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云
- 作品数:29 被引量:137H指数:7
-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传统与现代带教方法的结合在医学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14年
- 医学是一门需要临床实践的经验的科学,由于来源和基础不同,医学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基础差异较大。临床轮转、门诊跟随、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和学术会议交流等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临床带教方式,在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中发挥关键作用。
- 刘芳张锋胡艳云王洪邹杨包玉倩贾伟平
-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
- 糖尿病足病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 刘芳赵俊功赵珺贾伟平朱悦琦李连喜曾辉邵明哲包玉倩章晓燕胡艳云魏黎明何蕊汪涛柴益民
- 该项目属于内科学内分泌领域。糖尿病足病是非创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其发病基础主要是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中国每年新发足病患者超过100万,其治疗难度大,风险高。然而,其预测研究不够系统,诊治策略有待优化,伤口愈合相关机制不明...
- 关键词:
- 关键词:糖尿病足病神经血管病变
-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与非胰岛素抵抗患者生殖内分泌指标差异性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胰岛素抵抗与非胰岛素抵抗患者生殖内分泌差异。方法将医院收治的青春期PCOS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胰岛素抵抗(IR)程度划分为IR组(46例)与非IR组(40例),检测2组生殖内分泌指标,包括FSH(促卵泡生成素)、LH(促黄体生成素)、T(睾酮)及SHBG(性激素结合蛋白),比较2组上述指标水平并测定F-G评分(多毛评分)、BMI(体重指数)及WHR(腰臀围比值)。结果 IR组与非IR组比较T水平更高,LH、SHBG与FSH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IR组与非IR组比较BMI、FG评分及WHR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春期PCOS非IR者与IR者生殖内分泌指标存在较大差异,为此需注重调节胰岛素状态。
- 张冬迅赵新翠胡艳云
-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生殖内分泌
- 利格列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采用利格列汀治疗对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采用利格列汀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肾功能[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or)、血肌酐(SCr)]、糖脂代谢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UAER、24 hUpor、Scr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HbA1c、FPG、TC、TG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MCP-1、sTNFR1、hs-CRP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采用利格列汀治疗可改善糖脂代谢水平和肾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MCP-1、sTNFR1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 贾丽艳曹小会胡艳云白玉王君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二甲双胍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水平变化的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的变化及其在M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将93例门诊及住院MS患者按指标异常个数分为3个代谢指标异常组(Ⅲ组,n=30)、4个代谢指标异常组(Ⅳ组,n=42)、5个代谢指标异常组(V组,n=20)。35名门诊体检正常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PEDF浓度,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测定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纤维蛋白原含量,计算稳态模型评估一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PEDF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组患者血清PEDF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逐渐升高(F=23.852、9.671,P均〈0.01)。PEDF与体重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呈正相关(r=0.253~0.440,P均〈0.01),与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r=-0.334,P〈0.01)。纤维蛋白原、HDL-C、空腹血糖、HOMA-IR是PEDF的相关危险因素(t=-2.977~3.793,P均〈0.05)。结论随着MS代谢异常指标个数的增多,PEDF水平升高,且与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相关。PEDF可能是MS发病的预测因子。
- 肖艳新边志颖赵新翠陈婕胡艳云孙倩白玉周荣华王君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纤维蛋白原胰岛素抵抗
- 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心血管疾病患者长期疗效研究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伴心血管疾病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伴有心血管疾病的SCH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加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持续用药。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游离(未结合的)甲状腺素(FT_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降低(P <0. 05);试验组患者FT_3和FT_4水平均升高,TSH水平降低(P <0. 05),且试验组FT_3和FT_4水平高于对照组,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TG)均较治疗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增高(P <0. 05),试验组治疗后TC,LDL-C,TG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NYHA分级均较治疗前降低,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 min步行距离(6MWT)均较治疗前增高(P <0. 05),试验组治疗后LVEDd和NYHA分级均低于对照组,LVEF和6MWT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左甲状腺素治疗SCH可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降低TSH,LVEDd和NYHA分级,升高FT_3,FT_4,LVEF和6MWT,对心血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张冬迅赵新翠胡艳云
- 关键词:左甲状腺素心血管疾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血脂
- 利拉鲁肽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影响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究利拉鲁肽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糖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肾功能、血糖代谢水平、血清指标、血管内皮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24hUpor)、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24hUpor、UAER、S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餐后2h血糖(PBG)、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PBG、FPG、HOMA-IR、HbA1c及FIn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TNF-α、sTNFR1、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一氧化氮(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内皮素-1(ET-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较高。
- 胡艳云贾丽艳曹小会尹超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利拉鲁肽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炎性因子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水平变化及与相关指标的关系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水平变化及与血脂和糖尿病有关指标的关系。方法:10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其是否合并DN分为单纯T2DM组(T2DM组,n=52)和DN组(n=56),另选5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对照组)。各组均抽取空腹肘静脉血,检测血清TSP-1、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比较各指标在三组间的差异,分析TSP-1与其它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回归分析TSP-1的独立危险因素及TSP-1与DN的关系。结果:三组间血清TSP-1、FBG、HbA1c、LDL-C、血浆Fib水平及FINS、HOMA-IR、HOMA-β有统计学差异,且多数表现为对照组
- 边志颖孙倩王君胡艳云郄海静赵新翠尹超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小板反应蛋白-1血糖血脂胰岛素
- 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缺血相关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T2DM)下肢缺血患者(LLI)和非下肢缺血患者(NLLI)的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探讨RBP4与T2DM下肢缺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在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门诊就诊和住院的T2DM患者共755例为研究对象,踝肱指数(ABI) <0.9和下肢血管超声提示动脉狭窄〉50%诊断为LLI,参照此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LLI组(n=105)和NLLI组(n=650).检测所有患者体质指数(BMI)、腰围、血压、RBP4、血糖、血脂、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肢动脉内膜厚度(IMT)等,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及RBP4水平差异.按照RBP4四分位数分组,比较各组问临床特征的差异及LLI的发生率.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LI组和NLLI组两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血清RBP4水平以及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2±9)比(57±12)岁,13(8~20)比8(4~13)年,(140±20)比(130±18) mmHg(1 mmHg=0.133 kPa),(4.7±1.0)比(4.5±1.1) mmol/L,47(37~54)比43(37~51) mg/L,80%比50.7%,24.8%比10.9%,22.9%比6.8%,t=16.48、5.84、3.45、-2.07、2.16,Х^2=31.40、15.40、28.29;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校正了年龄、病程、eGFR、高血压后,血清RBP4与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C肽、餐后2 hC肽、IMT呈正相关(r=0.27、0.37、0.12、0.17、0.24、0.10,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高血压和RBP4是下肢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OR=1.166、2.297、1.023,均P<0.05).按照RBP4四分位数分组,结果看到随着RBP4水平升高,BMI、腰围、SBP、IMT、TC、TG和LDL-C增加(F=4.31、7.44、8.01、2.99、15.81、28.27、3.99,均P<0.05).四组间LLI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Х^2=11.661
- 章晓燕张丹丹沈静侯沃霖胡艳云何蕊刘芳贾伟平
- 关键词:视黄醇结合蛋白4下肢缺血
- 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提示周围神经病变可能
-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61例;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震动感觉阈值测定及肌电图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无病变组,症状组(具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或神经电生理检查异常...
- 何蕊胡艳云刘芳曾辉李连喜贾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