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才博
- 作品数:28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构造应力场方向对库仑破裂应力及其变化的影响
- 本文分别探讨了边界最大主应力与断层走向夹30度和60度的两种情况下,地震前后的库仑破裂应力及其变化特征,重点研究了边界构造应力场方向的不同对震前初始应力场和库仑破裂应力的影响。
- 胡才博蔡永恩
- 关键词:库仑破裂应力地震危险区
- 文献传递
- 研究应力场演化和地震触发的有限元新方法
- 利用地震位错理论得到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ΔCFS)被广泛用于研究大地震后的地震触发和应力迁移。近些年来,库仑破裂应力变化ΔCFS常常用来预测大地震后地震危险性增加和减小的地区。但是这种方法难以判断地震是否能被触发。因为地...
- 胡才博周一杰蔡永恩
- 关键词:地震触发应力场演化地震位错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有限元
- 文献传递
- 利用粘弹性有限元新模型研究应力松弛引起的地震触发
- 一些大地震之后,较大的余震会在震后几年甚至几十年内发生,这些余震的迟滞触发的影响因素很多。本文提出了一种新方法仅仅探讨下地壳或上地幔的粘性导致的应力松弛对地震触发的影响。新方法包括两个部分:①粘弹性有限元新模型,②地震触...
- 胡才博蔡永恩
- 关键词:地震触发应力场演化应力松弛
- 褶皱冲断带时空演化动力学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
- 2019年
- 利用库仑临界锥角理论和沙箱物理模拟进行褶皱冲断带的研究时,通常忽略了楔形体介质的内聚力.岩石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岩石内聚力通常在几到几十兆帕范围内变化.楔形体介质强度的变化是否会影响褶皱冲断带的时空演化?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建立了岩石内聚力分别是10MPa、20MPa和50MPa的3个二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型包含了楔形体介质的弹塑性材料非线性和底部滑脱带的接触非线性.该模型考虑了不同介质强度、底部滑脱带摩擦、重力和边界构造加载的影响,更为符合实际.计算结果表明,岩石内聚力为10MPa时,楔形体内的断坡首先在楔形体近端产生,从近端依次向远端发展;岩石内聚力是20MPa时,断坡开始在楔形体近端产生,随后在远端也开始形成,最后由两端向中间汇聚;岩石内聚力是50MPa时,断坡先从楔形体远端形成,从远端向近端依次发展.我们还讨论了底部滑脱层倾角对褶皱冲断带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的底部滑脱面倾角易产生由近端向远端演化的样式,中等滑脱面倾角易产生两端向中间演化的样式,较高滑脱面倾角易产生由远端向近端演化的样式.我们得到了三种不同的褶皱冲断带时空演化的模式,其结果可以用来解释青藏高原东北缘依次向北东方向发展的海原-六盘山断层、天景山断层、烟筒山断层系统的时空演化.
- 周龙寿周龙寿胡才博孟秋胡才博石耀霖
- 关键词:弹塑性模型褶皱冲断带青藏高原东北缘
- 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地表长期变形数值模拟被引量:6
- 2016年
- 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挤压,不仅令青藏高原上地壳在挤压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和运动,且青藏高原高温高压下的下地壳会发生柔性流动,并对脆性的上地壳有拖曳作用,这2种作用一起形成现今的高原运动变形场。这一动力学过程已得到GPS观测资料的证实。因此在二维平面问题中仅用上地壳在边界作用下的弹性变形解释是不够的,还要考虑柔性下地壳流动对上地壳的拖曳作用。但是拖曳力作用的大小和方向不易确定,故文中建立了二维平面弹性有限元模型,利用加载等效体力来模拟下地壳流动对上地壳产生的拖曳力。以高原内部的GPS观测资料为约束,利用试错法反演出模型中关键点的力,其他位置上的力则用关键点上的力进行双线性插值计算。以此来反演计算出模型区域内的柔性下地壳的差异性流动对脆性上地壳产生的拖曳力(节点力的形式,单位:N)的大小和范围,在86°~100°E,26°~32°N地区主要以SE向为主,最大达到108N;西部局部(31°~36°N,76°~80°E)地区有较弱的W向拖曳力,最大为107N。文中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的长期地表变形动力学机制提供了1个新的思路。
- 董培育胡才博石耀霖
- 关键词:有限元数值模拟青藏高原双线性插值
- 非均匀应力场下的铲状正断层带位移场和应力场特征被引量:2
- 2009年
- 本文利用新的有限元方法研究了铲状正断层带在非均匀应力场下错动引起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研究发现:①铲状正断层错动引起的断层面上的最大错距不是发生在地表,而是发生地表下面断层的中部;②地表面最大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都不是发生在地表断层上,而是发生在偏离断层一定距离的地方;③铲状正断层错动会在地表附近产生两个破裂区,一个在地表断层附近,一个在远离断层的上盘地表附近,这两个区与野外观测到的次生正断层区一致;④断层错动的应力降在断层内不是均匀的,最大值也是位于断层中部。
- 周一杰胡才博蔡永恩
- 关键词:位移场应力场有限元
- 2008年汶川大地震孕震、同震及震后变形和应力演化全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1
- 2021年
- 2008年MS 8.0级汶川大地震发生在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强烈的地表起伏、不均匀的弹性和黏性结构的龙门山断裂带上。由于震前地震活动性不够强烈且地表构造变形较小,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危险性在汶川地震之前被低估。从数值模拟的角度,建立黏弹性有限元模型,考虑了初始地形、重力、构造加载、黏弹性松弛等因素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孕震、同震及震后150年变形全过程的影响,定量研究了映秀-北川断裂带的同震及震后变形,分析了弹性层、黏弹性层的应力积累、释放、调整的特点,模拟得到地表同震和震后位移与大地测量资料较为吻合,对汶川大地震的余震分布进行了力学上的解释,模拟得到震前、同震及震后的应力变化有助于深入分析大地震的动力学成因及其对周围区域的地震危险性影响。
- 孟秋高宽陈启志胡才博
-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黏弹性应力调整有限元模型
- 非均匀应力场对具有厚度的正断层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影响
- 大量的野外地质考察结果表明,断层一般不是互相接触的两个几何面,从地表看它是有宽度的带,断层整体宽度从几米到几公里不等。另外,导致断层错动的应力场一般也是非均匀的。由于断层的每一次错动,都是在上一次错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
- 周一杰胡才博蔡永恩
- 关键词:正断层断层错动
- 文献传递
- 利用三维弹性有限元新模型研究构造加载和历史大地震对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触发作用
-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出乎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的意料:发震的龙门山断层在大地震前的滑动速率比较低(约1~3mm/a),地震活动性也较低(最大震级不超过6.5级),属于较低烈度区划区(Ⅶ度)。因此,汶川大地震的成因是...
- 胡才博蔡永恩
- 关键词:位移场龙门山地震触发应力场
- 文献传递
- 构造应力场方向对库仑破裂应力及其变化的影响
- 大地震后震中周围区域地震触发或抑制的机制,是很多学者十分关心的问题。一些人用弹性半无限空间的位错模型来模拟地震,引入库仑破裂应力变化来预测大地震后震中周围哪些区域是危险区、哪些区域是安全区。单纯从应力的角度看,地震的发生...
- 胡才博蔡永恩
- 关键词:库仑破裂应力断层带模拟地震构造应力场
- 文献传递