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捩根
- 作品数:16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昌市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阿曲库铵对肝硬化的麻醉药效学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非去极化肌松药阿曲库铵用于肝硬化麻醉的肌松效应和安全性。方法将12例肝硬化行脾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组,12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C、D组,每组6例。A、C组采用阿曲库铵2倍ED95(0.4 mg·kg-1)麻醉,B、D组采用阿曲库铵3倍ED95(0.6 mg·kg-1)麻醉。观察各组麻醉诱导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插管条件及肌松效应。结果各组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均无明显改变(P>0.05);A、C组插管条件优率明显低于B、D组(P<0.05);A、C组起效时间较B、D组明显减慢,T1 95%恢复时间、4个成串刺激(TOF)比值恢复到70%的时间(T4/T1≥0.7)较B、D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曲库铵可以安全用于肝硬化患者的麻醉,3倍ED95剂量比2倍ED95剂量的起效更快。
- 郭丹陶晓三邓捩根
- 关键词:阿曲库铵麻醉药效学肝硬化
- 乌司他丁联合前列地尔对单肺通气患者肺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前列地尔对单肺通气患者肺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乌司他丁+前列地尔组(U+Q组)、前列地尔组(Q组)、乌司他丁组(U组)、对照组(C组),每组20例。观察单肺通气即刻(T1),单肺通气60min(T2),术后60min(T3)的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结果在T1时,各组MDA、SOD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2、T3时,前3组与C组相比,血清丙二醛(MDA)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U+Q组与U、Q组相比,其MDA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T2、T3时,前3组的SOD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而U+Q组与U、Q组相比,SOD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运用乌司他丁、前列地尔对单肺通气氧化应激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鲍希安邓捩根陶晓三林名瑞
- 关键词:乌司他丁前列地尔单肺通气氧化应激
- 麻醉期间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治
- 栓塞综合征是指脂肪小滴进入循环并导致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临床综合征。本文介绍了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分型和诊断标准,并通过对具体病例的分析,探讨了该病的治疗方法,并阐述了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预防治疗和预后因素。
- 杨明敏陶晓三邓捩根
- 关键词:麻醉管理脂肪栓塞综合征病理诊断
- 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在小儿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6年
- 陶晓三邓捩根
- 关键词:斜视矫正术芬太尼复合麻醉外眼手术疼痛刺激瑞芬太尼
- 神经刺激器定位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肌间沟/腋路阻滞临床效果,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Ⅳ级择期或急诊单侧肢体手术的患者62例,上、下肢分别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肌间沟/腋路阻滞和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分别观察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及恢复时间,麻醉效果,麻醉药用量,术前和术中的血压、脉搏、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变化,术后镇痛时间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上肢感觉起效时间为1~5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为15~30min,完全阻滞时间为20~30min,1例运动未完全阻滞,但不影响手术;下肢感觉起效时间为1~8min,BromageⅠ级运动阻滞时间为10~15min,BromageⅢ级运动阻滞时间为15~30min;术后镇痛时间,上肢(525±158)min,下肢(625.68±119.62)min,镇痛效果十分满意;无尿潴留现象。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定位明确,效果满意。与传统的神经阻滞比较,利用神经刺激器不但使上支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更加准确,阻滞成功率高,而且开辟了用传统“异感”法难以完善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新方法,生理干扰小,无“异感”穿刺法留下的痛苦记忆,术后镇痛效果好,镇痛时间长,临床效果非常满意。
- 陈江琴陶小龙刘燕邓捩根
- 关键词:神经刺激器神经阻滞麻醉
-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海特光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海特光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 66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有单侧带状分布的簇集性水疱,并伴有神经痛,治疗组33例采用SGB联合海特光治疗,每天1次,5次为一疗程,连续2个疗程。对照组33例单用SGB。结果两组患者经过2周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但照射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GB联合海特光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优于单纯SGB。
- 江伟群陶晓三邓捩根
- 关键词:带状疱疹神经痛星状神经节阻滞
- 预注英脱利匹特对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后药效动力学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评价预注英脱利匹特对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后药效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例。实验组为预先经10min静脉注射英脱利匹特1.5ml/kg,对照组经10min静脉注射0.9%NaCl溶液1.5ml/kg;随后两组都行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在硬膜外给予布比卡因后5、10、15、20、30、45、60、120min时各采集桡动脉血样3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布比卡因的血药溶度;并观察患者各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实验组给予布比卡因20min后血药浓度升高明显(P<0.01),同时实验组的心率、血压的变化较小(P<0.05)。结论预注英脱利匹特可增加布比卡因在血浆中的分布,而减少其在组织中的分布,降低其毒性反应。英脱利匹特对于维持硬膜外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一定的作用。
- 鲍希安陶晓三邓捩根郑小兰
- 关键词:英脱利匹特布比卡因硬膜外阻滞药效动力学
- 垂体后叶素治疗心脏手术患者并发顽固性低血压的疗效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治疗心脏手术患者并发顽固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例行心脏手术并发顽固性低血压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N组)和治疗组(P组),每组10例。N组患者持续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治疗,P组患者在使用多巴胺>10μg·kg-1.min-1、去甲肾上腺素>0.2μg·kg-1.min-1后,仍无法维持平均动脉压(MAP)>70mmHg(9.3kPa)的情况下,不再增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剂量,而加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0.5、2、4h,手术结束后MAP、心率(HR)及手术结束后尿量、酒石酸美托洛尔的使用量的情况。结果 P组治疗后0.5、2、4h,手术结束后MAP和手术结束后尿量、酒石酸美托洛尔的使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垂体后叶素的使用对心脏手术并发顽固性低血压患者的治疗是有效的。
- 鲍希安陶晓三邓捩根郑小兰
- 关键词:心脏手术顽固性低血压垂体后叶素酒石酸美托洛尔
- 小剂量氯胺酮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观察
-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镇痛效果.方法:80例ASA评级Ⅰ~Ⅱ级在臂丛神经阻滞下的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局麻药均为0.448%甲磺酸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30ml行腋...
- 鲍希安邓捩根陶晓三
- 关键词:氯胺酮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
- 异丙酚与硫贲妥钠-氨氟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
- 2001年
-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异丙酚静脉全麻与硫贲妥钠 氨氟醚静吸复合全麻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术后恢复指标。方法 :6 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分级Ⅰ~Ⅱ级患者分二组 ,每组 30人 ,Ⅰ组为异丙酚组 ,Ⅱ组为硫贲妥纳 氨氟醚组 ,测定患者麻醉前、诱导后 ,插管后即刻 ,术中及停药后 5min的心率 (HR) ,平均动脉压 (MAP)。测定患者停药后拨管时间及清醒时间 ,观察术后 2 4h恶心呕吐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插管后MAP组内比较 (较麻醉前 )均明显升高 (Ⅰ组P <0 .0 5 ,Ⅱ组P <0 .0 1) ,但Ⅱ组HR和MAP升高较Ⅰ组更为明显 (P <0 .0 5 ) ;停药至拨管时间及清醒时间Ⅰ组较Ⅱ组明显缩短 (P <0 .0 1) ,Ⅱ组术后恶心呕吐较Ⅰ组明显增多 (P <0 .0 5 )。结论 :异丙酚作为良好安全的静脉全麻药 。
- 陶晓三邓捩根
- 关键词:异丙酚腹腔镜胆囊切除静脉全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