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水彬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大型仪器协作共用网资助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冶金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4篇纳米
  • 3篇固相
  • 3篇固相合成
  • 3篇
  • 2篇低热固相合成
  • 2篇氧化铋
  • 2篇冶金技术
  • 2篇无机非金属
  • 2篇无机非金属材...
  • 2篇磷酸
  • 2篇磷酸锆
  • 2篇纳米晶
  • 2篇非金属材料
  • 2篇
  • 2篇
  • 1篇冶炼
  • 1篇冶炼渣
  • 1篇液相
  • 1篇有价金属
  • 1篇湿法冶金

机构

  • 8篇广西大学

作者

  • 8篇赖水彬
  • 7篇廖森
  • 7篇吴文伟
  • 4篇吴学航
  • 2篇侯生益
  • 2篇樊艳金
  • 1篇姜求宇
  • 1篇孙建华
  • 1篇伍朝广
  • 1篇黄雯静
  • 1篇苏云峰

传媒

  • 5篇有色金属
  • 1篇应用化工
  • 1篇稀有金属

年份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还原挥发富集火法炼铅锑渣中铟及其他有价金属的热力学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根据火法炼铅锑弃渣的特点,对回转窑火法还原挥发富集该渣中的铟及其他有价金属进行热力学分析。计算出的渣中相关化合物最低还原温度及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表明了工艺的可行性,结果可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
吴文伟赖水彬廖森
关键词:
层状磷酸锆纳米晶的低热固相合成及表征被引量:3
2007年
以ZrOCl2.8H2O和(NH4)3PO4.3H2O为原料,先在室温下研磨反应混合物使其进行固相反应,然后将其在80℃下密封保温96 h,接着用水洗去混合物中的可溶性无机盐后于80℃下烘干,即得磷酸锆纳米晶产品。采用TG/DTA,IR,XRD和TEM对产品及其热解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80℃下保温3 h得到结晶良好、空间群为P21/c(14)、平均粒径约为23 nm的Zr(HPO4)2.H2O,其晶体结构稳定的温度可高达450℃。在900℃下煅烧Zr(HPO4)2.H2O则得到结晶良好、空间群为Pa-3(205)、平均粒径约为31 nm的ZrP2O7晶体。
吴文伟赖水彬廖森吴学航侯生益
关键词:磷酸锆纳米晶低热固相合成
NaSn_2(PO_4)_3纳米晶的低热固相合成及表征
2009年
以Na2HPO4.12H2O和SnCl4.5H2O为原料,在适量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400的存在下,先在室温下研磨反应混合物进行固相反应,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在80℃下保温2h,接着用水洗去混合物中的可溶性无机盐后在80℃下烘干,即得磷酸锡钠纳米晶前驱体。将前驱体在600℃下保温使其转变成高纯NaSn2(PO4)3纳米晶。采用TG/DTA,IR,XRD和SEM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在600℃下保温1h得到结晶良好、空间群为R-3(148)、平均粒径约为49.6 nm的球形NaSn2(PO4)3。
吴文伟赖水彬廖森吴学航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低热固相合成纳米晶
由氯氧化铋直接制备纳米氧化铋被引量:9
2006年
研究由氯氧化铋直接制备纳米氧化铋新工艺。氯氧化铋经碳酸氢铵-氨水二次脱氯转型后得到氧化铋前驱体碳酸氧铋,烘干后热解得氧化铋产品,平均粒径约40nm,含氯仅为0.62%。增大碳酸氢铵浓度、适当提高溶液的pH值及转化液的温度均有利于氯的脱除,在pH=9,温度为50℃下进行二次脱氯效果最佳,而530℃下煅烧2.5h则有利于得到细颗粒的产品。与传统的硝酸盐体系比较,新工艺不仅消除了NOx的污染,而且易获得纯度高的产品,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吴文伟赖水彬姜求宇廖森苏云峰伍朝广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氧化铋湿法冶金纳米
磷酸二氢铵与铅锑氧化物的高温反应行为被引量:4
2008年
通过磷酸二氢铵与氧化铅及氧化锑所组成的二元混合物的TG/DTA分析,了解混合物的热行为,用XRD表征混合物在选定温度下的煅烧产物。结果表明,当磷酸二氢铵与氧化铅的物质量比为2.5∶3,在750℃下煅烧30min得到Pb2P2O7[空间群P-1(2)]和Pb5P4O15[空间群P21/c(14)]的混晶。而当磷酸二氢铵与氧化锑的物质量比为2.5∶1,在750℃下煅烧30min得到空间群为P21/m(11)的SbPO4晶体。将SbPO4与PbO组成的混合物在850℃下煅烧30min,SbPO4又转变成以Pb14.67Sb1.33(PO4)12[空间群1-43d(220)]为主的混晶,从而表明Pb14.67Sb1.33(PO4)12是一种在高温下比SbPO4更稳定的化合物。因此磷酸二氢铵可作为火法精炼锑的除铅剂。
吴文伟吴学航赖水彬樊艳金廖森
关键词:冶金技术火法精炼磷酸二氢铵
磷酸硼与铅锑氧化物高温反应的XRD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在了解混合物在升温过程中有关热性质变化的基础上,通过TG/DTA和XRD研究磷酸硼分别与氧化铅、氧化锑粉末所组成的混合物在指定温度下的煅烧产物。结果表明,磷酸硼与氧化铅在850℃下反应30min形成无定型的产物,而在相同温度下煅烧掺有NaCl的混合物得到结晶良好的Pb5(PO4)3Cl产物。磷酸硼与氧化锑在850℃下反应形成SbPO4和SbOPO4的混晶,在混合物中加入NaCl后得到的煅烧产物则为无定型的产物。此外,四元混合物煅烧产物的组成及晶型取决于磷酸硼的加入量。
吴文伟吴学航樊艳金侯生益廖森赖水彬
关键词:冶金技术
四价金属磷酸盐的固相合成与表征及其性能研究
层状磷酸盐由于在催化、吸附和质子导电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研究的热点是关于高价金属磷酸盐的新法合成及其相关的性质研究。为此,本研究采用低热固相反应法合成了Zr(HPO<,4>)<,2>·H<,2...
赖水彬
关键词:固相合成磷酸锆热分解酯化反应
文献传递
液相转化法从氯氧化铋制备纳米氧化铋及其前驱体的热解行为被引量:6
2006年
氯氧化铋经碳酸钠溶液二次脱氯转型后得到氧化铋前驱体碳酸氧铋,将其烘干,进行热解,即得氧化铋产品。考察了Na2CO3用量、搅拌时间、转化温度、固液比、pH值等对脱氯的影响。采用TG/DSC、XRD和红外光谱对前驱体及其热解产品进行表征,确定最佳的热解温度。结果表明,最佳的脱氯工艺条件为:氯氧化铋3.0 g,NaCO33.0 g,加水25 mL,转化温度45℃,搅拌时间25 m in;最佳热解条件580℃热解2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氧化铋产品平均一次粒径约为67 nm,含氯量为0.43%。
吴文伟赖水彬苏鹏廖森孙建华黄雯静
关键词:氧化铋纳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