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文荟

作品数:64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建筑科学
  • 5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2篇建筑
  • 15篇住宅
  • 15篇民居
  • 10篇传统民居
  • 8篇街区
  • 8篇城市
  • 7篇文化
  • 7篇居住
  • 5篇历史街区
  • 5篇满族
  • 4篇小城镇
  • 4篇节能
  • 4篇建筑设计
  • 3篇多样性
  • 3篇设计实践
  • 3篇农村住宅
  • 3篇文化街
  • 3篇文化街区
  • 3篇文脉
  • 3篇小城

机构

  • 64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大连工业大学

作者

  • 64篇胡文荟
  • 10篇王丹
  • 8篇姜兆虹
  • 7篇邵明
  • 7篇吕忠正
  • 5篇李佳琳
  • 4篇周荃
  • 3篇王洋
  • 3篇吴晓东
  • 3篇徐显
  • 3篇王晓椰
  • 3篇周宁
  • 3篇张福强
  • 2篇唐建
  • 2篇赵鸿灏
  • 1篇孟丹
  • 1篇陈瑞罡
  • 1篇林林
  • 1篇周博
  • 1篇赵雅博

传媒

  • 12篇建筑与文化
  • 11篇城市建筑
  • 7篇第十七届中国...
  • 4篇山西建筑
  • 3篇中国名城
  • 3篇第十九届中国...
  • 2篇小城镇建设
  • 1篇流行色
  • 1篇中外建筑
  • 1篇建筑学报
  • 1篇新建筑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第九届全国建...
  • 1篇第九届中国城...
  • 1篇第八届全国建...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9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13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1999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引古援今--传统民居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演绎
传统民居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现代建筑的根基和创作的源泉,文章抽取传统民居富有特色的语言:门窗作为符号,运用现代方法对之抽象、提高和再创造,目的是在其指导下探索传承与创新的设计手法,以重构现代与传统的结合点,力求营造真正含有中...
胡文荟栾一斐张福强贺琼雯
关键词:传统民居建筑设计创作手法
文献传递
“待开发历史街区”对城市空间多样化影响研究——以大连市东关街为例
2020年
随着现代化建设对城市改革要求不断提高,城市的高速发展加剧了空间发展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具体表现为日渐衰落的待开发历史街区与新建街区所带来的城市功能方面的差距。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直接导致城市空间发展的不平衡。本文以大连市东关街历史街区为例,以现象学的视角,从街区的生成和街区的现状两个层级,分析和总结待开发历史街区特有空间尺度及肌理模式对于城市空间多样化的影响。
栾一斐周博胡文荟
关键词:待开发历史街区
太阳沟历史街区居住建筑的保护策略初探
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的太阳沟历史街区,居住建筑占到83%的比重。且由于该片区产生于俄日殖民时期的统治下,造就了不同的建筑风貌、建造年代以及空间肌理。致使原住民"混居"于不同建筑形态之中,缺乏统一的管理与保护模式。通过实地调...
田奇川胡文荟汪国精
关键词:居住建筑
文献传递
新旧共生理论下的工业遗产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以石河子市原纺织厂电影院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中一些曾经为特定时代生产、文化生活所需的工业厂房及其附属建筑逐渐被弃置,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发展面貌,更是对现有资源的浪费。本文基于对新旧共生理念本质的认识,以石河子市原纺织厂电影院为例,基于其原有建筑的功能,分析其建筑空间关系,采用功能置换的方式改造建筑内部空间,并结合旧建筑中置入“廊桥”的结构置换方式,对旧建筑空间进行重新激活,在保护旧建筑建筑形式的同时赋予旧建筑以新的生机活力,达到新旧建筑融合共生的目的,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的需要。
管西荣胡文荟
关键词:再利用
为了传统而创新,为了创新而传统——大连理工大学原舍城乡建筑文化研究室工作纪实
2010年
在城市没有树林的时代,我们却又刻意想保留一点小小的迹象,似乎令人迷惘。脱离了时代的掌握,兀自停摆在它自己的时辰,也许我们是这时代的孤儿。但这同时也是我们原舍人的追寻。
胡文荟
关键词:建筑文化城乡
场所营造与城市历史街区的微更新保护——以大连东关街为例被引量:12
2018年
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不仅是实现建筑物质层面的更新改造,还包含着更深层次的,能够引起人们集体共鸣,具有可识别性的感性的场所营造。以大连东关街这片破败、残破,与周边街区格格不入的老城区为例,提出"微更新"的保护更新手法。运用这种模式可以重新激活历史街区的发展潜力,使得历史街区不仅成为保留其作为城市灵魂与记忆的载体,而且使其更加贴近现代生活并具有时代性。
胡文荟王舒赵宸
关键词:历史街区
院雅如昔,书香依旧——从横山书院看辽南书院建筑特色被引量:1
2015年
大连复州城横山书院始建于清代后期,作为讲学之所一直沿用至1984年,为辽南地区近现代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从历史沿革、周边环境、平面布局和空间营造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横山书院的建筑特点,并通过挖掘横山书院建筑的人文内核,探讨其对当今文教建筑的借鉴意义。
周荃胡文荟王丹
关键词:建筑艺术人文精神
后殖民地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以中国大连旧住宅区的保护利用探讨研究
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史中,殖民城市实属异类,传统城市的文脉肌理被外来文明打断,并注入进全新的元素,使得新旧杂糅,形成一种另类的城市审美。本文以大连这座曾被日俄殖民的城市为研究对象,以初步探讨适合这类城市发展的文化契机与方式...
胡文荟张福强栾一斐贺琼雯
关键词:历史建筑文化遗产
文献传递
小西村再生海草房更新设计策略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海草房作为胶东滨海地区特有的建筑形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随着乡村产业更新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经济条件的改善,滨海传统村落的更新改造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和困难——传统的渔业没落,乡村的生产、生活空间不断更新与扩大,基础设施依旧匮乏。因此,在乡村产业更新的背景下,对滨海地区海草房的空间更新改造进行思考和研究意义重大。促进传统村落发展的同时,有效延续村落的历史传统风貌和文化,在发展中保护和传承。根据胶东滨海地区的地域特点和新的产业模式,以威海小西村再生海草房为试点进行设计研究。尝试总结出新一轮乡建热潮下,对国内传统村落空间的普世性更新策略。
陈文祥胡文荟张帅
关键词:海草房传统村落
宗教文化影响下西藏民居的传承与创新
西藏作为我国的西南边陲的“世界屋脊”,不但拥有绝美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拥有着全民信教、虔诚浓厚的宗教文化.在藏传佛教的精神影响下的西藏传统民居具有其独一无二的建筑文化,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貌.通过对西藏宗教文化的研究,...
吕敏胡文荟田阔
关键词:建筑形制宗教文化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