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世萌
- 作品数:46 被引量:33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TGF-β1和IL-1β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1年
-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脑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采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对照组(n=30),NGF组(n=10)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10)进行造模,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GF-β1和IL-1β的表达。可见NGF组神经功能障碍明显减轻,TGF-β1表达量增多,IL-1β的表达量减少(P(0.01)。肌注NGF对脑缺血再灌注有明显的保护作用,NGF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
- 王洪津白艳娟辛世萌
-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缺血再灌注
- 吲哚美辛、硫酸镁、治疗时窗对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 为探讨两种不同剂量吲哚美辛、硫酸镁、以及不同治疗时窗联合干预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疗效有无差异及其之间的交互关系,寻求最佳联合方案,该实验采用线栓法复制Sprague-Dawley(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2H再灌注模型.结...
- 辛世萌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吲哚美辛硫酸镁
- 文献传递
- 64层螺旋CTA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索64层螺旋CTA评估颈动脉斑块内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经颈部血管彩超发现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50%~99%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对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完成颈动脉MRI及CTA检查,并根据MRI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斑块内出血(IPH)组和非IPH组,比较两组CTA影像学特点(包括斑块内CT值以及是否存在斑块溃疡)的差异性。结果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狭窄50%~99%的患者97例,狭窄颈动脉共114条,其中存在IPH者67例,IPH的发生率约为58.8%。CTA检查结果示IPH组斑块内平均CT值为(87.13±14.82)HU,非IPH组为(35.17±12.47)HU,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TA检查结果示IPH组存在斑块溃疡者53例(79.1%),非IPH组5例(10.6%);CTA评估斑块溃疡的敏感性为79.1%,特异性为89.4%,阳性预测值为91.4%,阴性预测值为75%,两组在是否存在斑块溃疡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存在MRI检查禁忌的患者,可使用CTA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评估,以斑块内CT值以及斑块溃疡作为评价指标,从而更好地指导下一步治疗。
- 余浩佳丁玉宝张慧辛世萌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 50例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
- 目的分析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搜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眼肌麻痹的89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0例动眼神经麻
- 尹琳姚桂芬马春野张仲慧辛世萌王乃昌
- 关键词:动眼神经麻痹颅内动脉瘤痛性眼肌麻痹
- 文献传递
- 妙纳在慢性紧张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6年
- 采用妙纳联合安拿芬尼、消炎痛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60例(治疗组),并与仅用安拿芬尼、消炎痛治疗的60例(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治疗4周后治疗组基本控制率、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 郭雅聪刘远洪葛晓航辛世萌梁金花
- 关键词:紧张性头痛盐酸乙哌立松氯丙咪嗪吲哚美辛
- Aβ_(3-10)多价腺病毒疫苗鼻黏膜免疫BALB/c鼠的免疫原性鉴定及Aβ蛋白表达检测
- 2016年
- 目的探讨Aβ3-10多价腺病毒疫苗鼻黏膜免疫BALB/c鼠的免疫原性鉴定及蛋白表达。方法 18只12月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Ad-Aβ_((3-10)10)-CpG组,空腺病毒载体组和Aβ_(1-42)组,分别以Aβ3-10多价腺病毒疫苗Ad-Aβ_((3-10)10)-CpG鼻黏膜免疫、空腺病毒载体鼻黏膜免疫、Aβ_(1-42)肌内注射免疫。各组均每2周免疫1次,共免疫6次。ELISA法检测血清抗Aβ抗体滴度及亚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免疫后的BALB/c小鼠抗血清能否与转基因鼠脑内Aβ斑块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鼻黏膜内Aβ蛋白的表达。结果 Ad-Aβ_((3-10)10)-CpG组和Aβ_(1-42)组抗体滴度随着免疫次数逐渐增加。6次免疫后Ad-Aβ_((3-10)10)-CpG组血清中抗Aβ抗体滴度为(83.71±16.69)μg/mL,明显高于空载体组(P<0.01),而低于Aβ_(1-42)组(P<0.05)。Ad-Aβ_((3-10)10)-CpG组和Aβ_(1-42)组的IgG 1/IgG 2a比值分别为10.85±2.02和1.95±1.82,Ad-Aβ_((3-10)10)-CpG组IgG 1/IgG 2a比值明显高于Aβ_(1-42)组(P<0.05)。Ad-Aβ_((3-10)10)-CpG组和Aβ_(1-42)组小鼠的抗血清能和转基因鼠脑内的Aβ斑块结合。AdAβ_((3-10)10)-CpG组鼻黏膜内可以检测到Aβ蛋白表达,而其他各组小鼠鼻黏膜内未检测到Aβ蛋白表达。结论Aβ3-10多价腺病毒疫苗鼻黏膜免疫主要产生Th2型免疫应答,减少了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引起的炎症反应。
- 李昱宋贵军辛世萌林璐璐曹云鹏
- 关键词:腺病毒载体疫苗AΒ
- 栓线长度、直径及大鼠体重与栓线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09
- 2000年
- 目的 :为提高栓线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 (MCAO)模型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探讨大鼠体重、栓线插入长度和直径与MCAO模型成功的关系。方法 :利用 2× 2× 2析因设计 ,通过检测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梗塞体积 ,分析大鼠体重、栓线插入长度和直径与MCAO模型成功的关系。结果 :大鼠体重、栓线直径两水平之间有差异 (P <0 0 5) ,栓线插入长度两水平之间无差异(P <0 0 5) ;大鼠体重、栓线直径之间有正交互作用 (P <0 0 5) ,其余两两之间以及三者之间无交互作用 (P >0 0 5)。结论 :最佳造模方案是大鼠体重 2 50~ 30 0g、线长 17mm或 18mm、线直径 0 2 8mm ,该方案制作的MCAO模型成功率高 ,重复性好。
- 辛世萌刘远洪聂志余
-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
- 青年脑卒中268例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 目的研究青年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原因。若患者具备2个或2个以上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又无其他明确原因即视为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这些因素包括:①高血压病;②糖尿病;③TIA;...
- 尹琳殷卓琳刘志强马春野张仲慧辛世萌王乃昌
- 关键词:青年脑卒中高血压病出血性脑卒中
- 文献传递
- 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因素及预防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31例继续出血患者设为继续出血组,余101例无继续出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因素、既往史、行为因素、临床因素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结果继续出血组男性多于对照组,发病年龄较对照组轻;既往肝病史、服用阿司匹林者及酗酒者的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发病时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丘脑出血及血肿形态不规则、发病后出现呕吐躁动、24 h内应用甘露醇者的比例均多于对照组。结论年龄相对较轻的男性、既往肝脏疾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长期酗酒的脑出血患者出现继续出血的几率高,在脑出血早期收缩压持续升高、出血在丘脑且血肿形态不规则,发病后出现呕吐躁动及早期应用甘露醇是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
- 范蓉辛世萌尹琳
- 关键词:脑出血继续出血
-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与白细胞浸润的关系及吲哚美辛的干预效应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观察脑缺血2h再灌注不同时间点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与白细胞浸润的关系,并观察吲哚美辛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3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取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对照组25只,吲哚美辛组5只,对照组又分为缺血2h再灌注2,12,24,48,72h5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①造模: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流2h之后进行再灌注。②给药:吲哚美辛组在再灌注24h时灌胃给予吲哚美辛(按10mg/kg,溶于2mL生理盐水中),对照组中的再灌注24h亚组给予等容生理盐水。③观察指标:经免疫组化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测定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阳性微血管数和白细胞计数。结果:35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坏死区周围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即开始增多[再灌注2h:(15.94±1.90)个/视野,再灌注12h:(30.73±3.01)个/视野],并于24h达高峰[(37.86±2.21)个/视野],各对照亚组与假手术组[(0.68±0.69)个/视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坏死区周围白细胞浸润即开始增多[再灌注2h:(2.30±0.91)个/视野,再灌注12h:(9.99±1.40)个/视野],并于24h达高峰[(22.11±1.71)个/视野],各对照组亚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各亚组两两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与白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731,P<0.01)。④吲哚美辛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及白细胞浸润计数[(16.01±11.43)个/视野,(10.55±2.64)个/视野]均低于再灌注24h亚组(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可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吲哚美辛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
- 辛世萌张蕾刘远洪谭静聂志余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吲哚美辛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细胞浸润干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