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玉华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焦作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妊娠
  • 3篇产后
  • 2篇休克
  • 2篇血性
  • 2篇预后
  • 2篇脂肪
  • 2篇脂肪肝
  • 2篇妊娠期
  • 2篇妊娠期急性脂...
  • 2篇失血
  • 2篇失血性
  • 2篇失血性休克
  • 2篇凝血
  • 2篇疗效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脂肪肝
  • 2篇宫颈
  • 2篇后出血
  • 2篇产后出
  • 2篇产后出血

机构

  • 9篇焦作市人民医...

作者

  • 9篇袁玉华
  • 3篇方雯
  • 3篇吴明媛
  • 3篇赵伟
  • 1篇薛红艳
  • 1篇秦小佩
  • 1篇许水霞
  • 1篇赵远
  • 1篇郭宗艳
  • 1篇王敬敏
  • 1篇乔璐
  • 1篇张苏明
  • 1篇许华丽

传媒

  • 2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干扰素栓对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的治疗效果。方法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给予干扰素栓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干扰素栓治疗。治疗14 d后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及阴道清洁度。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64,P<0.05)。观察组清洁情况优于对照组(χ~2=16.385,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干扰素栓可有效治疗衣原体、支原体性宫颈炎,且不良反应少。
袁玉华赵伟方雯
关键词:宫颈炎支原体衣原体阿奇霉素干扰素栓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临床特征及不同终止妊娠时间对母婴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征及不同终止妊娠时间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AFLP孕妇76例。根据入选孕妇终止妊娠时间分为3组:A组(确诊后24 h内终止妊娠)26例;B组(确诊后24-48 h内终止妊娠)19例;C组(确诊后〉48 h终止妊娠)31例。对3组孕产妇终止妊娠前实验室检查情况、产妇并发症和死亡率、分娩方式选择、新生儿窒息和围生儿病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组和C组孕产妇24 h尿蛋白〉3 g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1);凝血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肝酶异常比例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产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衰竭、死亡比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组〉B组〉A组。3组孕产妇阴道分娩、剖宫产比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率由高到低依次为B组〉A组〉C组;剖宫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组〉A组〉B组。3组新生儿窒息率、死亡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组〉B组〉A组。结论 在AFLP确诊后48 h内终止妊娠,可有效抑制肝脏进一步受损,提升母婴的存活率。
袁玉华郭宗艳吴明媛许水霞赵远
关键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终止妊娠时间母婴预后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诱发因素和治疗效果探究
2016年
目的探讨引发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诱发因素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的25例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20例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资料为对照组进行分析,实验组给予综合性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抢救成功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对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采用综合性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良好。
吴明媛袁玉华方雯
关键词: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宫体捆绑联合宫颈环扎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
2015年
目的探讨工体捆绑联合宫颈环扎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实施宫体捆绑联合联合宫颈环扎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分娩出时平均出血量为(82±33)ml、娩出后2 h出血量为(62±25)ml、娩出后24 h总出血量为(91±28)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用药后7例出现并发症,和对照组(6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体捆绑联合宫颈环扎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袁玉华秦小佩王敬敏
关键词:难治性产后出血宫颈环扎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科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8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试验组采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P<0.05);试验组孕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例,发生感染2例,产后出血1例,羊水过多2例,其剖宫产率为20%,均低于对照组孕妇(P<0.05);2组孕妇均分娩成功,试验组孕妇发生早产儿2例,胎儿窘迫1例,新生儿低血糖2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效果较好,能够保证母婴平安,值得推广使用。
袁玉华赵伟靳金红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硝苯地平硫酸镁
钙剂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0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钙剂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正常足月分娩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在第二产程中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 mL,胎肩娩出后给予缩宫素20 U静滴预防产后出血。对照组单纯给予缩宫素静滴。结果:实验组产后2 h出血量平均为156.35±23.32 mL,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平均为228.56±32.67 m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钙剂联合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效果优于单纯给予缩宫素。
赵伟袁玉华
关键词:产后出血葡萄糖酸钙缩宫素
常规治疗加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产科失血性休克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入院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PT时间、患者血气剩余碱、病死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采用SPSS 16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血压值为(82.12±11.11)mm Hg、PT时间为(14.5±2.6)s,高于对照组[(68.23±10.31)mm Hg、(12.6±1.2)s](均P<0.05);试验组血气剩余碱为(1.9±1.2)mmol/L,低于对照组(2.6±1.1)mmol/L(P<0.05);实验组病死率为2.5%,低于对照组(5.0%)(P<0.05);试验组满意率为95.0%,高于对照组72.5%(P<0.05)。结论产科失血性休克是常见的高发疾病,临床上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袁玉华薛红艳许华丽
关键词:产后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
采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
2015年
目的:观察分析在失血性休克治疗中采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研究组采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乳酸钠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经相应治疗后,研究组CVP、SBP、DBP、HR、Sp0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治疗失血性休克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心率和临床症状,效果优于复方乳酸钠治疗,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理想方法。
袁玉华张苏明乔璐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复方乳酸钠
小剂量肝素治疗前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凝血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分析小剂量肝素治疗前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预后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1月72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肝素治疗,两组均治疗7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包括肝功能改善情况及总胆红素(TBIL)下降情况;观察治疗前后各项凝血指标变化情况[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比对照组63.89%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T、D-D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FIB、PLT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观察组PT(16.12±2.48)s、D-D(0.49±0.19)mg/L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FIB(3.10±0.69)g/L、PLT(106.12±28.98)×109/L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肝素能够降低患者体内PT、D-D水平,同时升高患者体内FIB、PLT水平,使患者体内凝血指标得到显著改善.
吴明媛袁玉华方雯
关键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小剂量肝素凝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