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明
- 作品数:507 被引量:3,272H指数:23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理学更多>>
- 胃癌前病变的前瞻性定位随访和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
- 许建明谢惠君
- 该研究在建立内镜下粘膜内注墨标记方法基础上,对208例胃癌前病变进行5年的前瞻性定位随访和治疗。发现胃癌前病变绝大多数可回复或不变,癌变患者均在1年左右可 检出,故提出胃癌前病变密切随访2年期限,胃癌前病变加重或癌变与合...
- 关键词:
- 关键词:胃肿癌癌前状态病理学
- 内镜下粘膜内注墨法标记胃癌前病变方法
- 1996年
- 为了有助于胃癌前病变随访中定位活检.我们采用内镜下粘膜内注墨法标记43例胃癌前病变,探讨了注墨法注射剂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发现用生理盐水按1:10和1:100比例稀释印度墨水,可减少墨水对组织的刺激,并可保证墨点标记清晰持久.墨点标记存留时间达16±8月(11~25月).粘膜内墨点清晰,大多数呈点状(38/43),不影响病变粘膜观察.注墨处无增生和坏死等组织反应,碳素颗粒大多数局限在粘膜固有层中(12/14).
- 许建明刘志杰谢惠君胡乃中
-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
- 反流性疾病问卷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价值。方法在接待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病人中,对存在反流相关症状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烧心、反流、非心源性胸痛、反酸4个症状的频率及程度的积分,分析经内镜检查证实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RDQ积分分布情况,计算诊断GERD的临界值。结果1655例门诊病人中379人有反流症状,男女比例1.11:1,平均年龄50.16±14.17岁。经内镜检查,诊断反流性食管炎122例,内镜正常者73例,二者RDQ评分差异有显著。以RDQ分值16为临界值,Youden指数最大,ROC曲线下面积为0.75,对GERD诊断阳性符合率81.48%,阴性符合率为60.92%,敏感度为72.13%,特异度为68.49%。RDQ分值与RE的洛杉矶分级无关。结论RDQ可作为初步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易行有效的方法。
- 张慧茹王亚雷许建明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疾病问卷症状
- 全反式维甲酸对人胃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 1995年
-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对三株分化程度不同的人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发现该药对人胃癌细胞株(MKN-28,SGC-7901)的体外增殖和裸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都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并有不影响细胞活力的特点。而对低分化癌细胞株则无明显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全反式维甲酸可使敏感的胃癌细胞株的3H-TdR掺入值降低,胃癌细胞大多积滞于G1/G0期,而G2/M期细胞比例相应下降,提示该药对胃癌细胞的DNA合成和增殖周期有影响。
- 许建明沈敏萧树东刘家富江绍基
-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胃癌细胞株增殖细胞周期
- 中国汉族人群中N-乙酰基转移酶1表型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N-乙酰基转移酶1(NAT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以及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相关分析,以评价NAT1乙酰化代谢多态性对5氨-基水杨酸等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140例汉族健康人的外周血,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及多重PCR技术,进行NAT1等位基因分型研究。同时从140例检测标本中选择32份不同NAT1基因型进行外周血白细胞中NAT1的活性检测,计算NAT1内部清除率(C lint)、酶催化反应最大速率(Vm ax)和米氏常数(Km),代谢产物测定采用HPLC方法。结果联合应用PCR-RFLP及多重PCR方法可避免多种限制性内切酶之间的相互干扰,可准确区分不同NAT1基因型。在140例检测标本中,NAT1*3,NAT1*4,NAT1*10和NAT1*11的发生频率分别是8.2%,49.6%,40%和2.2%。NAT1*4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欧美人群,但高于东南亚和非洲人群;NAT1*10的发生率高于欧美人群,NAT1*3和NAT1*11的发生率较低,与大多数亚洲人群基本一致。32份不同NAT1基因型中,与野生型NAT1*4*/4相比,NAT1*4*/10、NAT1*10/*10以及NAT1*10/*3酶活性属于快代谢表型(P<0.05);NAT1*11*/11和NAT1*4/*11酶活性要明显低于NAT1*4*/10、NAT1*10*/10和NAT1*10*/3(P<0.05),与NAT1*4*/3、NAT1*3/*3以及NAT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汉族人群中的NAT1基因型分布与其他国家检测情况有所差异。140名汉族人外周血NAT1表型检测结果差异较大,依据酶学代谢动力学参数的不同,NAT1*10的杂合子与纯合子均属于快代谢型基因,NAT1*11及其他基因型则属于慢代谢型基因,在本次实验中未发现中间代谢型基因。
- 徐张巍许建明梅俏徐新华
- 关键词:NAT1基因多态性基因型表型
- 超声内镜医师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一致性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病变超声内镜(EUS)形态学特点在不同EUS医师之间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24例胰腺囊性病变患者EUS图像,2位EUS医师分析图像中是否存在间隔、固体成分和淋巴结肿大等特点。结果 2位EUS医师分析是否有固体成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47)。分析间隔、壁结节、边缘钙化、主胰管扩张、淋巴结肿大以及囊性病变数量方面一致性中等。结论不同EUS医师分析胰腺囊性病变EUS图像,存在主观差异。
- 李素文梅俏张磊王亚雷宋育林陈熙许建明
- 关键词:超声内镜胰腺肿瘤
- 胃和食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黏膜下剥离术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了解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及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胃和食道早癌及癌前病变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11-03/2014-06行胃镜及病理活检诊断为胃和食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或术后病理明确行内镜下治疗患者共93例,分为ESD治疗组(n=61)和EMR治疗组(n=32).通过手术时间、病变的大小、整片切除率及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复发情况,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年龄、病变大小无统计学差异ESD组时间明显大于EMR组.ESD组的整片切除率大于EMR组.ESD组有5例术中出血,EMR组有1例术中出血,均无迟发性出血.ESD组有1例穿孔,EMR组无穿孔.两组出血及穿孔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3-42 mo,ESD组0例复发(0.0%),EMR组4例复发(12.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ESD有更高的整片切除率及长期随访中有更低的复发率.两组出血及穿孔并发症无显著差异,且均在可控制范围内.在条件容许条件下,优先选择ESD.
- 梅雪灿孙斌许建明孔德润
- 关键词:食道早癌癌前病变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 环孢素A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以及对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 目的 研究环孢素A(cyclosporinA,CsA)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的凋亡作用以及对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的影响,探讨细胞凋亡与P-gp表达的关系.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蓝(M...
- 黄军祥胡咏梅石海许建明
- 关键词:环孢素AP糖蛋白细胞凋亡
- 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MELD评分评估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预后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短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77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别根据随访3个月、6个月的存活情况分组,对死亡组与存活组中血清总胆固醇值、MELD评分及CTP分值进行比较;应用ROC曲线评价血清总胆固醇浓度、MELD评分及CTP评分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随访至3个月、6个月,死亡组血清胆固醇值显著低于存活组,MELD评分及CTP分值显著高于存活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与血清胆固醇密切相关(r=-0.353,P=0.002)。CTP评分、MELD评分及血清总胆固醇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3个月及6个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0.898、0.768及0.753、0.898、0.769。结论 CTP评分、MELD评分和血清总胆固醇值是预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3个月、6个月生存率较好的独立的预后指标;血清胆固醇值在预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短、中期病死率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且其经济、方便、实用,较适用于基层医院。
- 陈翀许建明
- 关键词:血清总胆固醇CTP评分MELD评分乙肝肝硬化
- 计算机视觉测量软件EAS法评估PPI联合黏膜保护剂对ESD术后溃疡愈合的影响
- 张磊张猛孙斌王亚雷孔德润韩玮许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