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玮

作品数:25 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白血
  • 24篇白血病
  • 23篇儿童
  • 22篇急性
  • 20篇儿童急性
  • 19篇细胞
  • 19篇基因
  • 17篇融合基因
  • 17篇淋巴
  • 17篇淋巴细胞
  • 15篇淋巴细胞白血...
  • 15篇急性淋巴细胞
  • 13篇急性淋巴细胞...
  • 13篇急性淋巴细胞...
  • 12篇儿童急性淋巴...
  • 6篇基因表达
  • 5篇早期治疗反应
  • 4篇阳性
  • 4篇融合基因表达
  • 4篇微小残留病

机构

  • 2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作者

  • 25篇赵玮
  • 24篇吴敏媛
  • 15篇高超
  • 14篇张永红
  • 14篇李志刚
  • 11篇李志刚
  • 10篇谢静
  • 10篇石慧文
  • 6篇耿兰增
  • 6篇刘怡
  • 5篇胡亚美
  • 5篇李彬
  • 4篇石惠文
  • 4篇巩文玉
  • 4篇张瑞东
  • 4篇李伟京
  • 4篇朱平
  • 3篇李蓓
  • 3篇赵晓曦
  • 2篇姜锦

传媒

  • 6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急性早幼粒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早幼粒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5例APL患儿进行MIC分型,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技术,检测APL的PML-RARα融合基因。诱导治疗主要采用全反式维甲酸诱...
赵玮李志刚李彬李蓓吴敏媛耿兰增石惠文张永红谢静
文献传递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EL-AML1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点、早期治疗反应的关系被引量:3
2007年
为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时TEL-AML1融合基因表达水平与患儿的临床特点、早期治疗反应的关系,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定量检测35例患儿(包括标危20例,中危15例)初诊TEL-AML1表达水平和诱导缓解治疗结束微小残留病(MRD)水平,比较MRD阴性与MRD阳性患儿的初诊TEL-AML1表达水平及临床特点,分析初诊TEL-AML1表达水平、MRD水平与临床特点、早期治疗反应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初诊时TEL-AML1表达水平为1.63×104拷贝/104拷贝ABL(中位数)。诱导缓解结束时,16例(10例标危、6例中危)患儿未达到分子缓解,MRD水平分别为0.84-282.93拷贝/104拷贝ABL。初诊TEL-AML1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特点及MRD水平缺乏相关性。MRD水平与泼尼松实验治疗第8天外周血幼稚细胞数显著相关。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5×109/L的患儿,MRD水平还与白细胞计数、幼稚细胞百分比显著相关。MRD阴性患儿初诊TEL-AML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RD阳性者。结论:对于TEL-AML1+儿童ALL,45.71%未能在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获得分子缓解,说明了后续治疗的重要性。泼尼松实验治疗的效果预示了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的MRD水平。初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幼稚细胞百分比和初诊TEL-AML1表达水平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的MRD水平。
李志刚赵玮高超吴敏媛张永红石慧文谢静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实时定量PCRTEL-AML1微小残留病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2A-PBX1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点、早期治疗反应的相关性
为了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诊E2A-PBX1融合基因表达水平与患儿临床特点、早期治疗反应的关系。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45例患儿初诊E2A-PBX1表达水平、23例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时微小残留病(Mi...
高超李志刚赵玮吴敏媛
文献传递
儿童急性白血病融合基因类型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融合基因的类型及其在白血病诊断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利用多重巢式聚合酶链(RT-PCR)方法检测1179例AL患儿初发时的融合基因类型。结果481例携带21种特异性融合基因,AML(61.0%...
高超赵玮李伟京赵晓曦李蓓李彬李志刚
文献传递
伴有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刘怡李志刚赵玮吴敏媛石慧文张永红耿兰增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免疫学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E2A/PBX1融合基因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白血病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约占70%。t(1;19)(q23;p13)是小儿ALL较常见的染色体易位之一,大约可在3%-5%的B细胞ALL患儿中发生,此易位涉及1号染色体上的前B白血病1(pre—B leukemia 1,PBX1)基因和第19号染色体上的免疫球蛋白增强子结合因子(immunoglobulin enhancer bindingfactor,E2A)基因,在衍生19号染色体上形成E2A/PBX1融合基因。我们利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研究我院ALL患儿中此易位的发生率,并初步探讨患儿的临床特征。
赵玮李志刚高超吴敏媛刘怡李蓓李彬张永红石慧文谢静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BX1儿童期染色体易位9号染色体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有TEL-AML1融合基因表达的免疫表型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为了探讨伴有TEL-AML1融合基因表达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表型及其它临床特点,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免疫表型,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EL-AML1融合基因的表达;同时在FAB分型基础之上进行形态学(M)、免疫学(I)、细胞遗传学(C)分型。结果显示①儿童B系ALL中TEL-AML1+占18.5%(22/119),主要以L2亚型为主,糖原(PAS)染色阳性率和积分值均数分别为65%和121,均高于TEL-AML1-组(P<0.05);②与儿童B系ALLTEL-AML1-组相比,TEL-AML1+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外周血中幼稚细胞数目均未见有统计学差异;③TEL/AML1+组中,普通淋巴细胞表型占95.5%(21/22);与TEL/AML1-组比较,CD13表达率增高(59.1%,13/22),CD20表达率减低(22.7%,5/22)(P<0.05);CD10及HLA-DR的平均荧光指数(MFI值)增高,分别为92.80及53.61(P<0.05)。结论儿童伴TEL-AML1融合基因表达在儿童ALL中较常见,且具有特殊的免疫表型特点,该特点可作为儿童白血病微量残留病的辅助检测。
刘怡李志刚赵玮李蓓巩文玉吴敏媛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
携带AML1/ETO^+融合基因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携带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821(acutemyeloidleukemia1/eighttwentyone,AML1/ETO)融合基因的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形态学特点。方法对46例经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的儿童AML骨髓片用瑞特染液或与姬姆萨染液一起染色后,按照国内AML分型标准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对免疫分型及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也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46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患儿中M2a、M2b、M4EO、M4、M5b分别占67.2%、19.6%、2.2%、6.6%、4.4%,其中M2b的构成比显著低于文献报道。免疫分型、细胞化学结果均支持形态学分型。结论儿童AML患者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不能提示形态学是否可诊断为M2b;AML1/ETO融合基因对儿童M2b没有成人特异。
巩文玉赵玮李志刚吴敏媛
关键词: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融合基因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AML1/ETO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2a-pbx1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点、早期治疗反应的相关性被引量:13
2008年
为了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初诊的e2a-pbx1融合基因表达水平与患儿临床特点和早期治疗反应的关系,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45例患儿初诊e2a-pbx1表达水平和23例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时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水平;分析初诊e2a-pbx1表达水平、MRD水平与临床特点和早期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比较MRD阳性与阴性患儿初诊e2a-pbx1表达水平及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表明:初诊时e2a-pbx1表达水平与初诊时外周血幼稚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23例诱导缓解治疗第33天MRD水平与初诊时各临床特点及e2a-pbx1表达水平均缺乏相关性。MRD阳性组初诊时e2a-pbx1表达水平高于阴性组,而患儿年龄显著低于阴性组。外周血白细胞数<25×109/L的患儿,初诊时外周血幼稚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25×109/L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25×109/L组。结论:初诊时e2a-pbx1表达水平可以提示患儿初诊时的肿瘤负荷。MRD阳性患儿初诊时e2a-pbx1表达水平高,年龄小。初诊肿瘤负荷高的患儿,外周血血小板数低。
高超李志刚赵玮吴敏媛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
早幼粒白血病维A酸受体α融合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儿童早幼粒白血病维A酸受体α(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技术对35例经MIC分型为APL患儿行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诱导治疗主要采用全反式维A酸诱导分化,继以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HA)、柏林-法兰克福-慕尼黑(BFM)方案巩固治疗.结果 APL患儿35例均检测到PML-RARα融合基因.其中3例存在L型,21例同时存在L型+LV型,6例存在LV型,5例存在S型.检出率分别为L型68.6%,LV型77.1%,S型14.3%.系统治疗18例,均在14~50 d达到完全缓解(CR),其中5例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1例转阴,4例阳性,并在第3个月时转阴.14例随访至今,对其中6例巩固化疗患儿,微小残留病(MRD)的追踪检测,随访时间6~36个月,中位数为12个月,PML-RARα融合基因持续阴性,均处于CR状态.结论 RT-PCR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不仅具有诊断意义,而且可判断治疗效果、预测APL患者复发.
赵玮李志刚吴敏媛耿兰增石惠文张永红谢静
关键词:儿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