FASN 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干扰肝癌细胞SK-Hep-1中FASN表达后,检测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侵袭的影响.结果 (1)与癌旁组织比较,FASN在肝癌组织呈高表达(P<0.05);与正常肝细胞系7702比较,FASN在肝癌细胞系均呈高表达,高转移性的肝癌细胞系MHCC97H与SK-Hep-1中FASN表达高于较低转移性的肝癌细胞系(P<0.05).(2)干扰肝癌细胞SK-Hep-1中FASN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受到抑制,而细胞凋亡不受影响.结论 (1)FASN在肝癌组织及肝癌细胞系中高表达,且高转移肝癌细胞系表达高于低转移肝癌细胞系;(2)FASN促进了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提示FASN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及转移相关.
- 郝琪伟李涛张雄高平乔培宇李胜耿智敏
- 关键词:脂肪酸合酶肝细胞肝癌增殖RNA干扰
-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巨大胆囊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与传统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巨大胆囊结石(结石直径≥3 c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00例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的巨大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三孔法LC治疗,研究组采用SILC治疗。比较两组的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术后肛门排气时长、住院时长、住院费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及切口美观满意度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切口总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长、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48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切口美观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LC在巨大胆囊结石患者治疗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其与传统三孔法LC相比,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及住院时长更短,术后疼痛程度更轻,患者对切口美观满意度更高,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更低。
- 郝琪伟李健雄耿智敏
- 胆囊结石和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及方式探讨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结石嵌顿性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及治疗方式。方法:将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病例340例分为24h内手术组(早期手术组)123例与发病24h后手术组(延期手术组)217例,分析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医源性胆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差别。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医源性胆道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应早期行胆囊切除术。
- 乔培宇郝琪伟李胜高平
- 关键词: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手术时机
- SMOC-2通过靶向TGF-β1介导的非酒精性肝脂肪变性研究
- 郝琪伟乔培宇高平张雄李涛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愈来愈高,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率已达到19.11%,肥胖症合并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变率高达61%~9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肝病...
- 关键词:
- 关键词:脂肪性肝病肝炎
- 消石利胆胶囊结合Oddis括约肌分型对肝外胆道泥沙结石治疗方式、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结合oddis括约肌功能分型应用消石利胆胶囊对于肝外胆道泥沙结石治疗方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1至2019.1我院收治的肝外胆道泥沙小结石(≤2 mm)病历80例(其中合并胆囊结石66例(含胆囊沉积物),胆道探查术后6例,单纯胆管泥沙结石8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B超、CT、MRCP检查,明确oddis括约肌功能分型,以分型为基础对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胆管下端正常、松弛、狭窄各32例(A组)、28例(B组)、20例(C组),肝外胆道泥沙结石未排出者视胆囊管情况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或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再次随机抽取本院2012.1至2019.1肝外胆管泥沙样结石(≤2 mm)行胆道探查患者62例(作为手术组),与保守治疗肝外胆管泥沙样结石患者(保守组62例),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胰腺炎发生率比较,A组、B组显著低于C组,结石排出率相比,A组、B组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保守组相比,手术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括约肌分型的患者中,消石利胆胶囊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郝琪伟高平乔培宇李胜张雄李涛
- 关键词:ODDIS括约肌肝外胆管泥沙样结石
-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胆囊肿瘤性息肉发生的预测模型
- 2025年
- 目的探讨胆囊肿瘤性息肉发生相关因素,并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胆囊肿瘤性息肉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8月在11家医疗中心行胆囊切除术的745例胆囊息肉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86例,女459例;年龄18~80岁,中位年龄46岁。胆囊息肉长径为10~15 mm,中位直径11 mm。胆囊肿瘤性息肉发生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或Mann-Whitney U检验。根据患者入院时间不同分为训练集(588例)和测试集(157例),训练集用于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的构建,测试集用于预测模型验证。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及混淆矩阵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本研究中非肿瘤性息肉者占87.2%(650/745),其中胆固醇息肉518例,炎性息肉55例,腺瘤样增生47例;肿瘤性息肉占12.8%(95/745),其中胆囊腺瘤83例,T1期胆囊癌1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息肉数量、息肉长径、息肉短径、基底情况、息肉部位、回声强度与胆囊肿瘤性息肉发生有关(χ^(2)=20.675,Z=-4.694,Z=-2.595,χ^(2)=6.692,Z=3.935,Z=-2.690;P<0.05)。基于胆囊肿瘤性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重要度排序结果构建随机森林预测模型,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AUC分别为0.79、0.69,敏感度分别为0.74、0.63,特异度分别为0.75、0.68。基于胆囊肿瘤性息肉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混淆矩阵分析,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准确率分别为75%、68%。结论胆囊肿瘤性息肉发生与息肉个数、息肉大小、息肉基底情况、息肉部位、回声强度等具有明显相关性,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预测模型有助于胆囊肿瘤性息肉的识别,为胆囊息肉患者的外科诊疗及随访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 李起豆明辉贾蓬勃王新团雷达李军辉杨瑞杨成林张小弟郝琪伟耿西林张煜刘益民郭智华姚春和王天翊蔡志强司书宾杨文彬耿智敏张东
- 关键词:胆道良性疾病胆囊息肉胆囊切除术
- 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行腹腔镜治疗15例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行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收集术后残余胆囊患者15例,对其施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14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1例因胆囊三角处解剖困难,行中转开腹残余胆囊部分切除、残余胆囊黏膜毁损。所有患者术后腹部痛症状消失,随诊均无不适。手术时间85~125min,平均102min,术中出血30~120ml,平均65ml,术后第2天进食流食,4d左右拔除腹腔引流管,术后5~6d出院,术后无胆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残余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临床效果亦佳。
- 李涛李胜张鑫郝琪伟张雄乔培宇
-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腹腔镜检查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以指导临床选择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行LC(LC组,n=109)及MC(MC组,n=111)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LC组和M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45.72±6.14)min比(40.67±6.02)min〕、术中出血量〔(10.18±3.31)mL比(11.13±2.93)mL〕、住院时间〔(9±5)d比(10±5)d〕及总并发症发生率〔28.4%(31/109)比31.5%(35/11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C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轻、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46.3±10.5)h比(71.4±9.8)h〕、住院费用较高〔(8 010±450)元比(4 800±680)元〕、切口感染发生率较低〔0(0)比15.3%(17/111)〕、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17.4%(19/109)比9.9%(11/111)〕,P<0.05。结论 LC对老年胆囊结石或胆囊炎患者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但对心肺功能异常者,尤其是不能耐受全麻和气腹的患者选择MC更为合适,所以临床上应视患者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 李涛郝琪伟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胆囊结石
- 老年胆囊穿孔15例临床分析
- 2009年
- 乔培宇郝琪伟高平
- ART调节PI3K/AKT通路对肝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究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调节磷脂酞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以及不同浓度(30μg/mL、60μg/mL和120μg/mL)ART组。比较不同组别HepG2细胞的细胞增殖率、细胞迁移数量、侵袭数量以及Ki-67蛋白、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和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磷脂酞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的磷脂酞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的蛋白酶B(p-AKT)]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ART作用于HepG2细胞后,30μg/mL组、60μg/mL组和120μg/mL组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81.73±8.39)%、(65.26±6.48)%、(44.27±4.66)%,Ki-67蛋白表达分别为0.76±0.11、0.43±0.09、0.29±0.04,分别与对照组的(100.00±10.51)%、0.98±0.16比较均明显降低,且ART浓度越高,细胞增殖率和Ki-67蛋白表达越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ART作用于HepG2细胞后,30μg/mL组、60μg/mL组和120μg/mL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4.84±4.91)%、(36.02±7.35)%、(50.27±10.02)%,Bax蛋白表达分别为0.26±0.05、0.39±0.06、0.58±0.08,Bcl-2蛋白表达分别为0.62±0.07、0.48±0.06、0.33±0.04,Caspase-3蛋白表达分别为10.26±0.68、12.47±0.77、14.96±0.81,分别与对照组的(5.75±1.63)%、0.17±0.03、0.83±0.09、8.73±0.46比较,细胞凋亡率、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cl-2表达明显降低,且ART浓度越高,细胞凋亡率、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越高,Bcl-2表达越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ART作用于HepG2细胞后,30μg/mL组、60μg/mL组和120μg/mL组的细胞迁移数量分别为(189.11±16.73)个、(162.29±15.03)个、(134.26±13.26)个,细胞侵袭数量分别为(144.13±13.46)个、(121.61±10.23)个、(90.26±8.71)个,MMP2蛋白表达分别为0.46±0.08、0.38±0.06、0.29±0.05,MMP9蛋白表达分别为0.41±0.09、0.33±0.06、0.24±0.03,分别与对照组的(234.28±20.64)个、(187
- 张雄周江李涛郝琪伟李胜杨刚李腾李建雄乔培宇张鑫
- 关键词:青蒿琥酯肝癌细胞细胞增殖细胞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