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贇

作品数:13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体外循环
  • 4篇外循环
  • 3篇动脉
  • 2篇电子标签
  • 2篇心脏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提取
  • 2篇医疗数据
  • 2篇医生
  • 2篇隐私
  • 2篇用户
  • 2篇用户隐私
  • 2篇诊疗
  • 2篇时序序列
  • 2篇识别方法
  • 2篇手术
  • 2篇数据建模
  • 2篇数据类
  • 2篇数据类型
  • 2篇数据隐私

机构

  • 13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3篇赵贇
  • 7篇程玥
  • 5篇王春生
  • 5篇胡克俭
  • 2篇彭润生
  • 2篇施杨
  • 2篇罗海燕
  • 2篇陈佳莉
  • 2篇戚晓敏
  • 1篇张德林
  • 1篇诸杜明
  • 1篇杨改生
  • 1篇钟鸣
  • 1篇朱隽
  • 1篇陆维祺
  • 1篇王春灵
  • 1篇徐德民
  • 1篇魏来
  • 1篇王文硕
  • 1篇康乐

传媒

  • 3篇中国体外循环...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诊疗数据的识别方法、系统和装置
本发明通过预设置的诊疗数据的格式特征,减少了诊疗特征对象的识别范围,提高了识别的准确度,使医生在填写之后,通过拍照或扫描成电子图像化的诊疗数据,通过生成的诊疗数据电子标签,能得出各个人工填写栏位的数据类型和取值范围,或者...
赵贇
一种3D血管成像系统、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3D血管成像系统、方法及装置,能快速无创的将人体体表各部位的静脉血管和周围组织情况的以三维的形式显示出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对静脉情况的判断和操作提供有效的依据,包括图像获取模块,所述图像获取模块用以获取人...
赵贇
犬的体外循环模型建立和管理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总结 2 2条犬的体外循环实验模型建立和管理的经验。方法 健康杂种家犬 2 2条 ,雄性 1 2条 ,雌性1 0条。建立中低温阻断停跳和常温不阻断不停跳的体外循环模型。并于体外循环开始前及转流中 ,进行激活全血凝固时间 (ACT)、血细胞压积 (Hct)和血气监测。结果 转流过程中Hct、PaO2 、PaCO2 和BE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建立一个正确的体外循环模型是该动物实验成功的必要因素。
赵贇胡克俭程玥杨改生张德林
关键词:体外循环PAO2血细胞压积血气监测不停跳全血凝固时间
一种诊疗数据的识别方法、系统和装置
本发明通过预设置的诊疗数据的格式特征,减少了诊疗特征对象的识别范围,提高了识别的准确度,使医生在填写之后,通过拍照或扫描成电子图像化的诊疗数据,通过生成的诊疗数据电子标签,能得出各个人工填写栏位的数据类型和取值范围,或者...
赵贇
一种可溯源的医疗数据共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溯源的医疗数据共享方法,操作对象包括数据A方和数据B方,操作方法包括:确立数据A方和数据B方的加密样本并在数据A方和数据B方之间进行加密样本匹配;为数据A方建立A方加密模型,为数据B方建立B方加密模型,...
赵贇
一种3D血管成像系统、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3D血管成像系统、方法及装置,能快速无创的将人体体表各部位的静脉血管和周围组织情况的以三维的形式显示出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对静脉情况的判断和操作提供有效的依据,包括图像获取模块,所述图像获取模块用以获取人...
赵贇
文献传递
离心泵辅助股静脉引流应用于微创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总结离心泵辅助股静脉引流应用于微创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经验。方法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共开展经右肋间小切口心脏瓣膜手术共64例(男23例,女41例),其中二尖瓣置换(MVR)24例,二尖瓣成形(MVP)23例,主动脉瓣置换(AVR)16例,双瓣置换(DVR)1例。全组患者使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常规全身肝素化后,使用Edwards 18-20 Fr的股动脉和24-28 Fr的股静脉插管建立ECC,股静脉由下腔静脉经右房达上腔静脉口,侧孔位于右房,将离心泵串连于静脉回路。根据引流情况调节离心泵负压动力增加静脉引流,满足灌注流量及手术视野的要求。记录不用离心泵辅助时的最大静脉引流量(D1),以及在离心泵辅助下能达到的最大静脉引流量(D2)。结果①全组患者ECC时间51-181(84.8±23.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0-118(47.7±17.5)min,术中转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监测SvO2、血气及尿量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手术视野暴露良好,无延长切口或转正中切口病例,无手术死亡病例;②全组患者D11.2-2.5(1.74±0.32)L/min,D21.9-3.6(2.69±0.43)L/min,离心泵转速335-1330(881±215)r/min,D2比D1平均增加57.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③比较24Fr与28Fr的股静脉插管引流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离心泵辅助股静脉引流能增加股静脉的引流量,满足全身所需的灌注流量及手术视野要求。
陈佳莉胡克俭罗海燕程玥赵贇彭润生施杨戚晓敏王春生
关键词:体外循环离心泵静脉引流微创
节段性阻断选择性腹腔灌注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
2012年
目的小结应用节段性阻断、选择性腹腔灌注全胸腹主动脉替换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连续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35~53(46±11)岁,其中马凡综合征合并慢性Stanford B型夹层4例(均为支架术后),马凡综合征合并慢性Stanford A型夹层3例(其中1例Bentall术后),慢性Stanford B型夹层3例(支架术后),慢性Stanford A型夹层1例。其中仅3例上半身停循环,降温至膀胱温25℃左右,余采用浅低温(鼻咽温33℃左右)节段性阻断,停循环期间行选择性腹腔脏器灌注(双泵双管),四分支人工血管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结果全组CPB时间145~201(167±51)min,住院时间20~35(27±7)d。3例采用了上半身停循环,停循环时间分别为16 min、19min、21 min;余8例上半身未停循环,选择性腹腔脏器灌注时间为26~37(平均32±4)min。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3例;肾功能衰竭1例,透析后痊愈;出现液气胸1例,治疗后痊愈;术后1年出现巨大腹壁切口疝1例。术后无死亡病例,无下肢截瘫及腹腔其他脏器功能不全病例。结论应用节段性阻断、选择性腹腔灌注CPB是要特别注意上、下肢不同血压的维持、引流差与容量不足的判断、选择性腹腔脏器灌注中流量与压力维持等问题。
罗海燕胡克俭陈佳莉戚晓敏程玥赵贇彭润生施杨王春生
关键词:体外循环
一种可溯源的医疗数据共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溯源的医疗数据共享方法,操作对象包括数据A方和数据B方,操作方法包括:确立数据A方和数据B方的加密样本并在数据A方和数据B方之间进行加密样本匹配;为数据A方建立A方加密模型,为数据B方建立B方加密模型,...
赵贇
文献传递
体外循环技术应用于巨大脉管内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赵贇胡克俭程玥徐德民陆维祺朱隽王春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