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海
-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05~2009年玉林市疟疾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掌握低疟区疟疾发病规律,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玉林市2005~2009年疟疾发病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玉林市2005~2009年发现疟疾病人38例,均为输入性病人,其中外来人员11例,本地居民到有疟疾疫情地区打工感染27例;间日疟35例,恶性疟3例;2005年12例,2006年17例,2007年7例,2008年2例。5年合计,本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38337人,未发现疟原虫阳性者;在发生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村屯(街道)周围人群中,血检疟原虫11784人均阴性,疟疾间接荧光抗体检测12186人阳性2人。[结论]玉林市2005~2009年发生的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
- 梁炯明卢耀娟刘义威全信斌蒋海
- 关键词:疟疾
- 1989~2009年广西玉林市血吸虫病监测及控制措施
- 2010年
- 目的总结和分析玉林市1989-2009年血吸虫病慌测结果,评价监测措施,为传播阻断后期血防成果巩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1989~2009年玉林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后的监测和控制资料。结果21年间在原有螺区查螺1475.239hm^2.查出螺点2个.钉螺面积0.43hm2;毗邻螺区共查螺2024.865hm^2,未发现钉螺.灭螺15次.共计3.283hm^2;疫区居民血吸虫皮试阳性率为0.81%(72/8844),血清学阳性率为0.35%(11/3171);粪检1614人,未发现阳性;解剖野鼠4957只、家犬44条,粪检耕牛3923头,均未发现血吸虫虫卵阳性。结论玉林市维持在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状态.但螺情监测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需进一步加强.
- 陆运龙卢耀娟杜传全信斌蒋海
-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
- 广西玉林市血吸虫病控制措施与效果
- 2010年
- 目的探索山丘型喀斯特地貌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有效防控措施,以利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方法分步实施控制措施:①消除传染源期(1983-1988年)重点采取查找病人病牛和查灭钉螺,有效阻断血吸虫病传播。②监测巩固期(1989-2000年)在前期措施基础上,增加居民血清学监测,强化有螺点的处理。③净化期(2001-2009年)对原疫区和毗邻的非疫区查螺由常规方案的有阳性钉螺的地区每年查螺1~2次、连续5年无发现钉螺的地方每3年查螺1次改为即使没有发现钉螺都坚持每年查螺1次以上,通过增加查螺次数加大钉螺发现率;查螺框距由常规的一般环境10~20m一框改为5~10m一框,复杂环境框距由常规的5~10m改为3m,缩短查螺框距保证查螺质量;一旦发现钉螺,把常规药物灭螺连续3年改为连续灭螺5年。结果在1983-2009年26年中根据不同的防治阶段特点,每年坚持查螺查病。其中消除传染源期(1983-1988年)总计查螺面积13684583m2(其中疫区5048541m2,非疫区查螺面积8636042m2),确定有螺面积425773m2,累计查出血吸虫感染551人,耕牛感染415头,野鼠阳性率6.71%,家犬阳性率11.76%,灭螺面积累计为2846877m2。巩固监测期(1989-2000年)疫区累计查螺面积10259772m2,其中1989年发现残存螺点60m2,钉螺平均密度14.3只/市尺2,经解剖无阳性;2000年发现残存螺点面积4240m2,钉螺密度4~5只/市尺2,解剖无阳性。对发现的2个残存螺点累计灭螺8次,对学生进行皮试阳性率0.57%,居民粪检795人全部阴性,动物查病全部阴性。非疫区查螺面积13740434m2,未发现钉螺。学生皮试阳性率为0%,居民粪检无阳性。净化期(2001-2009年)对疫区和非疫区反复查螺12次,其中疫区累计查螺面积4492616m2,未发现钉螺,非疫区累计查螺面积6508223m2,未发现钉螺,疫区居民血检2179人,抗体阳性率0.32%,阳性者粪检全部为阴性,对鼠、犬、牛调查无阳性,对非疫区居民血检1312
- 梁炯明卢耀娟刘义威全信斌蒋海杜传
-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血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