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玉华
- 作品数:51 被引量:210H指数:10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治疗Stevens-Johnson综合征17例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在药物引起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7例药物引起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在判断无结核、肝炎、其他重症感染和肿瘤后,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益赛普25 mg(首剂加倍)皮下注射,每3 d 1次,共6次,同时给予支持治疗和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抗炎、护肝。结果17例患者均痊愈。15例发热患者体温在益赛普初次注射24~48 h内逐渐下降,72 h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在治疗24 h内停止新发水疱,皮疹色泽由鲜艳转为暗红,72 h后明显控制,2周后基本恢复,4~5周完全恢复。黏膜部位恢复慢于皮肤损害。14例伴发肝肾损害患者转氨酶在益赛普治疗后逐渐下降,治疗后2~4周基本恢复正常;尿素氮和肌酐在治疗1~2周后开始下降。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治疗后3周内基本下降或维持在正常范围。结论对于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尽早、足量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有助于快速控制病情。
- 经晶路丹丹施辛苏玉华季江冷红吴文雅陈晶晶谢立夏丁兰徐倩倩张云杨晓雯陈小建陈玲玲
- 关键词:STEVENS-JOHNSON综合征药物过敏肿瘤坏死因子Α
- 玉屏风颗粒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10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7
- 2018年
- 第二代非镇静H1抗组胺药为慢性荨麻疹治疗首选,但临床上存在诸多疗效不佳的病例,尽管可将药物剂量增至2-4倍,但循证医学证据不足。对于慢性荨麻疹症状控制后的维持治疗缺乏中医药研究。为评价中药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中药单独维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
- 苏玉华施林林施辛闫志华凌昕朱磊原丽琼冯健清成忠琴杨志刚陈玲玲
-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地氯雷他定玉屏风颗粒疗效不佳循证医学证据抗组胺药
- 重症药疹严重程度评价系统(二)被引量:1
- 2019年
- 重症药疹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及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药物反应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及全身症状(drug erup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病情进展快,皮损广泛,全身症状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由于该病病情危急,病死率高,所以早期诊断,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尤为重要。该文对重症药疹严重程度评价系统进行介绍和解读。
- 陈晶晶苏玉华施辛陈玲玲
- 关键词: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常规筛查系列皮肤斑贴试验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常规筛查系列皮肤斑贴试验的影响.方法 顺序选取门诊皮肤斑贴试验阳性(++)患者42例.第1次斑贴试验后予白三烯拮抗剂孟鲁司特口服,每天1次,每次10 mg,共14d,在服药后第11天再次进行斑贴试验,服药后第14天判读斑贴试验结果.斑贴试验反应程度由“-”至“+++”统一转换为数值0、1、2、3、4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版软件进行秩和检验.结果 完成试验的41例受试者,初次斑贴试验共49个格子中变应原显示强阳性(++)反应,干预后第2次斑贴试验,45个格子显示强阳性(++),1个格子由++变为+阳性,2个格子由++变为+++阳性.两次整体斑贴试验结果经秩和检验,Z=0.82,P=0.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常规筛查系列皮肤斑贴试验反应抑制作用有限.
- 陈玲玲陈小建施辛吴健蔡美红吴磊张云杨晓雯徐倩倩苏玉华
- 关键词:白三烯拮抗剂孟鲁司特
- 胸腔积液中检测出梅毒抗体一例
- 目的:报告一例胸腔积液检测出梅毒抗体。方法:以有中等量胸腔积液的肺炎患者1例、肺癌患者2例和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3例为对照,对一例胸闷、精神萎靡、嗜睡、双下肢浮肿、纳差、全身乏力,并伴有躯干、四肢鳞屑性红斑的患者进行胸腔...
- 施辛苏玉华孙晓东冯萍石怡珍刘晖顾爱萍
- 文献传递
- 碳酸锂导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一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患者女,3l岁,因全身红斑、丘疹伴发热1d于2016年10月21日入院。患者2年多前因第2次分娩后出现易怒、易兴奋或沉闷不语等情绪变化,在某医院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给予每日口服米氮平、奥氮平各1片,病情渐好转,服药11个月后自行停药。发病前1个月,因病情复发,每晚口服奥氮平0.5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1.5片,口服碳酸锂1片每日3次,3周后复查血锂浓度及肝肾功能正常。入院前5d自觉乏力、纳差、厌油、小便色偏黄、低热(体温未测),未予处理。入院前1天躯干出现红斑、丘疹,渐蔓延至四肢,自觉瘙痒,次日晨起时面部肿胀,发热,腋温38.7℃,遂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就诊。
- 苏玉华经晶施辛丁瑜洁冷红吴文雅徐丰谈星陈晶晶单芳芳吴园琴陈玲玲
- 关键词: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碳酸锂双相情感障碍全身红斑病情复发西酞普兰片
-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出现右侧阴囊血管角化瘤一例
- 谢立夏苏玉华施辛季江陈小建路丹丹陈玲玲
- 早期梅毒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研究被引量:12
- 2002年
- 目的 了解早期梅毒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方法 病例组为 32例早期梅毒患者 ,对照组为 15名健康人 ,对两组对象行99mTc 双半胱乙酯脑血流灌注显像 ,并作图像视觉分析。结果 病例组 32例均有弥漫性、斑片样脑血流低灌注 ,14例患者在多个局部表现得更为明显 ,共 4 6例次。其中累及左额叶 6例次 ,右额叶 3例次 ,左顶叶 7例次 ,右顶叶 6例次 ,左颞叶 11例次 ,右颞叶 5例次 ,左枕叶 3例次 ,左基底节 3例次 ,小脑和脑内核团各 1例次。对照组无一人异常。结论 早期梅毒患者均已存在脑血流异常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图像普遍显示弥漫性。
- 施辛吴锦昌刘增礼唐军苏玉华
- 关键词:梅毒脑血流灌注显像
- 不典型肛周早期梅毒疹1例被引量:2
- 2002年
- 施辛苏玉华唐军
- 早期显性梅毒规范驱梅后的血清RPR和Tp-IgM-Capture-ELISA联合随访
- 目的:探讨RPR和Tp-IgM-Capture-ELISA联合检测对于早期梅毒的随访意义。方法:病史在一年以内的61例一期梅毒者和77例二期梅毒患者,于治疗后,每三个月接受RPR和Tp-IgM-Capture-ELISA...
- 施辛黄宏吾为一杨辰顾爱萍苏玉华刘秀丽
- 关键词:反应素ELISA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