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积极心理治疗较传统心理治疗对职业女性幸福感的作用。方法 2017年1至6月期间在西安市4家公司招募120名女性员工,随机分为控制组(组1)、品味好事组(组2)、感恩短信组(组3)和主动-建构回应组(组4),接受2周的积极心理治疗干预。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和幸福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分别在干预前后对4组研究对象的主观幸福感进行评估及分析。结果 4组各量表的基线得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0.40、0.93、2.25和2.38,均P>0.05)。经过2周干预后,除消极情绪外,不同组别中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15、5.82、28.02,均P<0.01)。结论对职业女性运用积极心理干预有助于其幸福感的提升,其中感恩短信及主动-建构回应方法均能提高幸福感,在为职业女性提供提升幸福感的途径中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目的从青少年人格-家庭环境交互作用的视角,考察亲子关系及环境敏感性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共同作用。方法2023年3月-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6个地区随机选取12所中学开展横断面研究,以701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敏感儿童量表(Highly Sensitive Child Scale,HSC),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和幸福指数量表分别评估青少年的环境敏感性及心理健康水平。结果①女生与男生相比,对环境更加敏感(t=-7.504,P<0.01);②在预测青少年抑郁情绪和外化问题时,亲子冲突、支持和环境敏感性主效应显著(b=-0.263、0.237、0.332,P<0.001;b=0.201、0.220,P<0.001),同时亲子冲突与环境敏感性的交互作用显著(b=-0.072,P<0.05;b=0.092,P<0.05);③Widaman’s的验证和竞争分析发现,亲子冲突与环境敏感性对抑郁情绪和外化行为的交互作用分别支持差异敏感和素质-压力模型(BIC=2170.98、2162.6)。结论高环境敏感性的青少年更易受与父母更多冲突关系的负面影响,也更易从低水平冲突关系中获益,环境敏感性可能是一种易感因素而非脆弱因素。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 5因子模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首发或者复发未治疗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0名和85名健康对照,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中文版(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评估2组的认知功能,PANSS量表5因子模型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患者组在MCCB测量的连线、符号编码、言语流畅、霍普金斯词语学习、空间广度、空间记忆、迷宫及情绪管理分测验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01);患者组在MCCB评估的认知维度与PANSS 5因子模型的关联性分析中,认知损害因子与信息处理加工速度、言语学习、推理及问题解决、社会认知能力均呈负相关( P <0.050),而其他因子与MCCB评估的认知维度均无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不同程度受损,其中信息处理加工速度受损程度更为严重;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阴性症状是相互独立的症状群,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制定不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