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国祖
- 作品数:22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凯里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基于黔东南州天柱县白市镇调查
- 2015年
- 大量农村父母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凸显。由调查可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足,亲情缺失,监护人不力,学校教育力不从心,导致留守儿童学习、心理、行为习惯等问题突出,应从政府、学校、家长三个方面着手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提高留守儿童受教育的质量,使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 文仕琴黄玉红范国祖
-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
- 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语文教学任务的反思被引量:1
- 2012年
- 学校语文,包括学前语言课、义务教育语文课、大学语文课。这些不同学段的语文课,其教学任务不同。作为一门语文学科,它是研究如何学习和运用语文的;作为一门课程,它是学校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具有学习和运用语文能力的。但是,从学段来说,它们是不同的“语文”,不同之处就在于“学前”、“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的区别,而这种区别集中体现在“教学任务”上。
- 范国祖
-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教学任务课改背景语文学科语文能力
-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生计与权益保障问题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生活遇到了生活环境差、宗教信仰得不到尊重,劳动权益、子女教育、经济权益和人生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立健全民族法规、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设立新的民族机构和平台等措施,以解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生活的基本需要,从而维护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
- 范国祖熊尚全周露王亚玲黄玉红
- 关键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 语文分科教学可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 2012年
- 自从有语文学科以来,人们大都把"语文"与"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语言文化"联系起来,这造成了事实上的语文教学任务的繁重,这种状况亟需改变。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多样化的课程形态、实行专课专人的分科教学,才能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这是语文教育的出路。
- 范国祖
- 关键词:语文教学分科教学学生乐学
- 构建高师教育实习生态学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2012年
- 教育实习是高师院校毕业生成长为教师的必要途径,教育实习质量的高低是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运用整体观念和生态学系统的理论构建教育实习生态学系统,可以优化教育实习管理模式,切实提高师教育实习管理质量,这在目前的教育实习管理中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 范国祖肖玲
- 关键词:教育实习
- 凯里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及对策
- 2011年
- 目前,高校产学研合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已向纵深方向发展,其特点是:合作的范围越来越大,合作的内容越来越多,合作的水平越来越高,合作的机制越来越合理。凯里学院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产学研合作上还存在着合作意识不够、热情不高、开发不足、措施不力等问题。因此,要主动地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有效促进产学研的合作。
- 范国祖周江菊
-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
- 论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被引量:1
- 2003年
- 语文学科的性质长期以来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本文从逻辑学的视角对语文科的本质属性进行探讨 ,认为目前语文教学理论界普遍提到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非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
- 范国祖
- 关键词:语文学科语文教学人文性
- 高校逻辑教材中的逻辑问题
- 2012年
- 高校有的逻辑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不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不适合教学;有的知识大家没有形成共识,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各自为阵,而且或多或少还出现一些逻辑问题,使逻辑教材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材在知识传播上的权威性。
- 范国祖
- 关键词:高校逻辑教材逻辑问题
-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成就调查研究——以西部大开发以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
- 2014年
-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交通、水利和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教育和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但目前仍然存在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水平低、贫困人口较多、财政收入入不敷出、基础设施薄弱和城镇化水平低等问题。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加强城镇化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业,以促进黔东南州经济快速发展。
- 黄玉红范国祖
-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
- 黔东南苗族色彩审美与象征探源被引量:5
- 2015年
- 黔东南苗族在明清的历史文献中被称为"黑苗"或"青苗"。黔东苗语反映了他们崇青尚绿忌红恶黄的审美取向。这种对立的颜色审美观是由当地苗族人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自然观及宗教信仰三方面浇铸而成;它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苗族人的最高审美准则,因此它具有深刻的、跨越时空的生态美学内涵。
- 范国祖石德富
- 关键词:苗族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