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慧
- 作品数:62 被引量:1,224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拉萨地体中的印支造山事件及年代学证据被引量:26
- 2008年
- 通过拉萨地体中松多群变质岩系的变形构造、韧性剪切带的研究,剪切带中石英组构的 EBSD 测定,韧性剪切带中白云母^(40)Ar-^(39)Ar 测年结果(220~230Ma),以及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岩体侵入松多群的证据,提出拉萨地体松多群经历了印支期造山事件的认识,这一事件为二叠纪古特提斯洋盆深俯冲(代表标志为拉萨榴辉岩带)之后南、北拉萨地体碰撞的结果。拉萨地体中印支造山带的确定,使青藏高原印支山链的范围从过去认为的羌塘地体南界向南扩大到拉萨地体之中,对于研究古特提斯构造域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 李化启蔡志慧陈松永唐哲民杨梅
- 关键词:拉萨地体榴辉岩韧性剪切带^40AR-^39AR年代学
- 西藏安多地区早古生代及中生代造山记录:来自安多微陆块-南羌塘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安多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为拉萨地体、羌塘地体及安多微陆块的结合部位,是研究拉萨地体、羌塘地体起源以及特提斯造山过程的关键位置。我们对采自安多地区的前中生代基底岩石及侏罗系沉积岩样品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安多花岗片麻岩中锆石同时记录了510~505Ma岩浆年龄以及187Ma变质年龄;187Ma的变质锆石与510~505Ma的岩浆锆石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模式年龄(1.7~1.5Ga),表明寒武纪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重熔。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结果揭示了安多微陆块石英岩具有498~484Ma、800~1000Ma和1800~1950Ma的年龄峰值,与南羌塘地体及特提斯喜马拉雅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相似,表明其在早古生代时位于冈瓦纳大陆北部印度陆块边缘。南羌塘坳陷东南部中侏罗世砂岩及钙质砂岩碎屑锆石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182~171Ma、450~600Ma、800~1000Ma、1800~1950Ma及2400~2600Ma的年龄峰值,这种年龄分布特征与安多微陆块及南羌塘地体相似,而与拉萨地体不同,说明南羌塘坳陷东南部下-中侏罗统物源主要来自安多微陆块及南羌塘地体,在早-中侏罗世时安多微陆块与南羌塘地体已经发生了碰撞造山。
- 贠晓瑞蔡志慧何碧竹郑孟林焦存礼彭阳刘若涵
- 关键词:U-PB定年HF同位素
-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的早古生代地壳变形以及造山时限被引量:21
- 2011年
- 位于中亚造山带与塔里木克拉通结合部位的新疆库鲁克塔格是研究中亚造山带及塔里木克拉通关系的一个关键地区。野外观测、显微构造分析以及Ar–Ar测年结果揭示:(1)库鲁克塔格地区震旦纪—早古生代岩系地层变形样式为底部强烈褶皱,面理密集向北缓倾,顶部褶皱较宽缓、劈理稀疏向北陡倾,构成具有向南构造指向的铲式构造样式;(2)库鲁克塔格地区基底与盖层之间存在一条E–W走向、厚度约2 km的韧性滑脱带,带内普遍发育糜棱岩及"A"型剪切褶皱等,糜棱岩面理向N或S缓倾、拉伸线理向NW或SE倾伏,不对称旋转构造及糜棱岩中石英晶格优选方位图(EBSD测试)指示韧性滑脱带上盘滑脱方向为自NW向SE;(3)韧性滑脱带中糜棱岩内白云母的Ar–Ar测年结果表明滑脱时代早于383 Ma。滑脱–褶皱构造是塔里木地块与中天山岩浆弧带碰撞后发生陆内俯冲的产物,说明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存在早古生代造山事件。
- 蔡志慧许志琴唐哲民何碧竹陈方远
- 关键词:地壳变形早古生代造山事件
-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群高压麻粒岩中含石榴石花岗岩脉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与折返作用被引量:23
- 2010年
-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核部的南迦巴瓦群是经历了高压麻粒岩相峰期变质、角闪岩相退变质和强烈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以含有高压麻粒岩透镜体或夹层为特色的变质岩组合。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产于退变质高压麻粒岩中的含石榴石花岗岩脉具有高钾、富铝、轻稀土强烈富集、分馏程度很高、重稀土相对亏损、Eu强烈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及放射性元素相对原始地幔值强烈富集、Rb/Sr>1.4的特征。利用花岗岩的主要成分及锆的含量估算的岩浆初始温度为792~801℃,略低于南迦巴瓦群的峰期变质温度850℃。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显示锆石核部年龄集中在519~525Ma之间,揭示出印度地块经历泛非期构造运动改造的痕迹。锆石边部主要存在39~44Ma、24~25Ma和7.3Ma三个年龄段,前者代表了花岗岩浆的侵位时代,第二个年龄段是对MCT和STDS构造热事件改造的反映,后者揭示出构造-浅表反馈作用的信息。说明含石榴石花岗岩脉是在南迦巴瓦群折返过程中近等温降压条件下地壳岩石发生"干"深熔作用形成的高钾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以及南迦巴瓦群在经历峰期变质作用后很快就开始折返,并在后碰撞过程中经历了藏南拆离系(STDS)和主中央冲断带(MCT)构造事件及后期构造-浅表反馈作用的影响。
- 戚学祥李化启李天福蔡志慧于春林
- 关键词:锆石SHRIMPU-PB定年
- 塔里木地块与古亚洲/特提斯构造体系的对接被引量:187
- 2011年
- 塔里木盆地为环形山链所环绕,北缘为古亚洲体系的天山弧形山链,南缘为特提斯体系的西昆仑-阿尔金弧形山链。自新元古代晚期以来,塔里木地块及周缘地区经历了古亚洲洋盆和特提斯洋盆的开启、俯冲、闭合以及微陆块多次碰撞造山,发生多期的构造、岩浆及成矿作用。特别是受印度/亚洲碰撞(60~50Ma)以来的近程效应和远程效应影响,使塔里木盆地周缘发生强烈的隆升、缩短及走滑变形,形成了现今复杂的环型造山系,完成了古亚洲体系和特提斯体系与塔里木地块的最终对接。塔里木地块与周缘两大构造体系的焊接是从早古生代开始的。研究表明,早古生代末期塔里木已与西昆仑-阿尔金始特提斯造山系链接一起。此时,塔里木地块东段与中天山增生弧地体碰撞,而西段在晚古生代与中天山增生弧地体碰撞。塔里木盆地周缘早古生代造山系中存在早古生代中期和早古生代晚期的两次造山事件,致使塔里木盆地内映现两个早古生代构造不整合面:晚奥陶世-志留纪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和中晚泥盆世与早古生代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的古地理、古环境和古构造研究表明,塔里木早古生代台地位于盆地的中西部,盆地东部为陆缘斜坡和深海/半深海沉积盆地,与南天山早古生代被动陆缘链接。印度/亚洲碰撞导致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喜马拉雅西构造结的形成与不断推进,使特提斯构造体系与古亚洲构造体系在西构造结处靠拢及对接,终使塔里木盆地最后定型。
- 许志琴李思田张建新杨经绥何碧竹李海兵林畅松蔡志慧
- 关键词:对接
-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盆山结合带东段逆冲体系的形成及演化过程被引量:3
- 2016年
- 塔西南盆山结合带位于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的结合部位,以发育逆冲推覆构造为主要变形特征,是研究青藏高原与塔里木关系的理想对象,也是塔里木油气成藏的重要潜力区。本研究主要通过野外考察、卫星图片解译以及重点地震剖面解释,对塔西南盆山结合带东段和田地区逆冲体系的结构及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阐述了塔西南盆山结合带东段逆冲体系的形成时限。我们认为塔西南盆山结合带东段逆冲体系由几个逆冲岩席组成,这些逆冲岩席皆形成在中新世之后,并且形成时间由南到北逐渐变新。我们采用了平衡剖面恢复手段对塔西南盆山结合带东段的变形程度及演化过程进行推理。指出塔西南盆山结合带东段新生代上地壳缩短率为36%-38%,且主要发生在中新世以来。塔西南盆山结合带东段逆冲体系的形成是新生代印度亚洲两大板块碰撞事件远程效应产生的结果。
- 徐晓尹蔡志慧何碧竹杨有星程木伟何翠
- 关键词:塔西南
- 大型走滑断裂对青藏高原地体构架的改造被引量:63
- 2011年
- 青藏高原的大型走滑断裂有13条,已确定的大型韧性走滑断裂主要形成于3个时期:早古生代、印支期和新生代以来。印度/亚洲碰撞(60~50Ma)以来形成的大型韧性走滑构造位于青藏高原的南部,而且主要在喜马拉雅山链的东、西两侧,如西侧的喀喇昆仑和恰曼韧性右行走滑断裂,东侧的鲜水河-小江和哀牢山-红河韧性左行走滑断裂、崇山-澜沧江、嘉黎-高黎贡山和萨盖韧性右行走滑断裂等。主要的变形特征表现为早期具有地壳深部的韧性走滑剪切带性质,在后期抬升过程中,由韧性→韧脆性→脆性应变转化;而在青藏高原北部,表现为古韧性走滑剪切带的再活动,如阿尔金-康西瓦、东昆仑左行走滑断裂,以及新生的脆性断裂,如海源左行走滑断裂等。本文在青藏高原13条大型走滑断裂研究及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不同时期的大型走滑断裂,以及它们在青藏高原地体拼合及碰撞造山中的作用,包括走滑断裂与走滑型褶皱造山、走滑断裂与挤压/转换型造山、走滑断裂与挤压盆-山体系、走滑断裂与地体相对位移和走滑断裂与地体的侧向挤出,以及走滑断裂与构造结的形成。
- 许志琴李海兵唐哲民戚学祥李化启蔡志慧
- 关键词:青藏高原走滑断裂地体
- 裂变径迹方法约束的塘古兹巴斯坳陷中-新生代热演化史--来自青藏高原构造运动的响应被引量:1
- 2016年
- 塘古兹巴斯坳陷中生代地层缺失严重,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发育、隆升过程,是该区构造-沉积演化的难点。裂变径迹低温热年代学技术是近年来用于沉积盆地热史研究的新技术,在地质热事件定年、地质体热演化历史、构造区隆升与剥蚀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在确定隆升过程及热历史上有其独到的优越性。本文通过塘参1井钻井岩心样品的裂变径迹实验和热演化史模拟,结合地层发育情况,揭示了塘古兹巴斯坳陷中-新生代存在5个冷却抬升-增温沉降旋回,即248—240Ma(早一中三叠世)、199~120Ma(三叠纪末-早白垩世)、72—55Ma(晚白垩世一古新世)、24~15Ma(晚渐新世一早中新世)和7.4~2.2Ma(中新世晚期-上新世)等5个抬升冷却期,期间为沉降沉积期。此5个冷却阶段的平均冷却速率的变化具有先增后降的过程,从三叠纪至中新世期,平均冷却速率逐渐增大;在早中新世达到最大为4.22℃/Myr;晚中新世至今,平均冷却速率逐渐减小。反映了中-新生代以来隆升最快的时期为喜马拉雅中期(24~15Ma)。持续最长时间的抬升表现在侏罗纪-早白垩世中期,塘古兹巴斯坳陷处于前缘隆起,未接受沉积,并使中上三叠统沉积地层遭受剥蚀。且塘古兹巴斯坳陷中古生代及晚古生代早期沉积地层,在早-中三叠世前经历了较高的古地温,致使磷灰石样品发生完全退火,锆石样品部分退火,不同于相邻的巴楚地区。塘古兹巴斯坳陷热演化过程中冷却(抬升)及增温(沉降)事件的发生时期,与古特提斯、新特提斯闭合及印度-亚洲碰撞的关键时刻相吻合,可作为青藏高原多阶段构造运动的响应。
- 陈威威何碧竹许志琴蔡志慧焦存礼肖中尧余腾孝余卓颖
- 关键词:热演化史冷却速率裂变径迹中-新生代塔里木盆地
- 定向标本室内精确复位平台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定向标本室内精确复位平台,该平台包括工作台面,工作台支架,升降器托板,升降器和标本托盘,升降器包括千斤顶和固装于千斤顶上方的支撑杆;工作台面固装于所述工作台支架的上方,升降器托板固装于工作台支架的下部...
- 曹汇许志琴李化启蔡志慧
- 文献传递
-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陆—陆碰撞深俯冲剥蚀模式被引量:31
- 2006年
- 中国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由2个不同时代的变质基底组成.南苏鲁(临沭-连云港地区)中不同类型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原岩形成于由大陆玄武质岩石、辉长岩、表壳岩和花岗岩组成的被动大陆边缘拉伸构造环境.研究表明南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原岩所代表的花岗岩浆和基性岩浆作用为罗迪尼亚超大陆形成后的新元古代(780-700Ma)裂解事件的响应.北苏鲁(青岛-威海)超高压变质地区的花岗质片麻岩锆石SHRIMPU-Pb定年表明,变质基底的年龄是2400Ma(或>2400Ma),并经历了1800-1700Ma和-200Ma的变质事件,研究表明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由2个不同时代变质基底组成,北苏鲁的变质基底属于北中国板块胶辽朝地块的一部分,形成时代比南苏鲁基底老得多,其与南苏鲁地块之间的界限位于五莲以北到海阳所以南一线.由于在北苏鲁含柯石英的透辉石石英岩锆石SHRIMPU-Pb定年获得精确超高压峰期变质年龄为(234.1±4.2)Ma,退变质年龄为(218.2±1.5)Ma,表明南、北苏鲁2个不同时代基底地块同时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根据上述事实,提出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陆-陆碰撞俯冲剥蚀新模式,即扬子板片在240-220Ma的深俯冲作用中拽动上部胶辽朝板片的-部分老变质基底岩石向下俯冲至大于100km的深度,并形成楔形俯冲剥蚀体,之后又与南苏鲁俯冲板片一起快速折返上来。
- 许志琴戚学祥杨经绥曾令森刘福来梁凤华唐哲民蔡志慧
- 关键词:变质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