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森明
- 作品数:37 被引量:177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椎间盘突出症治"标",更需治"本":改善椎间盘营养,促进椎间盘修复
- 2021年
- 周围组织供血不足、营养缺失是椎间盘退变、突出的主要原因。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不仅要消除突出物,更需要改善椎间盘周围的血液供应及周围微环境。
- 赵森明
-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椎动脉组织营养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痛在哪里?治在何处?被引量:2
- 2020年
- 三叉神经痛采用分支阻滞能够获得良好效果,因此其病原应在外周。在临床工作中需重视鉴别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 赵森明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 右美托咪啶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_(50))的影响。方法择期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患者60例,年龄20~55岁,体质量50~75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罗哌卡因(ropivacaine,R)组(n=30)和罗哌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啶(ropivacaine+dexmedetomidine,RD)组(n=30)。采用肌间沟臂丛阻滞法,定位成功后,R组和RD组分别注入罗哌卡因和罗哌卡因混合1μg/kg右美托咪均40mL。R组和RD组第1例患者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38%、0.28%,按序贯法确定下1例患者罗哌卡因的浓度,若上1例患者麻醉有效,则下1例患者罗哌卡因的浓度降低1个浓度梯度,若麻醉无效,则下1例患者增加1个浓度梯度,罗哌卡因的浓度梯度为0.02%。采用概率单位(Probit)法计算罗哌卡因半数有效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eentration,EC_(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记录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10和20min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oxygensaturation,SpO_2)、Ramsay评分。记录有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R组和RD组罗哌卡因的EC_(50)及95%CI分为0.32(0.27~0.37)%和0.20(0.16~0.24)%(P<0.05)。与R组及麻醉前比较,RD组在麻醉后10~20minMAF和HR降低,Ramsay评分升高(P<0.05)。SpO_2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降低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EC_(50)增加镇静评分,且血流动力学稳定。
- 李红程艳欣陈永学赵森明邵新中
- 关键词:酰胺类
- 左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不同被引量:3
- 2015年
- 左右两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均常应用于疼痛、神经血管等疾病的治疗。对于心血管功能正常者,阻滞任何一侧星状神经节均不会明显改变心脏功能,也不会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或体位性低血压。但是,在并发心脏疾病的患者,阻滞右侧或左侧星状神经节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应予注意。
- 赵森明程艳欣
-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心脏功能心血管功能体位性低血压心脏疾病神经血管
-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加重布比卡因心肌细胞线粒体水肿:大鼠实验研究
- 2019年
- 目的探讨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对布比卡因致心肌细胞线粒体水肿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6只,体重180~220 g,采用酶解法分离SD大鼠心肌细胞,将心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含生理盐水、布比卡因、布比卡因+异丙肾上腺素、布比卡因+异丙肾上腺素+艾司洛尔的台式液中孵育,并在电刺激下诱导细胞规律收缩60 s后,电镜下观察线粒体形态学改变;使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上述心肌细胞线粒体活性氧(ROS)生成量(均重复3次,取平均值)。结果布比卡因组线粒体水肿程度评分及ROS生成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4 719.95比3 921.94)(P均<0.05);布比卡因+异丙肾上腺素组细胞线粒体水肿程度评分及ROS生成量明显高于布比卡因组(5 192.25比4 719.95)(P均<0.05);而布比卡因+异丙肾上腺素+艾司洛尔组线粒体水肿程度评分及ROS生成量明显低于布比卡因+异丙肾上腺素组(4 709.68比5 192.25)(P均<0.05)。结论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可干扰线粒体代谢,加重布比卡因导致的心肌细胞线粒体水肿。
- 张颖颖段然程艳欣赵森明刘彦辉
- 关键词:布比卡因心肌线粒体
- 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星状神经节成功救治严重心脏电风暴患者一例及文献回顾
- 2020年
- 本文报道一例严重心脏电风暴患者,经艾司洛尔、胺碘酮等药物治疗无效,经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星状神经节后,频发的室性心动过速与室颤消失,电风暴得以治愈,并文献回顾。
- 陈哲张付娥姜志安赵森明
-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电风暴
- 盐酸右美托咪啶注射液在临床麻醉中应用进展被引量:1
- 2012年
-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α2-adrenocep tor,α2 AR)激动剂作为降压药,应用于临床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临床研究发现,以可乐定为代表的这类药物,还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等作用。盐酸右美托咪啶(dexm edetom idine,DEX)是一种新型的高选择性的α2 AR激动剂,与2、1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的比例为2:1=1632:1;α2 AR的亲和力是可乐定的8倍。
- 段静辉甄书青陈永学王新波赵森明
-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临床麻醉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盐酸注射液高选择性
- 答复"再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痛在哪里,治在何处?’"被引量:1
- 2020年
- 黄冰教授在讨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痛在哪儿"时指出,三叉神经痛可为继发性,也可为原发的。影像学检查或手术中见到小脑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效果良好的三叉神经痛,应该属于继发性。但约有3.1%~17.0%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手术过程未见血管压迫,也无其它原因者,可以称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所以,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疾病。作者发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痛在哪里?治在何处?"的原因之一是目前临床上有一种倾向,即追求难度大、风险高的治疗方法。既然外周阻滞或毁损能够消除疼痛,为什么不治在这里呢?
- 赵森明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治疗靶点
- 不同浓度氯普鲁卡因对HEK2936细胞KCNQ2/Q3通道电流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 评价不同浓度氯普鲁卡因对人胚胎肾细胞(HEK2936细胞)KCNQ2/Q3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 以HEK293细胞作为表达体系,用脂质体交KCNQ2/3钾离子通道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转染至HEK293细胞,使细胞表达KCNQ2/Q3通道.第一部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转染后的HEK293细胞分为4组(n=11):对照组、1、10和100 mmol/L氯普鲁卡因组,记录不同钳制电压(-40、0、40 mV)下HEK293细胞KCNQ2/Q3通道电流,作用时间为1 min.第二部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转染后的HEK293细胞分为2组(n=5):对照组(C组)和10 mmol/L氯普鲁卡因组(L组),记录不同钳制电压(-80 ~ 30 mV)下HEK293细胞KCNQ2/Q3通道电流,作用时间为1 min.采用单指数方程对通道激活段和去活段进行拟合,计算KCNQ2/Q3通道激活时间常数和去活时间常数.不同激活电压下所获去活尾电流统一标准化后经Boltzmann方程拟合,得到KCNQ2/Q3通道电流-激活电压关系曲线(即通道Ⅰ-Ⅴ曲线).结果 第一部分:钳制电压-40、0和40 mV时,1、10和100 mmol/L氯普鲁卡因组HEK293细胞KCNQ2/Q3通道电流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第二部分:与对照组比较,钳制电压0 mV时10 mmol/L氯普鲁卡因组KCNQ2/Q3通道激活时间常数延长,钳制电压-80 mV时KC-NQ2/Q3通道去活时间常数缩短,KCNQ2/Q3通道半数激活电压升高,向去极化移动,Ⅰ-Ⅴ曲线斜率减小(P<0.05).结论 氯普鲁卡因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EK2936细胞KCNQ2/Q3通道电流;氯普鲁卡因可延迟KCNQ2/Q3通道开放,提前关闭,使KCNQ2/Q3通道活性降低.
- 秦士吉李军李红李明张凡赵森明程艳欣
- 关键词:药物毒性
- 瑞替加滨对布比卡因和氯普鲁卡因致小鼠惊厥半数有效剂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通过探讨KCNQ2/3通道开放剂瑞替加滨对布比卡因和氯普鲁卡因致小鼠惊厥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的影响,研究KCNQ2/3通道与局麻药神经毒性的关系。方法清洁级雌性昆明种小鼠,体重20~30g。实验I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瑞替加滨组(R组),2组随机分为3个亚组,分别为不同剂量氯普鲁卡因组(C+L1组、C+L2组、C+L3组和R+L1组、R+L2组和R+L3组,n=10)。C组和R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0.005ml/g或瑞替加滨20mg/kg,20min后腹腔注射氯普鲁卡因。C+L1组、C+L2组、C+L3组氯普鲁卡因剂量分别为150.0、172.5、198.4mg/kg;R+L1组、R+L2组和R+L3组氯普鲁卡因剂量分别为198.4、228.2、262.4mg/kg。实验Ⅱ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n=40):对照组(C组)和瑞替加滨组(R组)。2组随机分为4个亚组,分别为不同剂量布比卡因组(C+B1组、C+B2组、C+B3组、C+B4组和R+B1组、R+B2组、R+B3组、R+B4组,n=10)。C组和R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0.005ml/g或瑞替加滨20mg/kg,20min后腹腔注射布比卡因。C+B1组、C+B2组、C+B3组、C+B4组布比卡因剂量分别为37.8、43.5、50.0、57.5mg/kg;R+B1组、R+B2组、R+B3组、R+B4组布比卡因剂量分别为50.0、57.5、66.1、76.0mg/kg。采用Probit法计算布比卡因和氯普鲁卡因致小鼠惊厥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C组氯普鲁卡因致小鼠惊厥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为165.3(155.8g/kg-175.0)mg/kg,布比卡因致小鼠惊厥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为ED50为41.1(36.7~44.5)mg/kg。R组氯普鲁卡因致小鼠惊厥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为212.4(200.2~224.3)mg/kg,布比卡因致小鼠惊厥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为51.5(45.1~56.0)mg/kg。与C组比较�
- 程艳欣李红李军张凡陈永学赵森明
- 关键词:药物毒性剂量效应关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