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丛林
- 作品数:84 被引量:119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张锳宦黔履历与张之洞出生事项考论
- 2020年
- 晚清重臣张之洞的父亲张锳,一生中做官都在贵州,历时三十年,但非属显宦,所留履历、事迹的记载远不够系统和详细,以致异说纷歧,错讹多有。这不仅关乎其本人,而且连带涉及对其子张之洞出生事项的认知,有必要有的放矢地厘清。这需要抓取较为可靠的史料,综合排比,参酌推敲,梳理出张锳在贵州任职履历的一个符实轮廓。在此基础上,推究和论说有关张之洞出生事项的疑问。可以认定,其出生地并非“常规”所说兴义府其父官舍,而是贵阳六洞桥地方,至于其生年、生母,则仍当维持原说,“异说”不足信实。
- 董丛林
- 关键词:张之洞
- 吴汝纶医药观的文化表现及成因简论被引量:5
- 2005年
- 吴汝纶的医药观,明显地表现为对西医西药的笃信、热衷乃至迷信,对中医中药的非信、排拒乃至诋毁,呈极端化、绝对化、情绪化的偏执。这既是构成他中西文化观的一个侧面,又与他中西文化观的整体情状不相协调,是其中一个扭曲了的特殊环节。究其成因,既受着特定环境因素的影响,更缘于其个人文化素质条件的制约。
- 董丛林
- 关键词:吴汝纶文化
- 安庆战役中湘军的“双帅格局”被引量:1
- 2016年
- 在历时两年有余而最终由湘军取胜的安庆战役中,湘军的最高指挥层在大多时间里呈胡林翼、曾国藩双帅并立格局。担任湖北巡抚已有数年的胡林翼主导了安庆战役开局的运筹,在曾国藩正式入局并立为帅的最初阶段依然居主导地位。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特别是他脱离祁门困局后,其权位和实力增强,在安庆战役中的指挥权能也相应提高,而胡林翼受太平军"二次西征"的影响且又身染沉疴,其地位自然相对降低。两帅在安庆战役中虽不乏争议,但基本能出于公忠,顾全大局,取长补短,协调配合,使战役指挥效能整体提升,较太平军指挥层胜出一筹,这也是他们最终取得安庆战役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 董丛林
- 关键词:湘军胡林翼曾国藩
- 清末戊戌、己亥年间“废立”传闻探析被引量:4
- 2003年
- 清末戊戌、己亥年间 ,朝局传闻颇为盛行 ,而其中关涉“废立”(指废光绪帝而另立新君 )之事者尤为突出 ,成为焦点题材。这是当时非常突出的一种社会政治文化现象 ,成因复杂 ,影响广泛。当时的“废立”传闻 ,作为在社会动荡、朝局紊乱、相关信息环境畸变的背景条件之下 ,所彰显的一种特殊舆论形态和信息资源 ,既可能为各有关方面的“意见领袖”们自觉地抑扬利用 ,同时又不免在传播中反映出相当范围上社会公众的群体盲目性 。
- 董丛林
- 关键词:传闻光绪帝
- 务虚·求实·创新——有感于近代中国历史的“阐释”问题
- 2018年
- 2018年8月3-6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历史研究》编辑部与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近代史前沿论坛”,会议主题为“近代中国历史的阐释与文本建构”(详情见本刊本期封二报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方法也日趋丰富,其中阐释学理论日益受到史学研究者关注,其中借鉴公共阐释理论方法、提升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认识、建构历史阐释的新话语等,成为近年来关注的一大热点。本刊编辑受邀与会,并就会议主题邀请了陈廷湘、董丛林、齐春风、李文鹏等专家撰写了这组笔谈。
- 董丛林
-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国历史求实务虚
- 张之洞“鄂督”任前的御外军事运筹被引量:1
- 2021年
- 张之洞早年即对外患深为忧虑且有意御之,同时还具有经世致用思想,有的放矢地关注西洋兵学,这些都是其御外军事运筹之前奏。及至任山西巡抚期间,他密切关注中法战事并屡有筹策。出任两广总督后,他开始为抵御法国而竭力运筹:积极筹措军费、布置海防,酌情增募勇丁、精心选贤调将,进行战略筹划和具体军事布置,最后对清廷"乘胜即收"之举更是着力抗争。张之洞的"洋务"思想与实践也受其御外军事运筹之影响而有所发展,二者密切关联,互促共进。总之,"鄂督"任前张之洞的御外军事运筹已有了深入推进,其内涵丰富、意义深刻。
- 董丛林
- 关键词:张之洞中法战争洋务
- 李鸿章的“中西比较观”述论被引量:3
- 1994年
- 李鸿章的“中西比较观”述论董丛林一、兵戎层面;强弱比较与忧患御侮意识的生发所谓李鸿章的“中西比较观”,是指其人通过对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地理上在东方,时人惯以“东洋”称之的日本也包括在内)的比较而获得的思想认识,包括对有关事物的优劣判定、价值选择...
- 董丛林
- 关键词:述论经济层面
- 晚清乱世与社会传闻的盛行被引量:2
- 2006年
- 晚清时期,内忧外患交迭,形势动荡紊乱,这成为当时传闻盛行的特定社会环境因素。如战乱常有,教案频发,朝政多变,灾祸连连,公众比较普遍地存在多重的危机感,大到国家民族的存亡,小到个人生存境遇,变端难卜,命运叵测。处于这种环境条件当中,特别是每当突发性事变来临之际,相关传闻便会在广大公众或特定群体中生发流布,产生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
- 董丛林
- 关键词:晚清乱世社会传闻
- “淮由湘出”事局审视——对晚清湘、淮系集团关系起端之揭示
- 2018年
- 晚清湘、淮系两大军政集团关系微妙复杂。在清军东线战区特别是沪上面临太平军威胁、形势危急之际,苏沪官绅一边推动'借师助剿',一边向湘军求援。曾国藩则无意'借师助剿',而选择东援,在其筹援、派援的过程中,基于多种因素,李鸿章得以脱颖而出,成为东援主帅的人选,并被'内定'为江苏巡抚。淮军则依赖由湘军中调拨营伍、从庐州府招募团练两种主要途径,在同治元年正、二月之际'初成',三月上旬自安庆启程赴沪标志其'正式成军出征';待清廷明降谕旨,令李鸿章署理江苏巡抚后,'淮由湘出'即告完成,军政兼备的淮系集团形成。
- 董丛林
- 关键词:太平军沪上曾国藩
- 中国传统祈雨之事新探——从邯郸“圣井”铁牌祈雨说起
- 2023年
- 邯郸“圣井”铁牌,当年被视为祈雨“灵物”。这牵系着沿袭已久且版本不一的神异传说,更寄托着当年人们无奈之下切盼得雨弭灾的愿望。“圣井”铁牌祈雨当源自民间,后吸引官方入局,并且由下而上,及至晚清同治年间朝廷直接介入,使之在规格和层级上提升至最高。朝廷入局发挥着其示范效应,使请牌祈雨的范围、规模明显扩展开来。及至卢汉铁路通车,对事局产生影响。而随着外省的参与,则更可见其事的关联。当然,随着科技的日趋进步以及社会发展,这种事情就越来越失却市场。但通过对它的考察,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其自身,更能从普遍意义上加深对中国传统祈雨之事的认识。
- 董丛林
- 关键词:民俗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