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倩玲
- 作品数:100 被引量:695H指数:14
- 供职机构: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特异性肺纤维化和体液免疫指标对尘肺病晋期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特异性肺纤维化和体液免疫指标对于尘肺晋期进展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尘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晋期分为晋期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收集2组患者首次诊断和晋期诊断时的特异性肺纤维化指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单胺氧化酶(MAO)、铜蓝蛋白(CP)和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3(C3)、补体4(C4)、C反应蛋白(CRP)的检查结果。计量资料采用以中位数和第25、75百分位数描述,采用秩和检验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晋期组晋期诊断时ACE活力和CP、C3、C4、IgG水平均高于首次诊断[94.00(69.00,123.00)vs 68.00(46.80,89.00)U/L,322.90(274.00,411.80)vs 283.80(248.00,336.00)mg/L,1.33(1.16,1.51)vs 1.12(0.93,1.31)g/L,0.33(0.28,0.37)vs 0.28(0.22,0.34)g/L,12.31(10.56,14.14)vs 10.24(9.08,11.90)g/L,P<0.05)]。晋期组晋期诊断时与首次诊断时的ACE、C3、C4和IgG的指标差值分别高于对照组相应的指标差值[30.00(-2.50,44.20)vs-8.00(-42.00,11.00)U/L,0.20(0.12,0.31)vs-0.14(-0.29,0.06)g/L,0.05(-0.01,0.08)vs0.01(-0.02,0.04)g/L,1.02(-0.61,3.81)vs 0.70(-3.59,1.53)g/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晋期诊断和首次诊断时C3和ACE的指标差值越大者,发生尘肺病晋期的危险性越高(P<0.05)。结论晋期组患者存在肺纤维化持续加重和体液免疫亢进。特异性肺纤维化和体液免疫指标对尘肺晋期进展的辅助诊断有一定价值,需要动态监测、综合分析。
- 邓小峰郑倩玲梁伟辉张莹李斌曾子芳吴奇峰
- 关键词:尘肺病肺纤维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铜蓝蛋白补体
-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眼损害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1
- 2000年
- 郑倩玲吴银娇夏丽华
- 关键词:眼损害
-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肝损害的超声影像学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肝损害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通用LOGIQ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对住我院的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70例(男42例,女28例)作为观察组,进行肝胆脾B超影像学观察,同时测定其肝功能指标。选择同期来我院上岗前体检者,与观察组病例性别、年龄配对,排除有肝脏疾病史和接触过肝毒性物质者70例(男40例,女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入院时肝胆脾声像图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且其改变程度与肝功能异常水平基本一致;肝脾大小测量值入院时大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肝脏肿大者肝功能指标高度升高发生率高于肝脏大小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好转,门静脉血流量增加;病情加重,门静脉血流量减低。门静脉血流量出院时大于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临床治愈出院,肝脾大小测量值大多数恢复正常。结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大多伴发严重的肝损害,其肝胆脾超声影像具有一定特征,特别是门静脉血流量和肝静脉多普勒频谱形态改变可作为指标之一,为三氯乙烯肝损害的诊断治疗提供帮助和依据,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杨丽文梁晓阳黄丽蓉郑倩玲曾向嫩
- 关键词:三氯乙烯肝损害超声检查
- 职业性尘肺病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构建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构建一套科学、规范的职业性尘肺病(以下简称“尘肺病”)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方法 组建研究小组,结合文献查阅、分析与梳理,参考现行国家单病种质量监测中呼吸系统疾病的质量控制指标,初步建立包括3项一级指标和48项二级指标的尘肺病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的指标池。通过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构建尘肺病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1;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08和0.209(P值均<0.001);变异系数为0.10~0.37,有9个指标变异系数>0.25。构建的尘肺病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5项,三级指标32项。结论 构建的尘肺病医疗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尘肺病医疗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但在实际应用中尚需不断完善。
- 梁顺华华明郑倩玲杨翰坤余意玉
- 关键词:尘肺病指标体系德尔菲法
- 职业性急性乙酸甲酯中毒事件处置中实验室应急检测的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实验室应急检测在职业性急性乙酸甲酯中毒事件处置中的应用与意义。方法以2021年4-10月广东省陆续发生的几起疑似职业性急性乙酸甲酯中毒事件中的企业和劳动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实验室应急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导致中毒的化学毒物进行分析和鉴定,以协助妥善处置中毒事件。结果有关中毒事件涉及复合布生产企业3家、皮革颜料加工企业1家,以及9例以眼部损害为特征的中毒患者。1家复合布生产企业在生产状态下,工人个体接触的乙酸甲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407.10~1264.66 mg/m^(3),工作场所空气中乙酸甲酯的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为846.70~1464.07 mg/m^(3),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OEL);工人个体接触的甲醇C_(TWA)均<0.62 mg/m^(3),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醇C_(STE)均<1.19 mg/m^(3),均不超过OEL。该企业7名工人工作1 h后的血、尿中甲醇水平中位数(M)和第0~100百分位数(P_(0)-P_(100))分别为18.49(4.67~71.46)和8.02(0.98~21.60)mg/m^(3),血、尿中甲酸水平M(P_(0)-P_(100))分别为12.03(6.99~26.13)和33.63(6.28~111.03)mg/m^(3)。1家已停产2周的复合布生产企业的实验室应急检测结果显示,工作场所空气中未检出甲醇(<0.34 mg/m^(3)),但检出乙酸甲酯的C_(STE)最高为2.08 mg/m^(3);推测在正常生产状态下,工作场所空气中可能存在较高水平的乙酸甲酯。4家企业的原辅材料分析结果显示,胶水和有机溶剂等化学品的挥发性有机组分中均检出高水平的乙酸甲酯(峰面积百分比为15.50%~67.81%)和低水平的甲醇(峰面积百分比为0.13%~6.74%)。中毒患者血、尿中甲醇水平最高分别为257.31和359.52 mg/L,甲酸水平最高分别为216.88和2916.34 mg/L。9例患者均诊断为职业性急性乙酸甲酯中毒。结论在职业性急性乙酸甲酯中毒事件应急处置中,可对工作场所空气中乙酸甲酯的水平、原辅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组分、中毒患者
- 戎伟丰吴邦华胡世杰刘晓勇梁伟辉郑倩玲袁静胡嘉雯何嘉恒吴凡张子群蒙瑞波
- 关键词:乙酸甲酯职业中毒化学中毒职业病实验室
- 职业性急性乙酸甲酯中毒致眼损伤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 总结职业性急性乙酸甲酯中毒所致眼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2021年10月以来收治的4例职业性急性乙酸甲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为复合布加工企业工人,均有明确的高水平乙酸甲酯职业接触史,接触时间为41~109 d,中位数为75 d。临床表现主要为先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和嗜睡等不适,进而出现视物模糊,视力急剧下降,乃至失明;均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或低钾血症。眼科检查可见双侧瞳孔增大、对光反射消失/迟钝、视网膜水肿/出血、黄斑区水肿、视野缺损与暗点等,部分患者出现色觉异常(不能辨别彩色图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可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或)神经节细胞复合体的厚度异常。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提示视神经功能损伤。依据GBZ 71-2013《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总则》,并参考GBZ 53-2017《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的诊断》,4例患者被诊断为职业性急性重度化学物(乙酸甲酯)中毒。结论 职业性急性乙酸甲酯中毒所致眼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视力下降、视网膜和(或)视神经损伤。
- 华明李旭东钟刘学颖胡世杰郑倩玲夏丽华梁伟辉刘晓勇刘翀程樱赖智晟高中香李喜英罗光伟马丽
- 关键词:乙酸甲酯职业中毒眼损伤视力下降失明视神经
- 职业性重症中暑3例报道
- 2018年
- 报道3例职业性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提示用人单位应加大监测、宣传及防治力度,预防职业性重症中暑的发生。
- 李晓艺郑倩玲罗巧叶丽君郭卫军
- 关键词:重症中暑热射病高温
- 正确处理出版物中英语单词的断词移行
- 促进出版物中英语单词断词移行的规范,为广大作者及编辑同人提供英语单词移行参考.参照国内外相关规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实例列举,归纳了英语单词断词移行应注意的各种细节.总结出英语单词移行应注意的总原则、不可移行的单词类别与...
- 廖锡庆郑倩玲罗巧李禧娜李晓艺
- 关键词:英语单词
- 2006-2013年广东省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 目的分析2006—2013年广东省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流行病学特点,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3年广东省报告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①2006.2013年期间广东省的职业病诊断机构报...
- 刘晓勇黄永顺温贤忠郑倩玲
- 关键词:职业性噪声聋流行病学特点
- 文献传递
- 职业性慢性1-溴丙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分析职业性慢性1-溴丙烷(1-BP)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职业性慢性1-BP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病例均为某五金真空镀膜企业从事超声波清洗作业的男性工人,在工作中均接触高水平1-BP,接触时间为9~11个月。临床表现主要有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障碍,主要症状为渐进性加重的肢体麻木、乏力,以下肢多见,可伴有步态不稳。体格检查可见双下肢肌力减弱;双下肢或四肢痛觉和触觉减退,位置觉和振动觉减退;双侧跟腱反射多呈减弱或消失;1例病例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神经-肌电图检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损害,以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多见,且轴索和髓鞘的损害均可见。依据GBZ/T 247—2013《职业性慢性化学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均诊断为职业性慢性1-BP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结论长期接触高水平1-BP可导致以周围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慢性中毒,根据1-BP接触史、临床表现和神经-肌电图见神经源性损害可作出诊断。
- 郭翔林辉司徒洁何坚郑倩玲黄振烈黄永顺
- 关键词:1-溴丙烷职业中毒周围神经病神经-肌电图职业病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