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詹新华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颅内
  • 2篇入路
  • 2篇神经外科
  • 2篇神经外科手
  • 2篇神经外科手术
  • 2篇手术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裂头蚴
  • 2篇裂头蚴病
  • 2篇脑裂头蚴病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蝶窦
  • 1篇蝶窦入路
  • 1篇动脉瘤
  • 1篇修补术
  • 1篇血肿
  • 1篇炎性
  • 1篇炎性肉芽肿

机构

  • 8篇吉安市中心人...

作者

  • 8篇詹新华
  • 4篇王莹
  • 1篇蔡爱球

传媒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2009年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经蝶入路显微切除5例垂体腺瘤病人的病例资料。微腺瘤2例,大腺瘤3例。结果手术全切5例,效果良好。结论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詹新华肖志刚
关键词:垂体腺瘤经蝶入路神经外科手术
一侧冠状缝前额入路切除治疗脑肿瘤的临床效果
2017年
目的探讨一侧冠状缝前额入路切除治疗脑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肿瘤患者18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一侧冠状缝前额入路切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切除,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44.44%(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复发时间长于对照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侧冠状缝前额入路切除治疗脑肿瘤能有效改善神经受损情况,降低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詹新华
关键词:脑肿瘤切除
糜蛋白酶治疗颅内出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糜蛋白酶对颅内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38例颅内出血患者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常规综合治疗加肌注糜蛋白酶。结果:治疗组颅内血肿吸收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使用糜蛋白酶大大提高了血肿的吸收速度,缩短了血肿在脑内残留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
王莹詹新华
关键词:糜蛋白酶颅内血肿
脑裂头蚴病的临床治疗体会
王莹詹新华
EC耳脑胶在创伤性上矢状窦损伤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EC耳脑胶在创伤性上矢状窦损伤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上矢状窦损伤患者41例,按照实际实施手术情况将患者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粘合法辅助创伤性上矢状窦损伤修补术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EC耳脑胶辅助创伤性上矢状窦损伤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0%(3/23),低于对照组的22.2%(4/18)(P<0.05)。结论采用EC耳脑胶辅助创伤性上矢状窦损伤修补术治疗创伤性上矢状窦损伤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好,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GCS评分,临床疗效显著。
詹新华
关键词:外伤上矢状窦EC耳脑胶修补术
异丙酚和瑞芬太尼不同输注方式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比较异丙酚和瑞芬太尼不同输注方式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85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采取血浆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对照组采取传统恒速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术中麻醉师暴露在放射线下时间、拔管时间、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用量以及拔管后镇静警觉评分(OAAS)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麻醉师暴露在放射线下时间短于对照组,异丙酚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及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拔管后即刻、拔管后15 min和拔管后30 min OA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麻醉效果更佳,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詹新华蔡爱球
关键词: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恒速输注
脑裂头蚴病4例被引量:1
2009年
1 病历摘要 男3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6,9,12,21岁。病程2周~3年。均来自我市永新县偏远山区,并有吃青蛙肉及喝生水史。临床表现:头痛、癫痫发作,其中伴一侧肢体轻瘫1例;均无发热史。血清免疫学检查,裂头蚴阳性1例。
王莹詹新华
关键词:裂头蚴病寄生神经外科手术
颅内假瘤型炎性肉芽肿的诊治体会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颅内假瘤型炎性肉芽肿在临床上较少见,易误诊为脑肿瘤。本文介绍6例颅内假瘤型炎性肉芽肿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假瘤型炎性肉芽肿。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结论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脑脊液常规检查无异常改变,CT和MR、MRS是主要诊断方法。癫痫发作频繁、占位效应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或难以排除脑肿瘤者,均予以手术治疗。
王莹詹新华
关键词:颅内假瘤型炎性肉芽肿诊治体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