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歆
- 作品数:2 被引量:31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晚发型偏头痛与青年偏头痛临床特点的比较被引量:25
- 2013年
- 目的比较晚发型偏头痛和青年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0例晚发型偏头痛患者(晚发型组)和40例青年偏头痛患者(青年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比较。结果晚发型组19例(47.5%)发病有明显诱因,青年组3例(7.5%)有明显诱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型组中先兆型偏头痛6例(15.0%),无先兆型33例(82.5%),偏瘫型1例(2.5%);青年组先兆型偏头痛15例(37.5%),无先兆型25例(62.5%)。晚发型组中先兆型比率显著低于青年组(P<0.05)。晚发型组单侧头痛及额部头痛的比率及头痛程度显著低于青年组,双侧头痛及全头痛的比率显著高于青年组(均P<0.05)。晚发型组伴面色苍白、厌食及口干的比率显著高于青年组(均P<0.05)。晚发型组头痛性质、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缓解因素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青年偏头痛相比,晚发型偏头痛患者发作有诱因的比率高,出现先兆症状少,头痛程度轻,多为双侧及全头痛;易合并自主神经症状。
- 苏歆陈春富张君李继川
- 关键词:偏头痛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状态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对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PSD)患者进行多种相关因素的研究,为PSD患者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用符合标准的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住院的所有初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抑郁患者为病例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对研究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138例患者中能够完成所有调查任务的123例,其中抑郁病患者43例。经分析筛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灶数量、基底节区病变3个因素为PSD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为PSD的保护因素。结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PS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受较高水平教育为PSD的保护因素。
- 王维陈春富许亮苏歆李继川张君王国卿
-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LOGISTIC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