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伟胜
-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市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熔解曲线法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的评估
- 目的:评价实时荧光PCR熔解曲线技术检测结核杆菌耐药效果。方法:利用实时荧光PCR熔解曲线技术对832例涂阳的痰标本进行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检测,以MGIT960液体培养和MGIT960液体药敏试验为金标准,分析实时荧光P...
- 苏碧仪蔡杏珊姚银钗谢伟胜谭耀驹
- 关键词:熔解曲线利福平异烟肼耐药
- 吡嗪酰胺耐药结核分枝杆菌pncA及rpsA基因突变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 了解吡嗪酰胺(PZA)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中pncA与rpsA的全基因突变特征与作用.方法 采用MGIT 960系统测定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广州市胸科医院的161株结核分枝杆菌的PZA药敏结果,分析pncA与rpsA全基因序列χ^2检验分析PZA耐药株和敏感株之间这2个基因的突变差异.结果 52株PZA耐药株的pncA突变率为84.6% (44/52),109株PZA敏感株无pncA突变,耐药株pncA突变率显著高于敏感株(χ^2=126.92,P=0.00).3株PZA耐药株发生rpsA突变,1株PZA敏感株发生rpsA突变,耐药株与敏感株的rpsA突变率无显著性差异(χ^2=3.42,P=0.06).PZA耐药株中,44株发生了34种pncA突变类型,其中包括12种新发突变类型(位点27缺失L、91缺失E、111缺失E、122缺失Q、130~132缺失VVG、131缺失V、D8A、S18P、H57Y、F58S、E174G及M175R)和1株启动子-11位核苷酸A→G突变株.pncA突变位点随机散布于pncA全基因,但有9株突变集中发生于G132-T142区域内.3株无pncA突变的PZA耐药株在rpsA基因的3'羧基末端发生单点突变,分别是R474W、R474L和E433D突变.1株PZA敏感株rpsA基因发生Q162R单点突变.结论 pncA基因突变是结核分枝杆菌PZA耐药的主要机制,测定pncA基因突变有助于快速诊断结核分枝杆菌PZA敏感性,新发突变揭示了区域性研究pncA突变特征的必要性.rpsA基因3'末端有望作为PZA敏感性分子诊断法的第2个耐药相关区域.
- 胡族琼蔡杏珊谢伟胜刘燕文马品云苏碧仪曾少芳邹彩容谭耀驹
- 关键词:吡嗪酰胺突变
- 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特征与利福平耐药水平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9
- 2016年
- 目的了解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特征与利福平耐药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266株(109株利福平耐药株,157株利福平敏感株)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MIC值及其rpoB基因序列,分析不同突变特征的菌株其利福平MIC值的差异。结果 109株利福平耐药株rpoB基因皆发生错义突变,常见突变密码子531与526的突变频率分别为69.7%与17.4%。利福平耐药株中单密码子突变株占82.6%,多重密码子突变株占17.4%。531单密码子突变株与526单密码子突变株之间平均利福平MI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但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显示,多重密码子突变株平均利福平MIC值(115.8μg/mL)显著高于单密码子突变株平均利福平MIC值(48.4μg/mL)(t=2.659,P=0.016)。利福平敏感株未发生错义突变。5.5%(6/109)的利福平耐药株仅在rpoB基因起始端发生突变,突变密码子分别是247,251和253。结论 531与526是最常见突变密码子,且以单密码子突变为主;531与526单密码子突变株之间利福平耐药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多重密码子突变株利福平耐药水平显著高于单密码子突变株利福平耐药水平;rpoB基因起始端突变可能是除利福平耐药决定区域之外导致利福平耐药的第2个耐药决定区;rpoB基因DNA序列分析有助于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表型和耐药水平的预测。
- 胡族琼刘燕文周文高璐璐陈俊宇谢伟胜周德旺曾少芳钟炳棠
-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水平最低抑菌浓度
- 应用显微扫描仪检测临床样本中抗酸菌的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情况分析
- 2022年
- 目的了解应用显微扫描仪检测临床样本中抗酸菌的假阳性与假阴性情况,以优化仪器检测参数,并不断提高检测准确度。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资料来源于广州市胸科医院。采用试验研究方法对痰、纤维支气管镜冲洗液、胸腔积液、脑脊液、关节腔积液等临床样本在仪器配套的玻片上按要求进行直接涂片,对干燥涂片行金胺O荧光染色,对所有仪器报告阳性涂片、约15%的仪器报告阴性涂片(随机抽取)进行人工复检。采用分类资料统计描述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对假阴性者,应用显微镜玻片夹坐标尺标注人工复检到的抗酸菌在涂片中所在位置,估计其在仪器扫描区域内外的情况。结果在5284张涂片中,仪器报告阳性1290例,人工复检报告阳性850例,假阳性率为34.11%(440/1290);随机抽查仪器报告阴性涂片665张,人工复报告阳性100例,假阴性率为15.04%,假阴性结果包括38例±、50例1+、6例2+、4例3+、2例4+;在假阴性涂片中,人工复检查见抗酸菌在仪器扫描区域内者42例、区域之外者58例,两类假阴性率分别为6.32%(42/665)和8.72%(58/665)。结论显微扫描仪检测临床样本中抗酸菌存在较高程度的假阳性与一定程度的假阴性,应不断改进和优化仪器扫描参数,并强化实验室人工复检程序。
- 黄业伦刘欣黄艳君陈剑锋谢伟胜罗少珍刘志辉
- 关键词:抗酸菌涂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