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秀丽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5篇稠油
  • 3篇热采
  • 3篇热采井
  • 3篇稠油热采
  • 3篇稠油热采井
  • 2篇氮气泡沫
  • 2篇氮气泡沫调剖
  • 2篇调剖
  • 2篇泡沫调剖
  • 1篇单井
  • 1篇氮气
  • 1篇氮气泡沫调剖...
  • 1篇电加热
  • 1篇电加热技术
  • 1篇调剖技术
  • 1篇油井
  • 1篇油田
  • 1篇原油外输
  • 1篇输量
  • 1篇太阳能

机构

  • 6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6篇袁秀丽
  • 2篇王书林
  • 2篇赵清
  • 2篇徐太宗
  • 2篇宋萍萍
  • 2篇毕长会
  • 1篇李萍
  • 1篇李胜彪
  • 1篇吕应超
  • 1篇张建华
  • 1篇张振华
  • 1篇白新潮
  • 1篇殷付栓
  • 1篇王东峰
  • 1篇陈涛
  • 1篇李丹

传媒

  • 4篇油气田地面工...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五省(市、区...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08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太阳能在线加热技术在稠油集输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河南油田某计量站采用太阳能在线加热技术在掺水泵出口对掺水进行在线加热以提升掺水温度。该工程工艺流程设计如下:太阳能热水系统YNJQRZ65—18T型集热器摆放在储油罐南侧院内空场地上,南向,倾角为45°;采用串并联连接方式,贮热储水箱高效换热装置放置在储油罐西北侧空场地,控制柜、循环泵、电动阀、补液箱等设置于设备间。该系统共安装太阳能集热器27组,分体相变高效换热装置3个。安装本系统后年节约电量30.006×104kW·h,节约燃煤51.84 t。
袁秀丽宋萍萍李萍徐太宗张兴可
关键词:稠油太阳能加热单井集输计量站
井筒电加热技术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5年
介绍了空心抽油杆电加热技术在稠油井的应用情况,指出井筒电加热技术是解决"三高" (高粘度、高凝固点、高含蜡)稠油开采筒举升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并提出了空心抽油杆电加热是河南稠油开采的发展趋势。
李胜彪张振华徐太宗殷付栓袁秀丽
关键词:稠油开采空心抽油杆井筒电加热稠油井高含蜡
稠油热采井小套管修套技术
2014年
结合稠油热采井套损特点、措施挖潜类型及井筒技术状况,开发配套了小套管修套及相关配套工艺技术。该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套损治理彻底,综合成本低,有效期长等优点。河南油田稠油热采井小套管修套技术配套应用了?101.6 mm无接箍小套管,在小修装备条件下提高了套损井修复率;应用化学堵剂固井,提高了固井质量;通过优化小套管下入深度,实现套损治理、预防、层段封堵一体化,提高了套损井修复率,降低了套损井修复费用。该油田现场应用小套管修复套损井62口,工艺成功率100%,阶段累计产油38 223 t。
宋萍萍袁秀丽王东峰陈涛张建华白新潮
关键词:稠油油田热采井套损小套管
原油外输玻璃钢管线总传热系数核算方法
2012年
总传热系数和原油物性是影响原油输送管道水力、热力计算的重要参数。管道的运行特性决定了其水力与热力特性是相互影响的。采用Pipephase进行计算,DN100 mm的玻璃钢管道正常运行的最小输量约为208 m3/d;按管道特性最低允许输量约为450 m3/d,原设计输量在不稳定工作区。利用《油气集输设计手册》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该玻璃钢管线的综合传热系数为5.5 W/(m2.℃)。设计时,国内一般采用经验方法确定传热系数。对正常运行的管道,采用反算法,从大量计算值中总结出传热系数值的变化范围,作为设计时的参考。
吕应超李丹袁秀丽
关键词:玻璃钢管道最小输量总传热系数反算法
稠油热采井氮气泡沫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
针对河南稠油热采井的汽窜问题,开展了氮气泡沫调剖技术体系的室内实验及参数优化研究,通过发泡剂的静态性能评价和单双管连续驱替实验,确定了最佳发泡剂质量分数和最佳气液比,优选发泡剂质量分数为0.5%,推导出最佳气液比在地面条...
毕长会赵清王书林袁秀丽
关键词:稠油热采井氮气泡沫调剖技术参数优化
文献传递
稠油热采井氮气泡沫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3
2008年
针对河南稠油热采井的汽窜问题,开展了氮气泡沫调剖技术体系的室内实验及参数优化研究,通过发泡剂的静态性能评价和单双管连续驱替实验,确定了最佳发泡剂质量分数和最佳气液比,优选发泡剂质量分数为0.5%,推导出最佳气液比在地面条件下注氮气量与蒸汽量之比约为40:1左右,单井汽窜的泡沫调剖段塞注入量为0.1 PV左右。2007年,经过现场7口井的氮气泡沫调剖试验,措施有效率85.7%,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措施后平均单井注汽压力与措施前相比上升0.6 MPa,有效封堵了热采井的汽窜通道。
毕长会赵清王书林袁秀丽
关键词:稠油氮气调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