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发香 作品数:30 被引量:152 H指数:7 供职机构: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甘肃省手足口病时间风险特征的空间聚集性探测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甘肃省手足口病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病风险区域,评估防控措施实施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甘肃省87个县每周手足口病数据,分析手足口病的时间风险特征指数,采用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对时间风险特征指数的发病风险区进行可视化探测和分析。结果 2018年甘肃省手足口病共报告病例13571例,报告发病率为51.73/10万,全年有两个发病高峰。手足口病的时间风险特征指数(频率指数为0.430,持续时间指数为4.657,强度指数为11.106)存在空间聚集性,3个时间风险特征指数在定西市安定区和兰州市七里河区均呈现高值聚集状态,是手足口病发病的热点区域。结论甘肃省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安定区和七里河区是手足口病的发病高风险区域,不同发病风险区防控措施效果不同。 刘海霞 刘新凤 杨筱婷 苟发香 郑芸鹤 魏孔福 蒋小娟 成瑶 张宏关键词:手足口病 空间聚集性 2014—2018年甘肃省猩红热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2014—2018年甘肃省猩红热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探索高发聚集区域,为猩红热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开展2014—2018年甘肃省猩红热发病情况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利用趋势面分析猩红热的空间分布趋势,采用空间扫描分析猩红热的聚集区域。结果2014—2018年甘肃省猩红热发病呈缓慢的上升趋势(趋势χ^(2)=195.285,P=0.000),共报告猩红热病例662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5.08/10万,97.95%的病例发生在15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高峰期集中在5—7月和10月—次年1月;三维趋势分析显示,猩红热报告发病总体分布由北向南显著降低,由西向东显著降低;空间扫描结果显示,猩红热报告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聚集区域为西部和中部的部分县(区),2016年开始聚集区域由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结论2014—2018年甘肃省猩红热报告发病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应将聚集区作为重点防控地区,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成瑶 刘新凤 蒋小娟 苟发香 张宏关键词:猩红热 空间聚集性 甘肃省土地覆盖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关联研究 2025年 目的了解土地覆盖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以甘肃省HRFS流行地区为研究区域,收集2012年1月―2022年12月的HRFS病例资料及土地覆盖类型资料,以各县(区)及自然年为研究单位,使用泊松回归估计主要土地覆盖类型及土地覆盖类型比例与HRFS关联强度指标的相对危险度,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估计其主要土地覆盖类型比例与HRFS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以草地为主要土地覆盖类型地区的HFRS发病风险是以农田为主地区的2.781倍(95%CI:2.336~3.310,P<0.01),而以森林和灌木为主要土地覆盖类型地区的HFRS发病风险低于农田,其RR值分别为0.455(95%CI:0.319~0.648,P<0.01)和0.130(95%CI:0.041~0.401,P<0.01)。HRFS发病风险随农田、荒地覆盖类型比例的增加而下降,随草地覆盖类型比例的增加而上升,与森林、灌木覆盖类型比例呈倒“V”型关系。结论甘肃省土地覆盖与HFRS发病风险有关联。HFRS防控策略与措施的制定应考虑土地覆盖及其变化,以减少对HFRS的流行风险。 苟发香 魏孔福 王旭霞 姚进喜 成瑶 刘新凤 汪丽娟 马文娟 王龙 张晓曙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甘肃省2013年肺结核发病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运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描述并分析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发病的空间分布模式,为肺结核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导出甘肃省2013年各区(县)肺结核发病数据、相应区(县)人口数等数据,运用空间统计软件分析甘肃省肺结核发病的空间相关性、空间聚集性特征。结果甘肃省2013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Moran′s I=0.314,Z(I)=4.673,P<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区域内存在高-高(或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金昌市以西的河西地区)、低-低(或冷点区域,分布于兰州市部分地区、定西市安定区、平凉市与庆阳市相连地区)等关联模式的县(区)(P<0.05);不规则空间扫描结果显示肺结核发病最大可能聚集区为河西地区(LLR=364.83,RR=1.888,P=0.001),且与局部空间自相关高-高关联模式区域相似。结论甘肃省2013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非随机分布,河西及陇南部分地区为甘肃省肺结核发病聚集区域,是肺结核的重点防控地区。 刘东鹏 苟发香 刘新凤 任晓卫 李娟生 郑芸鹤 刘海霞 魏孔福 杨筱婷 成瑶 孟蕾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2001—2010年镍接触人群胃癌死亡趋势调查及预测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镍接触人群胃癌病死率变化趋势,为制定胃癌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0年镍接触人群的职工人数与胃癌死亡病例;计算胃癌粗病死率,以2000年甘肃省人口为标准计算标化病死率;计算其平均增长速度及年估计百分比变化(EAPC),预测胃癌病死率。结果 2001—2010年职工共计432 526人,10年因肿瘤死亡人数为925人,居死因顺位第一位。其中胃癌死亡172例,病死率为39.77/10万。男性和女性的标化病死率分别为30.15/10万、15.96/10万,男性胃癌病死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总病死率及男性病死率分别与年份呈正相关(r=0.841,P=0.002;r=0.823,P=0.003),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9.42%和9.01%。男性、总胃癌EAPC分别为7.79%、8.65%;根据EAPC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到2015年胃癌病死率分别增长至93.18/10万、71.81/10万。35岁以后胃癌病死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胃癌病死率在55岁以后呈迅速上升趋势,≥85岁达到高峰;65岁以前除45~岁组,各年龄组胃癌病死率增加,其中35~岁组增长606.21%;65岁以后胃癌病死率百分比均为负值。平均死亡年龄64.53岁。结论镍接触人群胃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其中男性、高龄为胃癌的高危人群,应加强胃癌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张苗 白亚娜 尚慧 胡晓斌 马国煜 任晓卫 刘龙飞 鲍俊屹 苟发香 时海英关键词:胃肿瘤 镍 甘肃省2009-2013年肺结核发病的时空聚集性研究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的时空及发病聚集区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空间统计学方法,利用2009-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数据,以区(县)水平计算其空间分布的全局、局部自相关系数,并分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09-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相关性(P<0.001);局部G统计量分析显示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河西地区、临夏州、定西部分县区(渭源县、漳县、岷县、安定区),冷点区域主要分布于兰州市、定西地区部分县区(陇西县、通渭县)、天水市、平凉市及庆阳市部分县区;时空分析结果显示,2009-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存在时空聚集性,高发病率最大可能聚集区分布于河西地区,聚集时间为2009-2010年(LLR=3 031.10,RR=2.27,P<0.001),低发病率最大可能聚集区分布于兰州市,聚集时间为2011-2013年(LLR=1 545.52,RR=0.37,P<0.001).结论 2009-2013年甘肃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和时空聚集区域,河西地区是甘肃省肺结核防控的重点地区. 刘新凤 苟发香 任晓卫 刘东鹏 郑芸鹤 魏孔福 刘海霞 李娟生 孟蕾关键词:肺结核 地理信息系统 甘肃省康县儿童腺病毒7型流行特征与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儿童腺病毒7型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调查,采集病例咽拭子样本118份,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Flu)、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呼吸道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 V)等12种病原进行初筛检测。对HAd V核酸初筛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到的病毒株进行Hexon基因片段测序,核酸序列采用ClustalⅩ和Mega 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12月20日至2015年2月2日共报告118例感染病例,均为儿童,年龄最小的仅2个月,最大的11岁,分布在康县21个乡镇中的17个乡镇,〈1岁27例,1~岁37例,2~岁40例;〉5岁14例,其中男性67人,女性51人,男女性别比为1.31∶1。临床特征以发热、咳嗽、咽痛为主,部分病例伴扁桃体发炎、腹泻等症状。实验室确诊为HAd V感染的有33例,分布在13个乡镇。118例病例咽拭子经实时荧光PCR检测,HAd V阳性33例,流感病毒H3N2阳性7例,RSV阳性6例,HAd V和RSV混合感染2例。HAd V阳性标本用Hep-2细胞分离到病毒18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复核HAdV7 17株,HAdV3 1株,毒株测序结果表明,HAd V7毒株同源性高达100%,所有毒株位于同一分支上。结论该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疫情的主要病原是HAdV7;疫情初期为H3N2流感病毒感染,后期RSV病毒感染病例使疫情持续时间延长;当地的恶劣气候,医院门诊对发热患者未按要求进行预检分诊,输液大厅、儿科病房等通风条件差,病例拥挤是本次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 陈建华 于德山 刘东鹏 苟发香 武海卓 高强 申明星关键词:呼吸道感染 腺病毒 甘肃省2013-2018年布鲁氏菌病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分析甘肃省2013-2018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空间分布特征,探索热点、冷点聚集区域,为本地区布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为基础,采用ArcGIS10.5和GeoDa1.6软件对甘肃省2013-2018年布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探索其空间分布规律和发病热点区域。结果三维趋势分析显示,甘肃省布病发病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西部略高于东部地区;全局自相关结果显示,2013-2018年布病报告发病率全局Moran’sI指数分别为0.242、0.487、0.424、0.460、0.427和0.468(P<0.01),提示布病发病呈聚集性分布;局部自相关结果显示热点县(区)数有下降趋势,主要分布在东、中部以北地区;河西地区(武威市、张掖市、金昌市和酒泉市)热点县(区)数有上升趋势。冷点区域主要在甘肃省东部、东南部和中部以南地区。结论2013-2018年甘肃省布病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聚集性,东、中部地区热点县(区)数有下降趋势,河西地区热点县(区)数有上升趋势,应成为今后布病防控的重点区域。 魏孔福 张宏 何健 苟发香 成瑶 刘新凤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空间自相关 甘肃省2012-202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自然疫源地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甘肃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自然疫源地现状特征。方法收集2012-2022年甘肃省HFRS病例数据和啮齿类动物(鼠类)密度监测资料,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调查疫源地特征。结果2012-2022年甘肃省共报告HFRS病例869例,死亡4例,年发病率在0.05/10万~1.21/10万之间,病例主要分布于甘肃省东部的平凉市、东南部的天水市、南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州),以及中部以南的定西市;20~60岁年龄组居多,男女性别比为1.85∶1(564∶305),职业以农民(61.80%,537/869)、牧民(19.79%,172/869)和学生(6.33%,55/869)为主。野鼠型发病以每年11月至次年1月为高峰。啮齿类宿主动物以褐家鼠、黑线姬鼠和小家鼠为主,汉滩病毒携带率分别为2.79%(21/754)、0.42%(5/1179)和0.31%(2/643)。甘肃省目前确定了3个疫源地,其中2个分别是平凉市和甘南州的新发疫源地,另1个为定西市的老疫源地。结论甘肃省南部、中部以南和东部地区是目前主要的HFRS疫源地,宿主动物以褐家鼠、黑线姬鼠和小家鼠为主,病毒基因型为汉滩病毒。病例报告地区应加强疫情的监测,疫情重点地区应强化和落实各项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减少HFRS带来的危害。 魏孔福 刘新凤 苟发香 王旭霞 姜中毅 李治平 张晓曙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疫源地 2013年甘肃省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的空间聚集性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运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描述并探讨2013年甘肃省甲型病毒型肝炎(甲肝)发病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利用"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导出2013年甘肃省各区(县)甲肝发病数据、相应区(县)人口数等数据,运用空间统计软件分析甘肃省甲肝发病的空间相关性、空间聚集性特征。结果 2013年甘肃省甲肝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P<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区域内存在"高-高"(或热点区域,主要分布于酒泉市、武威市、甘南州和临夏州部分县区)、"低-低"(或冷点区域,分布于嘉峪关市、张掖市、甘肃东部和南部部分县区)等关联模式的县(区),P<0.05;规则空间扫描结果显示甲肝发病最大可能聚集区为凉州区以及凉州区周边县区(RR=2.580,P=0.001)。结论 2013年甘肃省甲肝报告发病率呈非随机分布,武威市、临夏州和甘南州为甘肃省甲肝发病聚集区域,是甲肝的重点防控地区。 郑芸鹤 刘新凤 任晓卫 杨筱婷 魏孔福 苟发香 孟蕾关键词:甲型病毒性肝炎 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