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珍
-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预检分诊流程再造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预检分诊流程再造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4日至3月4日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门诊预检分诊患者469例,按就诊日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 d。观察流程再造前后预检分诊总数与发热患者例数、单个患者分诊速度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结果:流程再造前预检分诊总数188人,其中发热患者99人(占再造前总数的47.87%);再造后预检分诊总数281人,其中发热患者110人(占39.14%),再造前后两组患者预检分诊总数与发热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再造后单个患者分诊速度较再造前快,总用时减少,再造前后用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评价,再造前总体评价满意率为76.59%,再造后为9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再造后能有效缩短患者在院内各环节时间,减少聚集,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肖万玲操静黄婷袁利君张淑琴薛海珍肖兵
- 关键词:预检分诊
- 狂犬病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住院狂犬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19例狂犬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发病年龄在4—51岁,输人性病例占84.21%;犬伤害发病者占100%;未进行伤口处理、疫苗接种与抗血清注射的比例分别为94.74%、89.47%、100%。结论:临床护理中应加强对症支持护理,同时要加强临终关怀护理和暴露后预防。
- 周亚红薛海珍蔡满媛杨晶晶何晓思王惠兰
- 关键词:狂犬病护理措施暴露后预防
- 热成像测温仪在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热成像测温仪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预检分诊中的体温检测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2月16日至3月7日在预检分诊处就诊的患者,按就诊日期分成水银体温计组、红外线额温计组和热成像测温仪组,每组7 d。各组患者均需进行体温测量、流行病学调查及就诊指引。统计观察这三种方法的患者总量、发热患者数量及工作效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水银体温计组患者1994例,其中发热(体温≥37.3℃)94例,占本组分诊数的4.71%;红外线额温计组2686例,发热111例,占4.13%;热成像测温仪组3270例,发热159例,占4.86%。水银体温计组、红外线额温计组、热成像测温仪组患者单个预检分诊耗时分别为(8.80±0.25)min、(3.10±0.13)min、(1.20±0.11)min,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成像测温仪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预检分诊工作中,能更快、更有效检测体温,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防止门诊患者聚集和交叉感染。
- 肖兵肖万玲张淑琴薛海珍
- 关键词:预检分诊
- 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相关危险症状分析及护理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合患儿相关危险症状,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早发现、早干预,赢得抢救患者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162例,其中危重症患儿82例为实验组,普通患儿80例为对照组。对相关的危险症状,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两组患儿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手足口病危重症和普通症患儿中,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0.012);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P=0.438);首次就诊距离发病3d以上者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P=0.002);其他有统计学差异的症状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惊跳、四肢抖动、肌无力、肌张力增高、发热、血压高。结论尽早发现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以便及早采取治疗的护理措施是:前瞻性和针对性观察危险症状,加强监测生命体征、高热的护理、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护理和健康教育。
- 周亚红刘晓宁钟菊珍杨丽珍王燕薛海珍
- 关键词:危重症手足口病症状护理
- 狂犬病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
- 狂犬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常由患狂犬病动物的唾液污染伤口而传染。当前我国狂犬病形势异常严峻,发病数已居世界第2位,仅次与印度,在全国疫情上升的同时,局部地区发病率极高,病死率居各种法定传染病之首。一旦出现症...
- 周亚红姚红艳蔡满媛杨晶晶薛海珍郑晓君
- 关键词:狂犬病临床护理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护理措施
- 文献传递
- 艾滋病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结核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1999年9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5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其中诊断为艾滋病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结核11例(男7例,女4例);除1例8岁儿童外,其余10例年龄22~55岁。结果艾滋病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患者约占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7%,其中8例CD4^+〈50×10^6/L,3例CD4^+为(50~100)×10^6/L;临床表现以发热(11/11)、腹痛(11/11)、腹胀(11/11)、盗汗(7/11)、消瘦(10/11)、腹泻(7/11)、贫血(5/11)、腹部包块(3/11)和腹腔积液(1/11)为特点;腹部B型超声扫描示多个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部CT增强扫描示典型环状强化;2例行肠系膜淋巴结组织活检,病理结果均可见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物和朗汉斯巨细胞,抗酸染色均为抗酸杆菌阳性。11例均给予抗结核治疗6个月及抗病毒治疗5个月,病灶吸收和消失。结论艾滋病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D4^+〈50×10^6/L、腹部CT增强扫描出现典型环状强化为其特征性表现。
- 刘艳余卫业陆普选刘映霞姚思敏蔡雄茂薛海珍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肠系膜
- 艾滋病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结核10例临床诊治
-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病临床特点,从而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收集本院1999年9月至2008年3月有完整资料的AIDS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结核10例(合并肺结核5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
- 刘艳余卫业陆普选刘映霞姚思敏薛海珍蔡雄茂
- 关键词:合并症
- 文献传递
- 艾滋病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和治疗
-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1999年9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5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其中诊断为艾滋病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结核11例(男7例,女4例);除1例8...
- 刘艳余卫业刘映霞姚思敏蔡雄茂薛海珍陆普选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